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的力量:从刘邦造神到世家大族互相吹捧,看历史上的网红们。

提到现在的网红,总让人觉得有点哗众取宠的意味,和历史上那些知名的网红相比,现在的这些网红简直不值一提。今天就让我们从司马迁的《史记》入手,看看那些历史上的网红们。

严格意义上的第一个网红是刘邦。

我们从《史记·高祖本纪》里就可以看到刘邦那不同寻常的出身,说是神话故事并不为过,但它却是出现在史书记载里。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的母亲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时,首先梦见了神,而后电闪雷鸣,这就意味着要出现一些超自然的现象了。果然刘太公去寻找的时候,发现一条龙趴在刘邦母亲的身上,不久之后就发现妻子有了身孕,而后生下了汉高祖刘邦。

舆论的力量:从刘邦造神到世家大族互相吹捧,看历史上的网红们。

这个故事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假的。但是在中国古代,人类的知识有限,对于大自然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很多自己无法解释的事情,往往会和鬼神联系到一起。刘邦就利用了人的这一心理,为自己布衣出身而得到天下制造了一个理由和借口,我不是刘太公的儿子,而是真龙之子,这也就能解释我为什么能够推翻大秦,并且击败项羽而富有天下了。另外一个原因是:如果刘邦不这么做的话,汉的建立就缺少合理的解释,天下人会认为你刘邦一个破皮无赖都能得天下,那么我们这些人是不是都可以造反得天下,这件事是刘邦内心有所忌惮的事。

舆论的力量:从刘邦造神到世家大族互相吹捧,看历史上的网红们。

确立了刘邦是真龙之子的身份之后,下一步就是挖掘刘邦身上的优点了。刘邦有什么有点呢?长得漂亮且有特点,这么说的目的也是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刘邦不是个凡人,他是个天生做帝王的材料。

高祖这个人高鼻梁,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史记·高祖本纪》

天赋异禀是司马迁想告诉大家的,刘邦能做皇帝,人家天生和一般人就不一样,也许高鼻梁、大奔头,漂亮的鬓角和胡须很多人都有,但是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这种事,估计没人会有,因为这种事压根就不存在,没人会去看刘邦的大腿,去验证这件事,除非他活得不耐烦了。

舆论的力量:从刘邦造神到世家大族互相吹捧,看历史上的网红们。

只有自己的父亲证明,总有些自说自话的意味,并不能让人信服。通过旁观者的角度才能让人产生信服力,这次是刘邦经常去喝酒的酒馆老板做的旁证。

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的酒没有白喝,大家都要相互帮衬,酒馆的生意兴隆,酒店老板满意,刘邦的造神运动也继续推向高潮,这是个双赢的结果。

舆论的力量:从刘邦造神到世家大族互相吹捧,看历史上的网红们。

进一步肯定刘邦不是凡人的是刘邦的岳父吕公,这位有相面能力的老人认定刘邦相貌非凡,并决定将女儿吕雉许配给刘邦,两家结为姻亲。

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史记·高祖本纪》

舆论的力量:从刘邦造神到世家大族互相吹捧,看历史上的网红们。

吕公这样的地方豪强,能够看得上刘邦,其中原因明眼人都清楚,吕公是来沛县避祸的,谁能保证他一家安全,他就倚重谁,在他看来沛县之中有能力保证他们吕家的人只有刘邦一人而已,他看重的不是刘邦的面相,而是刘邦的能力。

接下来出现了一位神仙一样的人物,他的话进一步印证了刘邦的显贵,具体来说就是贵不可言。

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史记·高祖本纪》

舆论的力量:从刘邦造神到世家大族互相吹捧,看历史上的网红们。

这位老者是不是神仙我不清楚,但他是个会说话的人,别人给他水喝,对人家赞美几句这也是人之常情。

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回到家,听了吕雉的话后追上老者,老者对于刘邦的直接评价是:“贵不可言”,富贵的都没办法说了,普天之下谁能有这么高的待遇呢?恐怕只有皇帝了。

接下来的故事进去了高潮,高祖斩白蛇起义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史记·高祖本纪》

舆论的力量:从刘邦造神到世家大族互相吹捧,看历史上的网红们。

刘邦杀了大蛇,这件事可能属实,但是下面的一个老妇人的话,就深藏玄机了。这次已经不再隐晦,而是很直接的说刘邦就是上天指定的那个人了。

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诸从者日益畏之。——《史记·高祖本纪》

老妇人的话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呢?跟从刘邦的人都对刘邦产生了敬畏之心,好的领导不是和蔼可亲的大哥,而是不苟言笑的领袖,刘邦这位赤帝之子,通过斩白蛇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秦始皇出巡的目的肯定不是镇压天子气,但是刘邦把秦始皇出巡解释为镇压自己的天子气,因为秦始皇不会去和人解释自己出行的目的,因此刘邦的说法就无法去验证了。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巖石之间。——《史记·高祖本纪》

舆论的力量:从刘邦造神到世家大族互相吹捧,看历史上的网红们。

吕雉在这个时候,做了一个好演员,他把总能找到刘邦藏匿之地解释为:刘邦的头上有天子气,因此容易找到。但这个天子气一般人是看不到的,这样一来大家都认为刘邦不是凡人,便都依附于刘邦的左右了。

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利用舆论为自己造势的能力,可谓前无古人,他利用了古人认知的局限性,把自己一个布衣之人,打造成了天命所归的不凡之人,这是最高明的造势,他是那个时代最有实力的网红。

曹操与司马懿:依靠舆论的力量,他们获得了进身和入仕的机会。

说完了汉高祖,我们再来看看曹丞相。曹操对于自己阉宦之后的身份是十分介意的,因为这件事总成为其他人非议和攻击自己的理由,袁绍和曹操相争时,陈琳的一篇檄文差点要了曹操的命。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舆论的力量:从刘邦造神到世家大族互相吹捧,看历史上的网红们。

怎么摆脱困境,这是曹操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他也利用了舆论的力量。下面这段话就出自东汉名士何颙之口,这对于曹操来讲是莫大的肯定,他代表了名士阶层对于曹操的看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曹操的不良形象。

初,颙见曹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操以是嘉之。——《后汉书·党锢列传》

舆论的力量:从刘邦造神到世家大族互相吹捧,看历史上的网红们。

何颙作为名士,当然不仅仅评价过曹操,东汉末年的另外一位大才荀彧,最早也是这位“伯乐”发现的,所谓的“王佐之才”就出自这位名士之口。

尝称“颍川荀彧,王佐之器”。——《后汉书·党锢列传》

这位老兄还参与了谋刺董卓,可怜其心怀天下,失败后在监牢中忧忿而死,最后荀彧知恩图报,将他安葬在叔父坟墓之旁。

另外一位对曹操评价极高的是乔玄。乔玄是东汉名臣,曾经位列三公,其人刚直不阿刚、朴实无华,可以说是百官楷模。

初,曹操微时,人莫知者。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谓曰:“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操常感其知己。——《后汉书·李陈庞陈桥列传》

舆论的力量:从刘邦造神到世家大族互相吹捧,看历史上的网红们。

他对曹操的评价是:当今汉室衰落,天下即将大乱,而能够保境安民、挽救大汉乱局的人只有曹操。正是有了东汉名士、名臣先后的高度评价,才让曹操渐渐摆脱了阉宦之后的坏名声,加上曹操自己的能力和胸襟,他才在东汉末年的乱局中脱颖而出。

曹操之后,我们来谈谈“鹰视狼顾”的司马懿。司马懿的名声,也是在舆论的力量下被凸显出来的,作为“司马八达”之一,在父亲司马防和兄长司马朗的盛名之下,那个时代的名士们对于司马懿的评价也很高。

南阳太守同郡杨俊名知人,见帝,未弱冠,以为非常之器。——《晋书·宣帝纪》

舆论的力量:从刘邦造神到世家大族互相吹捧,看历史上的网红们。

首先是司马懿的老乡杨俊,作为乡里乡亲的,自然要拉扶一把,互相帮衬一下。严格来讲他和司马氏是乡党,属于同气连枝的关系,司马懿非常之人,这也是家乡的荣誉和自己的资源。

尚书清河崔琰与帝兄朗善,亦谓朗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晋书·宣帝纪》

舆论的力量:从刘邦造神到世家大族互相吹捧,看历史上的网红们。

另外一个对司马懿评价颇高的尚书崔琰,主要原因则因为他和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关系莫逆,对于这个好友的弟弟,于情于理都要褒奖一番。

东晋世家大族:务虚不务实的名门望族,求名不求安的东晋名士。

到了东晋时期,门阀政治达到了顶峰,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琅琊王氏中的王导和王敦成为了东晋建立的最大功臣。对于江南的世家大族来说,他们支持东晋政权并不是因为司马睿这个有名无实的皇帝,而是因为琅琊王氏的王导为代表的有实力的北方世家大族,他们之间达成了一致,双方在利益分配上都做出了让步和妥协而已。

舆论的力量:从刘邦造神到世家大族互相吹捧,看历史上的网红们。

东晋时期,互相吹捧成为了一种时尚,这些名门望族的名声就是在互相吹捧中一步步扩大的,互相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为自己攫取更大的利益,这是他们真正的“务实”,北伐中原也是放在了口头上的“务虚”行为。

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晋书·卷七十九·列传第四十九》

舆论的力量:从刘邦造神到世家大族互相吹捧,看历史上的网红们。

桓彝真的能看出来四岁的谢安的潜力吗?我认为那是骗人的,他看重的是谢氏的影响力,作为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恭维之词是必须的,那个时代本来就是个追求虚名的时代,这些东晋名士们做文章、说道理头头是道,但是真正的治国理政,却是连个军旅出身的刘裕都大大不如的。

如果说刘邦造神是为了给自己代秦立汉寻找理由和合理解释,曹操和司马懿是为了为自己赢得名誉,进而获得入仕建功立业的机会的话,那么到了东晋这些名士之间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炒作和逢迎。

谋国者君,谋利者商,谋财者贼,谋命者盗,谋名者士,作秀者可耻,做事者可敬。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