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躬耕南陽的諸葛亮為何對失魂落魄的劉備情有獨鍾?實在沒得選

三國躬耕南陽的諸葛亮為何對失魂落魄的劉備情有獨鍾?實在沒得選

三國紛紛擾擾60多年裡,諸葛亮可謂是一顆閃耀無比的明星。他為蜀漢鞠躬盡瘁了將近26年,其中長達11年獨掌大權。自從劉皇叔有了諸葛亮,事業突飛猛進,可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在孔明還在隆中時不免會有疑問,為何諸葛亮會選擇當時已經46歲又一事無成的劉備呢?

三國躬耕南陽的諸葛亮為何對失魂落魄的劉備情有獨鍾?實在沒得選

首先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管仲者,輔佐齊桓公先後主持了三次武裝會盟、六次和平會盟,還輔助王室一次,史稱"九會諸侯,一匡天下",成為公認的霸主。管仲為創立霸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因有殊勳於齊,被桓公尊為仲父。樂毅者,戰國初期魏國的名將樂羊之後也,樂毅一面訓練燕軍,一面輔佐燕昭王進行政治改革。經過20餘年的努力,燕國民眾殷富,國庫充盈,士卒樂戰,為後來大破齊國準備了必要的條件。可見管仲樂毅都是將才、帥才,諸葛亮以此自比,自然而然意味著他一定會出山,不可能"不求聞達於諸侯"。這就好比小叮噹以馬雲自比,就必然會從商而不是搞科研。

三國躬耕南陽的諸葛亮為何對失魂落魄的劉備情有獨鍾?實在沒得選


對於懷著一顆出山入仕的諸葛亮而言,擺在他面前的又三條路——曹操、劉表、孫權。這三個人都是當時響噹噹的大諸侯,然而諸葛亮卻選擇了劉備,其原因有三。

北方曹操兵強馬壯、良將千員,有吞併宇內、統一中國成就霸業之志。諸葛亮倘若去曹操陣營必然得不到重用,曹營手下人才濟濟,其主公曹操本身就是位一等一的人才,諸葛亮再去投奔與他,自己將會擺在哪個位置?必然會在荀彧、程昱、荀攸等人之下

三國躬耕南陽的諸葛亮為何對失魂落魄的劉備情有獨鍾?實在沒得選

再看雄踞荊襄九郡的劉表,按理說諸葛亮離劉表勢力最近,投靠他極為方便。然而之前中原動亂,大量人才跑到荊州,誰料劉表一個都不聘用。可見劉表闇弱無能,已然是日薄西山、行將就木之人,如此庸才又怎會有王霸之志?於是諸葛亮第一個就把劉表排除了

三國躬耕南陽的諸葛亮為何對失魂落魄的劉備情有獨鍾?實在沒得選

三看孫權。孫權這邊發展空間不大,張昭和周瑜便是江東一文一武,而且此二人都是享受過升堂拜母待遇的人,也就是說張昭、周瑜是吳國之母的乾兒子。此外孫策早有遺言在先"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可見孫權對他們的重視程度必然是達到了極致。

倘若諸葛亮選擇孫家勢力,地位肯定很低,可能都比不上魯肅,自然也無法施展抱負。

三國躬耕南陽的諸葛亮為何對失魂落魄的劉備情有獨鍾?實在沒得選

曹操太強、劉表太差、孫權沒有發展空間。可見對於諸葛亮而言一定要被重用,最好是專用才是他所希望的局面,而劉備此時手下只有武將沒有謀士,空有一腔大展宏圖之志卻苦於沒有自己的根據地而活得失魂落魄。諸葛亮看出這是一隻潛力股,認為到了劉備帳下必然會有大顯身手的空間和可能。後來時事的發展也印證了諸葛亮這番分析,劉備得臥龍之後也如魚得水,很快事業有了大起色。

三國躬耕南陽的諸葛亮為何對失魂落魄的劉備情有獨鍾?實在沒得選

三顧茅廬屈英雄,慷慨南陽起臥龍。諸葛亮出山後為蜀漢打拼到最後一絲氣息,為實現心中抱負以及回報劉備知遇之恩而鞠躬盡瘁。雖然諸葛亮最後是悲劇的,可千百年後這一位兩鬢花白夜觀星,手搖羽扇揮千陣,赤壁之戰祈東風,抱膝長嘯梁甫吟的先賢依舊在我們的腦海中熠熠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