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聖張仲景青睞的“奇葩”良藥

在中藥界的花類藥中,有一味藥非常與眾不同,它就是人稱“諸花皆升,旋覆獨降”的旋覆花。醫聖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也曾出現它的身影。這朵花類藥中的“奇葩”究竟有何功效,得以受到醫聖的青睞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認識下這味花中良藥。

旋覆花為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日本旋覆花的頭狀花序。

《神農本草經》記載

“味鹹溫,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中,下氣。”

結氣,脅下滿:實為氣結壅塞,所以感覺脅下滿。

除水:據現代藥理研究,本品略有利水作用。

後世醫家之應用

《別錄》:“消胸中痰結,唾如膠漆,心肋痰水,膀胱留飲,風氣溼痺。”

甄權說:“主水腫,逐大腹,開胃,止嘔逆不下食。”

好古

說:“消堅軟堅,治噫氣。

旋覆花為常用下氣之藥,降逆止嘔,治噫氣,如《傷寒論》旋覆代赭湯,用於吐下後心下痞,噫氣不除等證。本品又能降氣消痰而減輕咳喘,故又可治療哮喘氣逆痰多之症,與前胡配伍相須為用,效果更好。本品細如絨毛,每能刺喉作癢,故入藥須包煎。

醫聖張仲景青睞的“奇葩”良藥

旋覆花的藥理作用

(一)平喘、鎮咳作用:旋覆花所含黃酮,對組織胺引起的豚鼠支氣管痙攣性哮喘,有明顯的解痙作用;對組織胺引起的豚鼠離體氣管痙攣亦有對抗作用,但較氨茶鹼的作用慢而弱。每隻小鼠腹腔注射150%旋覆花煎劑0.1毫升,於注射後1小時有顯著鎮咳作用,但祛痰效果不明顯。

(二)抗菌作用:平板紙片法或挖溝法試驗,1:1旋覆花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桿菌和福氏痢疾桿菌Ⅱa株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而對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白喉桿菌等多種致病菌的抑制作用較弱或無作用。

(三)利尿作用:動物試驗有較弱的利尿作用,比木通、茯苓等中藥的利尿作用均弱。

醫聖張仲景青睞的“奇葩”良藥

旋覆代赭湯

【組成】旋覆花9克(包),代赭石24克,生薑3片,大棗4枚,半夏9克,人參6克,甘草6克。

【適應證】治傷寒吐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等。

【方解】尤在涇說:“傷寒發汗,或吐或下,邪氣則解,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胃氣弱而未和,痰氣動而上逆也。旋覆花鹹溫,行水下氣。代赭石味苦質重,能墜痰降氣,半夏、生薑辛溫,人參、大棗、甘草甘溫,合而用之,所以旋覆代赭湯和胃氣而止虛逆也。”

柯韻伯說:“旋覆、半夏作湯,合代赭石末,治頑痰結於胸膈,或痰沫上湧者最佳,虛者加人參甚效。”

【應用】本方可用於噎膈反胃呃逆下利。張錫純氏《醫學衷中參西錄》善用本方加減化裁,如參赭鎮氣湯,參赭培氣湯、鎮逆湯等,用於治療虛氣上逆之胸膈滿悶、喘逆、膈食、嘔吐、吐血等。近來常用本方治療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擴張,潰瘍病,胃神經官能症,慢性支氣管炎,神經性反胃而屬於胃虛痰濁內阻者,均效。

醫聖張仲景青睞的“奇葩”良藥

典型病例

病例1 慢性胃炎

劉某,男,49歲。

患慢性胃炎已多年,納差,常嘔吐,現脘腹痞悶脹痛,舌紅,苔白厚,脈弦。治以旋覆代赭湯加味:

旋覆花9克(包),代赭石24克,姜半夏15克,紫蘇15克(後下),生白芍30克,生薑3片,甘草6克,川黃連1.5克,方7劑。

藥後嘔吐緩解,但尚嘔惡白沫,苔根白厚。上方去代赭石加伏龍肝15克,續方7劑,治癒。

【按】本例慢性胃炎嘔吐屬胃氣上逆,故用旋覆代赭湯合芍藥甘草湯加減,加紫蘇和胃,川連健胃,果藥後嘔止痞消。

病例2 胃潰瘍

薛某,男,56歲。

患胃潰瘍,常噫酸噯氣,嘔去始快,食後腹脹。近十日來食量減少。苔膩,脈滑。用旋覆代赭合加味烏貝散治之:

旋覆花9克(包),代赭石24克,姜半夏9克,枳殼9克,烏藥9克,丁香1.5克,方3劑。

又烏賊骨30克,大貝9克,乳香9克,元胡9克共研細粉,每次服3克,每日3次。

藥後痛減,不噫酸噯氣,照前方繼服5劑。

【按】本案胃潰瘍,有噯氣噫酸症狀,用旋覆代赭湯加減降逆溫胃。另配加味烏貝散有制酸止痛作用,蓋烏賊骨制酸,大貝有類似阿托品樣的解痙及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乳香外用生肌收口,也可用於胃潰瘍,元胡理氣止痛。

醫聖張仲景青睞的“奇葩”良藥

病例3 梅核氣

李某,女,28歲。

患慢性咽喉炎,覺咽中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已一個月,或緩或劇,伴有胸脘滿悶,噯氣噁心,納差。舌苔白膩,脈弦,以旋覆代赭湯加減:

旋覆花9克(包),代赭石24克,黨參9克,姜半夏12克,嫩蘇梗15克(後下),生薑3片,炙甘草4.5克,大棗4枚,方5劑。

藥後,咽中梗塞已消,噯氣噁心好轉,食慾增加,苔淨,續服3劑而愈。

【按】《醫宗金鑑》記載:“咽中如炙臠,謂咽中如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吞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氣病也。”本案慢性咽喉炎即相當於梅核氣,多因情緒不暢,肝氣鬱結,胃失和降,痰溼與氣搏結所致,臨床多以半夏厚朴湯治療。今本案除梅核氣外兼有胃脘痞悶,噯氣噁心,故用旋覆代赭湯加減,一舉治好二病。

病例4 支氣管炎

楊某,女,48歲。

患慢性支氣管炎已10年,近急性發作,咳嗽喘息,夜不得臥,多黃痰,心下痞悶,甚則嘔吐痰涎,納差,肢倦,大便難,舌白膩,中間黃,脈滑數,以旋覆代赭湯及小陷胸湯加減:

旋覆花9克(包),代赭石15克,瓜蔞實15克,制半夏9克,黨參9克,茯苓12克,陳皮6克,甘草6克,黃連3克,生薑3片,方3劑。

藥後大便通暢,喘咳減輕,夜能平臥,嘔吐止。按原方繼進3劑,胸悶消,咳喘平。

【按】本例支氣管炎,咳嗽及嘔吐,辨證屬於痰熱相結於胃脘,肺胃氣逆,故心下痞滿。以旋覆代赭湯降逆止嘔;又配小陷胸湯清熱祛痰開結。由於藥證相符,故其病速愈。

本書為著名中醫學家、中醫髒象及治則現代科學奠基人姜春華教授的遺作,書中彙集了姜春華教授一生研究《傷寒論》《金匱要略》的心得體會及運用經方的臨證經驗——

醫聖張仲景青睞的“奇葩”良藥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姜春華經方發揮與應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姜春華 戴克敏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