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及老師不敢管學生的原因?

石築路者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這其實不完全是在把責任推給孩子的父母,另一層面上在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家庭教育從最初的啟蒙教育,習慣養成,都來源於家庭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父母教育孩子用什麼方式方法都無可厚非,但老師就不同了。

對老師管教學生的方式,家長、學校、社會都是有潛在的要求的,不需贅述,大家都懂得。

一旦老師在管教中衝動了,家長就急了:投訴你、到學校折騰你,嚴重了教師被停職檢查甚至開除。生活中這樣的悲劇到處都是。

人人都可以大談教師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各種評判束縛著老師的手腳,家長怕孩子,老師怕家長,惡性循環至使不少老師不敢管學生,身臨其境可以理解,源頭不是老師擁有了多少懲戒權就可以大膽管教學生,而是家長、社會對這個職業的約束、包容、理解到底有多少。


我見我談


如何看: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及老師不敢管學生的原因?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語出《三字經》,意思是: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可以稱作啟蒙教育的典範。千百年來,家喻戶曉。

中國古代十分重視養子教子,先賢們認為,嚴師才可能出高徒。生養孩子就應該嚴格教育,如果忽略教育,這是父親的過錯。老師對學生就應該嚴格教育,如果不嚴格要求,這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在古人看來,嚴格的教育是孩子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徑。

可是,現在的父母和老師是怎樣做的呢?

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部分父母是既“養”,也“教”的。他們對孩子嚴格要求,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導師,讓孩子少走彎路,身體、心理都健康成長。

可還有一部分父母,對孩子“養”得不錯,但是缺乏“教”,只充當了孩子成長路上的“保護傘”。

他們的做法是:

1、對孩子的錯誤,不加以指出,一味賞識,一味包容,導致孩子是非不分;

2、對孩子的要求,不加選擇地一味滿足,導致孩子對物質的慾望越來越強烈;

3、對孩子的事情,不加以指導訓練,一味包辦,導致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

4、對孩子的品行,不加約束,任其隨心所欲,導致孩子在不軌的路上越走越遠;

5、對自己的言行,不以身作則,孩子耳濡目染,導致三觀不正;

如此種種,看似父母愛子心切,希望孩子過得幸福美好,但實際上是他們親手害了自己的孩子:要嘛品行差,要嘛學習成績差,要嘛長大後個性原因不能融入社會,要嘛乾脆直接培養成了“啃老族”。這,就是做父母的對孩子犯下的大大的過錯!

在對學生的教育問題上,之前,老師基本都能做到“嚴”的。可是近些年,架不住家長的投訴啊!

對遲到的學生處以罰站,要被投訴;

對不完成作業的學生要求把作業補上再上課,要被投訴;

對上課講話的學生在辦公室批評教育,要被投訴;

對上課玩手機的學生處以收繳手機代管然後期末歸還,要被投訴;

對考試作弊的學生現場指出並做記錄,要被投訴;

…………

不想再列舉了!

熱衷投訴的家長們,是你們對孩子的“愛”,讓老師們心理不堪重負,如履薄冰,只好選擇謹小慎微,因為,一旦投訴,輕則影響當年評優評先、師德考核、績效考核、目標考核,重則被髮配邊遠地區,甚至開除公職!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因為只要家長一投訴,“校鬧”一來,學校為了推卸責任,上級主管部門為了息事寧人,就把當事老師推到風口浪尖,做出最“頂格”的處理。

對學生進行教育,本是老師的天職。

可是,那些養著“小皇帝”的家長們,哪能容得下孩子受半點兒委屈!

那些高高在上的領導者,哪個願意為弱勢的老師說一句公道話!

多希望掌握著老師生死大權的上級主管部門,在秉公執法時,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別寒了一線老師的一顆顆滾燙的心!

值得慶幸的是,本人任教30多年來,自認為心還一直滾燙著,從沒忘記自己的責任,雖也有一次被投訴的經歷,但是得感謝校長,他深入調查,妥善處理,才讓我化“險”為“夷”!(請參看我頭條裡的文章《一場特殊的考試:讓人鬱悶、糾結甚至憤怒》)

最後,讓我們重拾“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的祖訓,把“養”和“教”結合起來,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把“愛”和“嚴”結合起來,讓家庭和學校都成為孩子成長的搖籃,成為最理想的育人環境吧!


天藍藍zuo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問題。

我從您所提問題中分兩個方面來進行回答:一時家庭教育,二是學校教育。

子不教父之過說得就是家庭教育管教孩子的育人之法,教不嚴師之惰指老師需要嚴慈相濟來教育學生。老師不敢管學生,我覺得需要用合適方法就能對其進行化解。

子不教父之過體現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即家庭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小覷,一個家庭的家風、家訓、家貌對孩子的成長以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樹立與正確認識,其發揮的作用是在學校和社會學不到的重要文化和知識精髓!

在中國傳統家庭教育觀念中,父親一般都是家裡最具威嚴的人,所以才會有這句“子不教父之過”的說法。但是在這裡面的“父”字,不單指父親,而是家庭的意思。孩子不嚴加管教,跟家庭有很大關係。

前面也說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一個優秀的人,肯定是通過一個優秀的、偉大父母及其家庭影響對其進行嚴加教育才會有點結果。

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助於積極學習,養成良好習慣。使之成為生活與學習的成功者是極其重要的。

教不嚴師之惰體現老師需要嚴慈相濟來教育學生

教不嚴師之惰,說得是老師對待學生的教育,需要嚴慈相濟才能培育出人才。不能做一些違背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懶惰行為。這樣一來,學生的培養是不能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學生也汲取不到應學的知識。

新時代老師需要通過終身學習,不斷反思教育教學與個人,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真正教書育人的作用。老師通過終身學習,提高自己知識能力的同時,還能促進學生有效積極學習。培養學生養成好學、願意學、獨立學習的好習慣。

老師在對待學生時,需要通過嚴慈相濟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更好的管教好學生,才能樹立老師應有的“威嚴”。使學生與老師保持相互讚賞、民主、互動、平等的原則。

老師管理學生需要合適方法,就能跳出“不敢管理孩子”的誤區

調皮也是孩子的一種天性,也就是每個孩子都有調皮的一面。有的孩子過份調皮會給老師心裡壓力,使其不敢管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在傳統教育中,老師打孩子,父母反而會覺得是為孩子好,但是現在不一樣。

一是國家教育部有規定老師與孩子應該相互尊重,不能用打罵孩子的方式來管教。這樣的方式有違師德,不能做出老師的表率。進而對很多剛入校當老師的年輕教師,在管理孩子方面真的不知所措,不敢管孩子。

二是現在孩子都是家庭中、父母心中的心肝寶貝,如果出現老師管理太嚴格,父母會維護孩子,甚至與老師發生不必要的矛盾。這也是導致老師不敢管孩子的原因。

作為老師,不能不管學生。我覺得對學生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去對待他們,用心去“感化”學生。同時在處理學生問題時,不能用過激行為。保持終身學習與反思心態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尋找管理學生的好的方法!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與學校共同配合,即家校結合。不能依靠單方面依靠學校或父母來教育孩子,同時教育孩子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需要嚴慈相濟,用包容的心去對待成長中不成熟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