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無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小區“解封”

在重慶市3月24日召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羅藺表示, 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重慶市突發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專項應急預案》要求,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決定,從3月24日24時起,將重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從二級調整為三級。

除有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的物業小區、樓棟外,其餘物業小區、樓棟全面取消封閉式管理。

響應級別下調依據有三個

重慶:無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小區“解封”

羅藺表示調整的主要依據有三個。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疫情防控部署要求。準確把握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的階段性變化,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和應對舉措。

二是重慶市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自2月25日以來,重慶已連續28天無本地新增病例。3月15日,重慶實現本地確診病例、住院病例“雙清零”。3月20日,按照國家分區分級劃定標準,重慶所有區縣風險等級均調整為低風險等級。

三是重慶市至今未發生因復工復產復市引起的確診病例。隨著境外入境來渝返渝人員的增多,雖然給重慶的疫情防控帶來了不小的輸入性壓力,但是由於採取了嚴密的防範措施和規範的操作流程,實現有效的閉環管理。目前僅發生2例境外入境來渝返渝人員確診病例,未發生境外輸入疫情導致的本地傳播病例。

經專家綜合研判,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審慎作出了應急響應級別下調的決定。

繼續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

重慶:無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小區“解封”

羅藺表示,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調整後,將有以下工作重點:

一是保持疫情防控組織指揮體系不變

繼續保留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體系、領導機構、聯防聯控機制。進一步強化屬地責任,各區縣作為三級響應防控措施的實施主體,可從實際出發,及時調整防控策略和工作舉措,在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二是繼續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

按照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和應對舉措的要求,在應急響應級別調整後,我市疫情防控重心從全面阻擊轉為精準阻斷。第一,繼續嚴防境外疫情輸入。對所有入境來渝返渝人員,一律先進行體溫檢測和核酸篩查,對檢測結果異常的,立即送定點醫院按規定進行處置。對檢測結果正常的,按照相關規定進行集中或居家醫學觀察。第二,繼續嚴防國內重點地區疫情輸入。對重點地區來渝返渝人員加強健康管理,開展核酸檢測,檢測結果異常的,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置;檢測結果正常的,納入社區管理。第三,繼續嚴防疫情在市內局部反彈。要強化疫情監測,加強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的篩查和社區、單位健康管理,發現可疑疫情,要及時報告,第一時間果斷處置。

這七種情形仍要戴口罩

重慶:無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小區“解封”

關於佩戴口罩的問題。專家建議,以下七種情形,市民仍需要佩戴口罩:

1.具有發熱、咳嗽或打噴嚏等有感冒症狀的人員。

2.到醫療機構就醫的人員。

3.與居家隔離、出院康復人員共同生活的人員。

4.到汽車站、火車站、輕軌站、機場、碼頭、超市、商圈、影劇院、KTV等人員密集場所的人員。

5.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公用電梯等的人員。

6.從事餐飲、百貨、環衛、理髮等近距離服務的人員。

7.其他按照行業衛生管理規範必須佩戴口罩的人員。

相關新聞

重慶第二例境外輸入病例行程公佈

在重慶市3月24日召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副書記夏沛通報了重慶第二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情況。

據夏沛通報,患者為男性,20歲,重慶石柱人,在美國留學。3月21日從美國西雅圖經臺北轉機乘坐BR722航班到達上海,3月22日乘坐MU7584航班從上海到達重慶,隨即被送至指定地點接受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月23日,經市級專家組會診,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輕型),當日轉至集中救治醫院接受治療。目前其在重慶的密切接觸者已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外省市人員已函告相關省市進行規範管理。同時,重慶已向上海市發出協查函,對其開展相關流行病學調查和密切接觸者追蹤。

文|綜合整理

資料來源|華龍網

圖|圖蟲創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