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的孟姜女廟有什麼歷史傳說?

祺禎亦寶


孟姜女廟又稱貞女祠,位於河北省山海關城東約6公里的望夫石村後山崗上。



廟內有前後兩殿,前殿有孟姜女像,左右侍有童男童女,兩側壁上鑲有碑刻,其中有乾隆、嘉慶、道光題詞。後殿原供觀音,殿後有“望夫石”,石上有坑,傳為孟姜女望夫足跡。旁有石臺,臺後有振衣亭,為孟姜女梳妝更衣處。廟東南4公里渤海中有兩塊礁石,傳為孟姜女墳。孟姜女廟,演繹著中國民間傳說——姜女尋夫的動人故事。

小時候姥姥家就住在山海關。也曾經大人領著跟著哥哥去過多回姜女廟。那時候年紀小。感覺姜女廟特別小。供著孟姜女的像,兩旁有兩個童子。印象比較深的是進廟門前,長長的臺階兒。走的很長時間,進廟門之後感覺非常累。後來大人說有108階。

代表著孟姜女尋夫的曲折與艱辛。還對廟門口貼的那幅號稱“天下第一奇聯”是記憶尤深。也是在大人指導下,很早以前就已經會讀。“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hǎi shuǐ cháo ,zhāo zhāo cháo,zhāo cháo zhāo luò;fú yún zhǎng,cháng cháng zhǎng,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

等以後長大,每每讀起這首對聯時,越發的敬佩祖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而且那時候聽大人說了孟姜女千里尋夫的故事傳說。後來也是查閱一些資料得知孟姜女哭長城的歷史故事。

說的是古時候在松江府孟家莊,有一個孟老漢無兒無女,擅種葫蘆。與鄰居姜家交好。他種的葫蘆,有一年特別茂盛。有一顆葫蘆都已經伸到隔壁姜家院裡。兩家就約定種出葫蘆,一家一半兒。結果結了一個大葫蘆,正要劈開時,就聽到裡邊兒有小孩兒啼哭。劈開之後,葫蘆裡邊兒有一女孩兒。園嘟嘟的小嘴,紅紅臉蛋非常可愛。


兩家人都異常喜歡。都想養在自己家裡,爭執不休。後經莊裡邊兒的長者論斷,兩家合養。於是起名孟姜女一年一年,孟姜女逐漸長大成人,心靈手巧,美貌異常,有一天在自己家後花園兒,巧遇因為秦始皇修長城到處抓民夫,為了避禍流浪此地的書生萬喜良。孟姜女見萬喜良知書秉禮,忠厚老實,便芳心暗許。孟老漢對萬喜良也很同情,便留他住了下來,孟姜女向爹爹言明心意,孟老漢見萬喜良一表人才,滿腹經綸。也是非常贊成。,急忙和姜家商議挑選吉日,給他們完婚。恰巧孟家莊上有一無賴,垂涎孟姜女美貌。幾次提親,均被孟老漢拒絕。心中懷恨在心。正在這時,知道萬喜良的事兒。就去官府舉報,正當孟姜女和萬喜良準備完婚之時,官兵來到家中,把萬喜良抓走。孟姜女悲痛欲絕,日夜思君,茶不思,飯不想,憂傷不已


轉眼冬天來了,大雪紛紛,姜女想丈夫修長城,天寒地凍,無衣禦寒,便日夜趕著縫製棉衣,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不知飢渴,不知勞累,晝夜不停地往前趕,這一日終於來到了長城腳下。

可長城腳下。修長城的民工,數以萬計。孟姜女挨個兒打聽,終於打聽到了萬喜良的消息,可是他已經勞累過度累死在長城腳下。被埋進長城裡築牆了。 孟姜女悲憤交加,心如刀絞。想自己千辛萬苦千里迢迢為丈夫送寒衣,到頭來連丈夫屍骨都沒找著。愈想愈氣,悲從心來,不禁抱頭痛哭。這一哭就哭了七天七夜,感天動地令天地為之變色,忽然轟隆隆一聲響,長城倒了800裡,

露出了萬喜良的屍骨,這一下驚動官兵,早有官兵上報秦始皇,秦始皇大怒,把孟姜女抓來。可是他一看孟姜女,美貌如花,就想納孟姜女為妾。孟姜女於是與他約法三章。提出了三點要求。一要造長橋一座,十里長,十里闊;二要十里方山造墳墩;三要秦始皇身穿麻衣到墳前祭奠。秦始皇想了想便答應了。 不幾日,長橋墳墩已全都造好,秦始皇身穿麻衣,排駕起行,過長城上長橋,來到墳前祭祀。祭畢,秦始皇便要孟姜女隨他回宮。孟姜女冷笑一聲道:“你昏庸殘暴,塗炭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豈能作你

的妃子,休妄想!”說完便懷抱丈夫遺骨,跳入了波濤洶湧的大海。後人為了紀念孟姜女就修了姜女廟。孟姜女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對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它經歷了兩千餘年的流傳與演變才形成今天的面貌。


伯爵lwh


【孟姜女的傳說】 孟姜女是江蘇松江人,其父是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孟員外,姜女自小聰明伶俐,美麗可愛,家人愛若至寶。光陰飛逝,歲月如流,轉眼間,孟姜女已到了亭亭而立之年,她出落的更加動人,心靈手巧,絕色的美貌遠近稱聞。  有一天,孟姜女作完針線,來到了後花園去散心,荷塘中荷花盛的正好,池水如碧。突然望見一隻大蝴蝶飛了過來,他便輕手輕腳的過去,用扇子用力一撲,結果撲了個空,手裡的扇子掉進了水池裡,孟姜女非常惱火,於是她便捲起了袖子露出了手臂去撈,正在這裡,她突然發現一個年輕人立在後花園的樹下,孟姜女嚇得大叫起來。  孟員外聞訊趕來,非常的生氣,他問年輕人為何私自來到別人的花園裡,莫非有什麼企圖?  年輕人忙解釋道,原來他是姑蘇人氏,名字叫萬喜良。自幼通讀百書,滿腹經論,原想考個秀才,誰知道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四處抓丁,萬喜良無奈只好匆匆逃走,一路喬裝打扮,忍飢挨餓.受盡了苦頭,正好路過孟員外家,就躲進來歇歇,不想驚動到小姐,真是多有得罪。說罷,他連連賠罪。  孟姜女偷偷一打量這個萬喜良,只見他雖然滿面風塵,衣衫破爛,卻眉清目秀,知書達理,不禁暗暗心動,再一忖,自己剛才撲蝶時捲起了袖子,手臂被他窺到了,不禁滿面飛紅,轉身逃走。  孟員外很同情萬喜良的遭遇,於是就留他暫且在家住下,孟姜女悄悄的把心事告訴了老爹,員外一想,萬喜良忠厚老實,再加上才華出眾,到也樂意,於是,他來到了前廳,把這件事兒和萬喜良一講,萬喜良連忙推辭,說:"我乃逃亡之人,能得員外收留已是感恩不盡,又怎敢有非份之想?”無奈孟姜女心意已決,非萬喜良不嫁,最後萬喜良答應了,孟員外樂得合不攏嘴,於是擇了一個良辰吉日,給兩個年輕人完婚。  婚後的孟姜女和萬喜良兩下相好,非常恩愛,誰知噩運即來。  村裡有一個無賴,垂涎於孟姜女的美色,三番五次上門求親,都被孟員外給拒絕了,此子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孟姜女完婚後,他不知從何處聽說萬喜良的身世,於是就跑到官府去告密。就在孟姜女新婚的兩個月後,官兵從天而降,把萬喜良給抓走了。  從此孟姜女茶飯不思,日思夜想,牽腸掛肚。轉眼秋去冬天來,北風呼哮,大雪紛飛,想到丈夫萬喜良正在修長城,天寒地凍,無衣過冬,便日夜趕製了冬衣,準備送到長城去。  孟姜女千里迢迢送冬衣,一路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不知飢渴不知勞累,晝夜不停的往前趕,歷盡了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長城腳下。  可長城下的民夫數以萬計,到哪裡去找萬喜良呢?孟姜女四處打探,都說不認識這個人,她就挨個地方的走,相信終會找到丈夫。黃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一天她打聽到了萬喜良的消息。可是,萬喜良已因勞累過度而死,被草草的埋到了長城下!孟姜女來到了埋著丈夫屍骨的地方,坐在城下,想著少年夫妻的恩愛,本想長相廝守,卻怎料命運弄人,生生離散。千里跋涉,只為看見丈夫一眼,誰料到歷盡了千難萬險,卻連丈夫的屍骨都看不到,愈想愈悲,便面向著長城日夜痛哭,只哭得天昏地暗,日月變色,生生如子規望月,杜鵑啼血,這一哭不飲不食,就是七天七夜,只聽得轟隆隆一陣巨響,只見飛沙走石,山崩地裂,長城倒了八百里,碎石下,現出了萬喜良的屍體。  長城崩倒了八百里,早驚動了秦始皇,秦始皇大發雷霆,他下令把孟姜女捉來處死。可等到孟姜女出現在眼前,他被孟姜女的美貌驚得目瞪口呆,他要納孟姜女為妃,孟姜女說:要我作你的妃子,除非你能作到三件事。第一、要把死難在長城下的民夫厚葬;第二、要修長橋一座;第三、要秦皇親自披麻戴孝到墳前祭祀。  秦始皇都答應下來。於是長橋得建,死難的民夫得到了厚葬,秦始皇親自披著麻衣來到了萬喜良的墳前祭奠。一切過後,秦始皇要孟姜女跟他回去,於是,起駕過長橋,孟姜女立在橋頭,冷笑不已,她怒斥秦始皇:"暴君!在你的統治下,生靈塗炭,老百姓日夜煎熬於水深火熱之中,你害死了我的丈夫,居然想要我作你的妃子?休要妄想!"說罷,抱著丈夫的遺骨,跳進了巨浪翻滾的大海。  【望夫石的傳說】 後殿之後,有大石一塊,上面有幾個石窩窩,傳說是孟姜女登石望夫留下的腳印。石上還刻有三個大字---“望夫石”順治八年山石道白輝所書。凡到此的遊覽者一般都要在望夫石旁留個影,以寄託自己的美好的願望。似只有這樣才不枉孟姜女廟一行。  望夫石是怎麼得名的呢?  傳說孟姜女千里尋夫終於來到了長城腳下。可到時天色已晚,城門四閉,無法過關。孟姜女非常著急,夜不能寐,便登上鳳凰山,立在一塊大石上向遠處的長城眺望,但夜色茫茫,哪裡看得見呢,她焦急異常,便函在這大石上來回走動,急盼著天快點亮,好早日過關與夫團聚。不想一夜之間,足跡竟深深的印在了石頭上,於是後人便把這塊大石稱作望夫石。  望夫石在人們眼中成了忠貞的象徵,許多詩人墨客曾在此揮毫遺墨, 就連風流天子乾隆也在這望夫石上留下了親筆御題。  悽風禿樹吼斜陽,尚作悲聲吊乃郎.  千古無心誇節義,一身有死為綱常.  由來此日稱姜女,盡道當年哭杞梁.  常見秉彝公懿好,訛傳是處也無妨.


汪小葵


要知道秦皇島孟姜女廟的歷史傳說,就要先知道孟姜女!

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江蘇松江府有個孟家莊,孟家莊有一老漢善種葫蘆。這一年他種的葫蘆長得非常繁盛,其中一棵竟伸到了鄰居姜家院裡。孟、姜兩家非常交好,於是便相約秋後結了葫蘆一家一半。到了秋天,果然結了一個大葫蘆,孟、姜兩家非常高興,把葫蘆摘下來準備分享。忽聽葫蘆裡傳出一陣陣小孩的哭聲,孟老漢非常奇怪,便用刀把葫蘆切開一看,呀!有個小女孩端坐在葫蘆中,紅紅的臉蛋,圓嘟嘟的小嘴,很是惹人喜愛。姜家老婆婆一看,喜歡的不得了,一把抱起來說:“這孩子就給我吧!”
可是孟老漢也無兒無女,非要不可,兩家爭執起來,一時間不可開交。到後來,只好請村裡的長者來斷。長者說:“你們兩家已約定葫蘆一家一半,那麼這葫蘆裡的孩子就算你們兩家合養吧。”於是小姑娘便成了姜孟兩家的掌上明珠,因孟老漢無兒無女,便住在了孟家,取名孟姜女。
斗轉星移,日月如梭,孟姜女一天天地長大了,她心靈手巧,聰明伶俐,美麗異常,織起布來比織女,唱起歌來賽黃鶯,孟老漢愛如珍寶。
這一天,孟姜女做完針線,到後花園去散心。園中荷花盛開,池水如碧,忽然一對大蝴蝶在落在池邊的荷葉上,吸引了她的視線,她便輕手輕腳地走過去,用扇一撲,不想用力過猛,扇子一下掉在水中。孟姜女很是氣惱,便挽起衣袖,探手雲撈,忽聽背後有動靜,急忙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個年輕公子立在樹下,滿面風塵,精神疲憊。孟姜女急忙找來父母。
孟老漢對年輕人私進後花園,非常生氣,問道:“你是什麼人,怎麼敢私進我的後花園?”年輕人急忙連連請罪,訴說了原委。
原來這個年輕人名叫萬喜良,本姑蘇人氏,自幼讀書,滿腹文章。不想秦始皇修築長城,到處抓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黎民百姓怨聲載道。萬喜良急忙喬裝改扮逃了出來。剛才是因飢渴難耐,故到園中歇息,不想驚動了孟姜女,邊說邊連連告罪。
孟姜女見萬喜良知書秉禮,忠厚老實,便芳心暗許。孟老漢對萬喜良也很同情,便留他住了下來,孟姜女向爹爹言明心意,孟老漢非常贊成,便急忙來到前廳,對萬喜良道:“你現在到處流落,也無定處,我想招你為婿,你意如何呀?”萬喜良急忙離座辭道:“我乃逃亡之人,只怕日後連累小姐,婚姻之事萬不敢想。”無奈孟姜女心意已決,非喜良不嫁,最後萬喜良終於答應。孟老漢樂得嘴都合不上了,急忙和姜家商議挑選吉日,給他們完婚。
偏巧孟家莊有一無賴,平時垂涎姜女美色,多次上門求親,孟老漢堅辭不允,他便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如今聽說了萬喜良之事,便偷偷地到官府動雲告了密,帶著官兵來抓人。
這時孟家還矇在鼓裡呢正喜氣洋洋的準備拜堂大典。忽然嘩啦啦一聲,大門被撞開了,一群官兵衝進來,不由分說,把萬喜良繩捆索綁就要帶走,孟姜女急忙撲上去,被官兵一把推開,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夫君被帶走了。
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茶不思,飯不想,憂傷不已。轉眼冬天來了,大雪紛紛,姜女想丈夫修長城,天寒地凍,無衣禦寒,便日夜趕著縫製棉衣,邊做邊唱起了自編的小曲:“月兒彎彎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築長城,哪怕萬里迢迢路,送禦寒衣是儂情。”
一夜之間,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不知飢渴,不知勞累,晝夜不停地往前趕,這一日終於來到了長城腳下。
可長城下民夫數以萬計,到哪裡去找呢?她逢人便打聽,好心的民夫告訴她,萬喜良早就勞累致死,被埋在長城裡築牆了。孟姜女一聽,心如刀絞,便求好心的民工引路來到了萬喜良被埋葬的長城下。從在城下,孟姜女悲憤交加:想自己千里尋夫送寒衣,盡歷千難萬險,到頭來連丈夫的屍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斷柔腸。愈想愈悲,便向著長城晝夜痛哭,不飲不食,如啼血杜鵑,望月子規。
這一哭感天動地,白雲為之停步,百鳥為之噤聲。直哭了七天七夜,忽聽轟隆隆一陣山響,一時間地動山搖,飛沙走石,長城崩倒了八百里,露出萬喜良的屍骨。
長城傾倒八百里,早驚動了官兵,官兵上報秦始皇。秦始皇悖然大怒,下令把孟姜女抓起來。等孟姜女被抓起來,秦始皇一見她貌美非凡,便欲納她為妃。孟姜女說:“要我作你的妃子,得先依我三件事:一要造長橋一座,十里長,十里闊;二要十里方山造墳墩;三要萬歲身穿麻衣到墳前祭奠。”秦始皇想了想便答應了。 不幾日,長橋墳墩已全都造好,秦始皇身穿麻衣,排駕起行,過長城上長橋,過了長橋來到墳前祭祀。祭畢,秦始皇便要孟姜女隨他回宮。孟姜女冷笑一聲道:“你昏庸殘暴,塗炭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豈能作人的妃子,休妄想!”說完便懷抱丈夫遺骨,跳入了波濤洶湧的大海。一時間,浪潮滾滾,排空擊岸,好似在為孟姜女悲嘆。

傳說來源

有人認為孟姜女的故事來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中的齊國武將杞梁的妻子,無名無姓,稱為杞梁妻。“齊侯歸,遇杞梁之妻於郊,使吊之。辭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於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吊。’齊侯吊諸其室。”即杞梁之妻要求齊侯在宗室正式弔唁杞梁。其中既沒有“哭”,也沒有長城或者城牆、更無“城崩”、“投水”等情節。
“哭”的情節早在《禮記·檀弓》記曾子提到“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劉向的《說苑·善說篇》加上“崩城”的內容:“昔華周、杞梁戰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為之崩,城為之厄。”
接著劉向《列女傳》又加上“投淄水”的情節:“杞梁之妻無子,內外皆無五屬之親。既無所歸,乃就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之,內誠動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而城為之崩。”“乃枕其夫屍於城下而哭之,內誠感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城為之崩。既葬,曰:‘我何歸矣?……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
一些詩詞也有對杞梁妻的抒情描述。三國時曹植在《黃初六年令》中說“杞妻哭梁,山為之崩”。敦煌石窟發現的隋唐樂府中有“送衣之曲”,增加了送寒衣的內容。
唐代貫休的詩作《杞梁妻》首次將故事時間移動到秦朝時,並將“崩城”變成“崩長城”:“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築人築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疲魂飢魄相逐歸,陌上少年莫相非。”這時的內容和後來的故事已經差不多了。杞梁後來訛化成萬喜良或範喜良,其妻成為孟姜女。南宋鄭樵曰:“杞梁之妻,與經傳所言者,數十言耳,彼則演成萬千言……。”
元代開始孟姜女的故事被搬上舞臺。
顧炎武的《日知錄》中闡述了孟姜女的故事演變過程。顧頡剛發表《孟姜女故事研究》對故事演變的過程進行了更為詳盡的闡述。

故事演變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我國流佈最廣的民間傳說之一,兩千多年來,它口耳相授、著之典籍、被之管絃、演於戲劇,直至今天搬上屏幕,以多種樣式的媒體傳佈,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那孟姜女的故事是怎樣產生、流傳與演變的呢?
孟姜女的故事發生在齊國。齊為姜太公的封國,讀過《東周列國志》的人都會知道,書中出現的“×姜”,總是齊國人。孟姜者,姜氏之長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見之於《左傳》。孟姜為齊將杞梁之妻,梁於公元前549年在莒戰死,齊莊公在效外見到孟姜,對她表示弔慰。孟姜認為郊野不是弔喪之處,拒絕接受,於是莊公接受她的意見專門到她家裡進行了弔唁。孟姜除了知禮外還有善哭的記載,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在齊地產生了孟姜哭調。
西漢時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後向城而哭,城為之崩”的記載(劉向《說苑》及《列女傳》)。至於哭崩的城牆在何處,雖然有莒城說、杞梁說和梁山說不一,但均在齊地,而非秦之萬里長城。酈道元《水經注》認為孟姜女哭崩的是莒城。大約到了唐代,這一題材演變成了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崩萬里長城的故事,具備了今天的芻形。《周賢記》把故事搬到了燕國,孟姜名孟仲姿,杞梁變成杞良。杞良為逃築城之役,誤入孟超後園。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貞操觀念極重,信守女兒之體只能為丈夫所見,故二人乃結為夫妻。後來杞良回到長城工地後被處死,埋屍長城之下,於是仲姿千里尋夫,哭崩長城,又於累累白骨中滴血驗骨,終得丈夫遺骸雲。
古代戰爭頻仍,徭役繁重,征夫離婦之怨,乃為傳統主題。漢末陳琳即有《飲馬長城窟行》:“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其後歷代詩人皆有詠其事者。唐代詩僧貫休,則有《杞梁妻》,竟詠孟姜女哭長城之事。其後這一題材乃進入許多詩人筆下,為這一故事的廣為流佈,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從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開始搬上舞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鍾嗣成《錄鬼簿》等對此均有記載。在這些戲曲中,孟姜轉化成孟姜女,杞梁衍生出杞良、範杞良、範希郎、範喜郎、萬喜良等名。

隨著孟姜女故事的流傳,各地興起了建廟熱。現知孟姜女最早的廟建於北宋,河北徐水和陝西銅川都發現北宋祥符和嘉慶年間重修姜女廟的碑刻。許多方誌都把孟姜女說成是本地人,臨淄、同官(銅川)、安肅(徐水)、山海關和潼關都有孟姜女的墓冢。清末上海拓建馬路時曾於老北門城腳掘出一石棺,中臥一石像,胸有“萬杞梁”三字,乃明嘉靖年間上海建城時所埋。據《孟姜仙女寶卷》,始皇築長城,太白星降童謠:“姑蘇有個萬喜良,一人能抵萬民亡。後封長城做大王,萬里長城永堅剛。”秦皇固城捉喜良,引發出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的故事。秦皇允許孟姜三件事,修橋、造墳、哭祭,孟姜痛斥暴君後投水而死。在這一故事中,孟姜女成了松江人。孟姜女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對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它經歷了兩千餘年的流傳與演變才形成今天的面貌。

總結,最主要的還是孟姜女在現今秦皇島附近哭長城。


秦嶺太白山腳人


沒啥意思,進去才發現全程講述的葫蘆娃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