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学习武术无非当作一种业余爱好。


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学习武术无非当作一种业余爱好。


真没几个人就是要励志要靠武术吃饭的。

但是,我们的社会确实对武术有需求,有人要健身,有人要格斗,有人想体验文化。有需求就意味着武术还有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还没到寿终正寝的那一天。

当代的拳师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高傲冷峻的姿态,走下自己想象中的神坛,放下身段去做一个服务者。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尊严,低三下四的求别人来学,而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看准社会的需求,把祖师爷传下来的武艺重新整理,做成一件件商品,吸引别人来学

所以说,武术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武术人太“妄自尊大”、太“懒惰”,不懂得挖掘市场。

前面说武术是个商品的意思是绝大多数教拳的人并没有根据社会的需求把武术细化,不论你想健身还是爱好对抗,都是一样的内容,一个教法,最终的结果就是健身的认为自己很能打,对抗的其实只是健身而已。

而说很多拳师不是好的服务者,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为社会提供精细化的服务

比如螳螂拳传人在公园里教拳,基本能猜到他当年怎么练现在又怎么教别人,他只看到了没人学的现象,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们放着免费的武术不学。去叫自己孩孑们花钱学跆拳道。

就好比一个农民,他一心廉价卖掉地里带泥的土豆,却不知道加工成土豆泥、土豆条价格就能翻十几倍。

不否认绝大多数的传人们的确对武术怀有一片赤诚之心,他们真心希望武术会越来越好,盼望祖师爷的东西能够发扬光大,为了不让技艺在自己手里失传,他们不惜白搭时间和精力出来教拳。

但是,同样不可否认他们能做的大概也只此而已。

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学习武术无非当作一种业余爱好。

他们没有能力投入金钱开一间像样的武馆,没办法让学员有一个舒适、安静的习练环境,所以只能在公园里撂地摊;他们想用武术帮助人们健身,却缺乏基本的生理、医学知识,不能给学员科学、准确的指导,所以只能讲些自己也不大懂的阴阳、五行、气血理论;他们强调武术是技击格斗的真功夫,自己却练了几十年都没跟人交过手,所以只能通过拆招时打徒弟演示技法的威力。

他们会的只是当年师父教给他的东西,他能做的只是原原本本的往下教,他自己怎么学的现在就怎么教。放眼看看,瑜伽都细化出很多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要的子类了,武术还在以为一个浑圆桩就能包治百病

这就是差距,是武术没落的原因,不能怪社会抛弃武术,只能怪武术人自己不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