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擊角度看傳統″武術″和現代″散打″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它涵蓋著儒、道、墨等諸子百家和兵法醫學,等思想的影響及地理環境、民族風俗、年代國情、政治等諸多因素,形成了中國獨有的特色體育。人們通過實踐為達到防身、技擊、養生等目的。根據個人或地方、種族等思維活動習慣,創編出適合自己的風格特點的運動方式,通過時間及實踐的檢驗不斷的完善,形成了眾多流派和拳種。


從技擊角度看傳統″武術″和現代″散打″

古代戰場廝殺

武術主要的功用就是技擊,在練習的過程中,又達到了養身的目的。在這裡著重從技擊的角度談一下。武術的眾多流派,有的按地理分,形成了少林、武當、峨眉等;又按習練的指導思想分為內家、外家之說等等。各自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及鍛鍊方法,可謂五花八門。封建迷信,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及一些禮教的陋習也溶進武術之中,至使拳種門派之間的交流微乎其微。實際上無論你習練什麼拳種,都是人體肢體的運動。從解剖的角度來講,任何肢體的運動都不能超過關節本身的活動範圍和生理極限。從外形上看各種拳種都有各自的特點,如:八卦掌的練習是在走圈中出拳轉身出腿,演化出很多變化;形意拳在直趟的行走中使出五拳的變化;太極拳以慢柔、連綿不斷的特點走拳;通背拳以快著稱;少林拳有著舒展大方躥蹦跳躍的風格;大成拳講站樁、試力、發生等特點。從勁力上講,有的講柔;有的講剛;有的講整勁;有的講冷彈勁;有的講先發制人;有的講後發制人;有的講後發先至等等。可謂各有特色。

從技擊角度看傳統″武術″和現代″散打″

通背拳單操手

從外形運動軌跡上講,有的走大架;有的走小架;有的走大圓;有的走小圓;有的走直線等等。從速度上講有的講快;有的講慢;有的要求每動有停頓等等。實際上,我認為各拳種的練習方法不同,只不過是在演練的形式上,體現了各自的特色,但在技擊上可是殊途同歸,不外乎是要打到對手的身上,而不被對手打著。這就不管你是練什麼拳的都離不開一個“快”字。要快就得走最短和路線,那麼什麼大架、小架、大圈、小圈、慢的、快的就都得遵循這個道理,從勁力上講柔、講剛、講整勁、講脆勁、講冷彈的實際上都要打出整體的爆發力、透力。把勁運用到接觸點(面)上,這就需要“協調性”,也就是不管內家、外家,所說的內六合、外六合、神形合一。周身的動作協調和呼吸意念的協調一致才能順暢到位。

從技擊角度看傳統″武術″和現代″散打″

麥克格雷戈的放鬆訓練

所以說在技擊上無論練習什麼拳種的一到交手時,可都差不多少幾乎一樣,只應該注意到,在打鬥中,各拳種簡捷明快,以小力勝大力的技巧方法都有,也是大同小異,這就是一個動作可能在多個拳種中出現只不過是名稱不一樣罷了。也就是拳種再多,門派再多,它的運動方法也離不開人肢體的運動和關節的活動範圍。

發揮作用的好壞,那要看本人練習時掌握的熟練程度和對套路攻防函意的理解能力和悟性及應變發揮能力,而絕不是練套路時的模樣和講手時的瀟灑。

有一次我與朋友在某處樹林中的一塊空地上,練習技擊,當時,在旁邊大樹邊有2名觀者,也沒有在意,在我們停下來之後,其中一名觀者過來。問我練的是什麼拳的。我隨便的說了句,隨便練一下,也不是什麼拳,觀者又說,我怎麼看像形意拳。我說不是,觀者又說,那你是練心意拳的。我又說不是。觀者又說,看走的步又像八卦。我說你看我像什麼就是練什麼的,實際上我是練通背拳的。其實打鬥中,都想打到對方而避開對方的擊打,這就要手和腳怎麼快怎麼來。這就決不可能練太極拳的與對手交手還象練架式那樣慢。練八卦的也不可能轉著圈與人交手一樣,不論怎麼變化也是上下肢的變化難免有相同的地方況且動手較技都要走近道和快。

從技擊角度看傳統″武術″和現代″散打″

套路比賽

套路的練習只是掌握動作的技巧。攻防函意、路線和方法來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的一種必要手段方法。這也就是為什麼擂臺上看不到電影裡和武俠小說裡表現的打鬥場面,是人總要回到現實中來。拳諺雲:繞彎打唬外行,直來直去打行家。這就是武術技擊中講的懂勁。無論對方的進攻如何,都能減少自己的消耗,以小力勝大力,見空打空,避實就虛,以巧制勝的道理。

正如前輩們所說的,從無法練到有法,再從有法練到無法。拳本無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萬法不容。

可笑的是:有些廣告中一些武術騙子,宣傳中說的大有超過武俠小說之勢:什麼掌門、大師、絕學、速成、等等,只要小說中出現的,廣告中都可以找到,這些已不是肉眼的人,似乎已成了神仙。

對於功力上的練習,只要不違背運動生理、解剖、醫學常識和規律,持之以恆或藉助輔助物品工具,用科學的方法去練習都會有一定成果的。如,鐵沙掌、鐵布衫等等功法。功夫是要通過實踐積累、練出來的,只要能掌握規律、節奏、時機、時間差、距離感、平衡力、槓桿力等技擊的關鍵道理、要領就能有所成就,但也不能超凡脫俗被神秘化。

傳統武術練和講的多,打的少。固步自封,門派觀念使他們很少交流,也失去了提高、改進、發展的機會。使之實戰經驗在退化或失傳已到了該拯救的時刻了,散打的對抗訓練比賽是傳統武術提高技擊水平的一個成功範例。現代散打,屏棄了傳統武術,先練站樁、基本功、套路等,先期的基礎功夫。選用了傳統武術中幾種常用的腿法和摔跤中的摔法、拳法引進了拳擊的拳法,形成了現代的散打。這樣在訓練上直接進行了攻防的訓練和利用手靶、腳靶、器械等,提高了專項素質和能力,加之運用了簡捷實用的拳、腿摔,使在技擊的訓練時間上比起傳統武術大大的縮短了,從基本功→套路→拆手→實戰的漫長道路,實用性來得更快。

所以很多練武術多年,或個別有一定的名氣,但不研究技擊的人,面對散打對手,所練的功夫用不上,只有捱打的份。但從另一種角度看三種特點的技擊方法溶在一起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從拳法上講出了鞭拳外,就是拳擊的直勾擺拳,但拳擊的拳法實用性可以說很強。它動作路線短,直接擊打是整體的力量,防守的技術方法也是很巧的,在只有拳法沒有腿法的比賽中可以說略占上峰。但在散打比賽中一個是有腿法的限制,還有武術中有些連化帶打的拳法,或利用步法身法的變化是能破壞和抑制它的發力和擊打的。所以如能與直勾擺拳融合在一起能使散打的拳法要更高一籌。

在腿法上側踢、側踹、正蹬,是很實用的,如能在傳統武術中的一些低腿法和截擊腿的運用和踢擊的部位上,加以運用引進、更能提高腿法的威力。在摔法的運用上可以說在帶手套的情況下能使出各種摔法確實不錯,而且有的隊員擂臺上表現的相當出色,但可似乎擺脫不了摔跤的框框。可以說有些方法招式在散打中很實用而且巧妙,但傳統武術中的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的破壞平衡的化力沾衣發放,使以失去平衡倒地似乎更省力。有的好隊員以有所運用,應加以研究推廣。


從技擊角度看傳統″武術″和現代″散打″

散打比賽中的高位腿

從技擊角度看傳統″武術″和現代″散打″

UFC中的低位腿

在身法和步法的變化上很少有太大的變化,因為現在散打隊員,沒有武術的前期基礎訓練,所以出現了,出一拳,踢一腳,打不了一抱的現象,傳統武術中的一些方法、勁力動作不是說與散打結合不上,也不是說象有些人想象的,跟練套路和武打片中看到的那樣。

其實,散打中一樣能用上傳統武術中近身靠打的招式和勁力。如:對手一個側踹,你可在對手踹腿的同時斜進到對手踹腿的側面可摔可打。又如:對手側踢我,我不用接抱腿,用反撩手旋滾上託一樣能將對手摔出去,而且很省力,這是借用了武術中化力發放的原理。再如:對手提膝攻擊,你不必用手去按,你也同樣提膝,只要你的腿貼到對手的腿上,對手的膝就沒有力量,這就是武術中化力的打法,而且你的腿提起的速度要是比對手快,且可中對手的空檔,所以如散打能挖掘傳統武術的技擊理論方法,能使散打更加完美。

總的說,傳統武術技擊方法的失傳、退化,散打技法的技術含量少,變化單一是當前傳統武術與散打技術脫節造成的,如此這樣下去,傳統武術的技擊方法將隨時間的流逝而失去,散打將隨著對外交流的擴大和比賽次數的增加,面對越來越多的國外選手的挑戰,中國散打的優勢就會逐漸的減小,甚至沒有優勢。只有傳統武術和現代散打有機的結合,挖掘出實用的技擊理論方法,有中華民族的傳統文件做基礎,武術散打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從技擊角度看傳統″武術″和現代″散打″

馬運芳老師練習基本功

馬運芳,五行通背傳人,有40多年的習武經歷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曾習練螳螂,少林,等多門傳統武術並從事拳擊,散打等現代搏擊的教學工作。對泰拳,巴西柔術也有所研究,經過多年的實踐,將傳統武術技法同現代搏擊的訓練相結合,形成了簡單,有效的搏擊風格和教學方法。

在將傳統與現代,國術與世界各國武術的結合方面作出了可喜的嘗試倡導以實戰為本,宏揚傳統,兼容幷包,以科學,平和客觀的心態對武術作出了公正的評述,並推廣教學。

為公安戰線輸送和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幹警,為國家隊,武警體工隊 省隊 體育院校培養和輸送了一批優秀運動員,有6人進入國家隊,並多次代表國家隊出訪參賽,有1人被國家體委授予運動健將稱號,有的學生以擔任了省,市專業隊的教練工作。在國際比賽中,獲獎牌10枚。在全國和省級比賽中共獲獎牌103枚。

多次在《武魂》,《中華武術》專業性刊物上發表文章和見解。致力於中西 武術的技擊理論,方法的研究工作。並在學術及武術技擊理論方法上和訓練上,進行了傳播和教學。現任營口龍運芳威搏擊俱樂部總教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