關關難過關關過!大城市小升初家長要闖的三大關卡

如何進牛校?一位北京海淀家長在網絡上分享了自己歷時三年半,花費30萬,把娃送進人大附中的經歷。除了提前規劃、千辛萬苦和花了30萬,他什麼也沒說。那是別人的故事。

城市普通家庭怎樣才能打贏小升初這場仗?四處補課開掛的家長們心裡沒底。

我們整理了各地的政策文件和媒體報道,發現答案其實就在名校小升初的招生條件裡。

三大條件:戶籍學籍房產、名校錄取途徑、孩子的簡歷成績和資質。

這三大條件,像三大關卡,一關一關考驗著家庭背景和財力、家長的時間精力執行力,以及孩子資質,這是一條艱難的通關之路。在沒有全部通關之前,名校大門只會緊緊關閉。

關關難過關關過!大城市小升初家長要闖的三大關卡

第一關:戶籍學籍房產

從幼兒園入園開始到幼升小到小升初,縱觀北京各區各級學校招生簡章,入學條件全受戶籍學籍和房產的限制。而非京籍學生在北京上學必須辦理"借讀證明",否則有錢也不一定行。

根據北京市教委規定非本市戶籍學齡人口入學的要求,需要由街道社區審核五證並開具在京就讀證明。

這五證分別是:

1、在京務工就業證明;

2、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

3、全家戶口簿;

4、在京暫住證;

5、無人監護證明

教委公開的外地學童在北京借讀規定是5證,但是5證可以衍生出近20多證。辦齊這些證件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心酸全在媒體的報道里。

當北漂家長還在為入學資格發愁的時候,北京家長已開始考慮"擇校"的問題:不少想擇校到東城、西城、海淀等基礎教育較強區縣的家長,將孩子的戶口轉入"擇校"所在區縣的"指定區域",從而達到按照"就近入學"也能上個"好學校"的目的。除了轉戶口,"就近入學"還有一條是"家裡住得近",換句話說,你得買房。

戶籍學籍房產,是橫在小升學家長面前的第一個關卡,是孩子上學的基本條件。

事實上,除北京上海等落戶比較難的城市外,國內大多數城市的落戶條件這兩年在放寬;各地政府不斷出臺措施治理擇校和天價學區房問題。

不管怎麼說,這一關的考驗比較簡單直接,戶口和人民幣,很多家庭過關比較容易。衝過這一關,才是真真的小升初大戰!

關關難過關關過!大城市小升初家長要闖的三大關卡

第二關:名校錄取途徑

除了依賴戶籍學籍對口直升,很多重點中學為了額外選拔優秀生源,會開通其他錄取渠道。

以特長生的身份進入重點學校,大家應該不陌生。點招,顧名思義就是點名招生,學校看上了某個孩子,給家長一種暗示,一般都是成績頂尖的牛孩。共建生是指,孩子上某個中學,不受行政區域、學籍、實際居住地、戶籍的任何影響。一些大型的企業為了滿足員工子女就近入學,會與多所知名中學建立"共建"關係。

這一關,考驗的是家長的信息收集能力、錢包和精力,是最耗時耗力的一關。

第三關:簡歷、成績和資質

在小升初的激烈的競爭中,一個十歲出頭的孩子必須通過簡歷讓學校看到他優異的成績,並相信他有很大的培養潛力,這光憑學校的平常考試成績是不夠的。候選人全都是本校期末考試第一名,難以區分誰更優秀,更不能展示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於是學校和家長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轉向全省甚至全國範圍的各種競賽。雖然學校不會明文要求"證書",但家長們認為,英語、信息等權威證書是名校的敲門磚,也是升入理想學校的砝碼。多證在手,升學不慌。

"簡歷"這一關,考的是輔導班,同樣考驗的是家長的錢包和精力。

而付出金錢和精力後,能不能出成績,考驗的就是孩子的資質和學習能力了。

關關難過關關過!大城市小升初家長要闖的三大關卡

中國家長們是可愛的,他們大多數並不認同用應試教育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孩子是否優秀,但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任何孩子都繞不過,於是家長們將應試能力也當成一種素質來培養,並選擇相信,擅長考試,也是一個將來可以安身立命的本事。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既聰明又優秀?但人和人的資質是不同的。

普通人人生的三次成長:接受父母是普通人;接受自己是普通人;接受孩子是普通人。普通人也可以有不凡成就,但不是揠苗助長,而需要水到渠成。

ME校園平臺 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