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子不教,父之過”到“父之過,子不放過”嗎?到底該怎樣?

xiangping_sdk


子不教父之過。原文應是:養不教,父之過。出自山海經,釋義為: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

我在回答這個問題前也看了一下其他人的評論,幾乎都是贊同“子不教父之過”這個觀點,但我對這一點卻不敢苟同。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認為這樣的回答或許有一些片面。大家只看到一個家庭裡面,如果父親對子女不教育,會造成怎樣怎樣的結果。那大家仔細思考一下,假如在一個單親家庭裡面,父親不在了,那麼,這個家庭裡出來的子女一定就是性格內向、自主獨立性差的孩子嗎?


我看未必。我身邊一個朋友,他的父親在他7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後面由他的母親獨自將他撫養大。在大學期間,我看過他獲得的各種獎勵,他為人開朗,性格和善,人緣很好,並且在學習以及團學會工作方面都取得不錯的成績。在我看來,他的大學生活是成功的,父親角色的缺少對他的影響並不是絕對的。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誠然,完整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最好的,但是,這也並不代表,缺失家庭角色的教育一定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我們不應該低估學校對孩子成長方面正能量的促進,我們更不應該低估愛的力量的偉大!

子不教父之過。我們不應該片面的看待這個問題。因為,我們要相信,母愛的力量是偉大的、是無所不能的!


青絲豬豬


前一種教育,後一種是歪理邪說,不能混淆視聽的!所以,必需澄清,不能繼續蠱惑人心。

因為,子不教,父之過,說的是童年、少年教育。說的是父親有教育子女的責任。

父之過,子不放過,古往今來就沒有聽說過,是不孝敬父母的藉口。

不知道這些人聽說過“子不言父過”的教育嗎?人的一生不容易,人不是神仙,哪有不犯錯的父母呢?抓住父母的缺點(或許不是缺點)不放的人,哪有感恩之心呢?是想在敬老尊賢的行為上加前提條件嗎?

學知識,學禮數,學思想,修美德,要全面學習,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任性地關聯,覺得自己妙語連珠,其實是已入歧途,有傷人格的。會影響日後的修為的!

人沒了修為,就沒了底線,沒了底線的人,再有錢不也是為了滿足慾望的二師弟嗎?


心裝世界正能量


發掘孩子成長中的興趣愛好,思維發散、行為確定果乾式的引導其健康快樂成長。


育鄰人


首先要堅持正確的思想觀念。子不教父之過:孩子從出生那一刻父母就有教育的責任和義務,當然要教育有方,多給孩子講道理,嚴厲斥責孩子只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才會有“父之過,子不放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