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絕大多數人學習武術無非當作一種業餘愛好。


社會上絕大多數人學習武術無非當作一種業餘愛好。


真沒幾個人就是要勵志要靠武術吃飯的。

但是,我們的社會確實對武術有需求,有人要健身,有人要格鬥,有人想體驗文化。有需求就意味著武術還有繼續生存下去的希望,還沒到壽終正寢的那一天。

當代的拳師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高傲冷峻的姿態,走下自己想象中的神壇,放下身段去做一個服務者。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要放棄尊嚴,低三下四的求別人來學,而是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看準社會的需求,把祖師爺傳下來的武藝重新整理,做成一件件商品,吸引別人來學

所以說,武術不是沒有市場,而是武術人太“妄自尊大”、太“懶惰”,不懂得挖掘市場。

前面說武術是個商品的意思是絕大多數教拳的人並沒有根據社會的需求把武術細化,不論你想健身還是愛好對抗,都是一樣的內容,一個教法,最終的結果就是健身的認為自己很能打,對抗的其實只是健身而已。

而說很多拳師不是好的服務者,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為社會提供精細化的服務

比如螳螂拳傳人在公園裡教拳,基本能猜到他當年怎麼練現在又怎麼教別人,他只看到了沒人學的現象,卻沒有想明白為什麼有些人們放著免費的武術不學。去叫自己孩孑們花錢學跆拳道。

就好比一個農民,他一心廉價賣掉地裡帶泥的土豆,卻不知道加工成土豆泥、土豆條價格就能翻十幾倍。

不否認絕大多數的傳人們的確對武術懷有一片赤誠之心,他們真心希望武術會越來越好,盼望祖師爺的東西能夠發揚光大,為了不讓技藝在自己手裡失傳,他們不惜白搭時間和精力出來教拳。

但是,同樣不可否認他們能做的大概也只此而已。

社會上絕大多數人學習武術無非當作一種業餘愛好。

他們沒有能力投入金錢開一間像樣的武館,沒辦法讓學員有一個舒適、安靜的習練環境,所以只能在公園裡撂地攤;他們想用武術幫助人們健身,卻缺乏基本的生理、醫學知識,不能給學員科學、準確的指導,所以只能講些自己也不大懂的陰陽、五行、氣血理論;他們強調武術是技擊格鬥的真功夫,自己卻練了幾十年都沒跟人交過手,所以只能通過拆招時打徒弟演示技法的威力。

他們會的只是當年師父教給他的東西,他能做的只是原原本本的往下教,他自己怎麼學的現在就怎麼教。放眼看看,瑜伽都細化出很多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需要的子類了,武術還在以為一個渾圓樁就能包治百病

這就是差距,是武術沒落的原因,不能怪社會拋棄武術,只能怪武術人自己不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