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聖——張仲景


醫聖——張仲景

疫情之下,呆在家裡看看書成了我最主要的生活內容,歷史類書籍成了我的首選。過往看史書,多關注的是帝王將相、英雄傳奇和文水墨客,因為新冠疫情,我用心關注了一下歷史上那些有名的醫生。其中有一名醫生,他的知名度或許比不上同時代的華佗,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攻克傷寒病毒的人,他就是張仲景,在中國的歷史上,他有一個崇高稱號:醫聖。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人。東漢時期,他生活的南陽郡,是傷寒病毒的高發地,他的家族中有十分之七的人,都死於傷寒。現在也許有人會把傷寒簡單地說成感冒,但是在近兩千年前的東漢時代,傷寒是一種意味著死亡的不治之症。傷寒起於西漢和匈奴帝國的戰爭,這種發端於北方草原的疾病,因為持續的戰爭被帶入了中原漢地。早期的中醫,對這種疾病是沒有辦法的,所以從西漢武帝時代開始,這種疾病就週而復始地在中原地區爆發,特別是每當有戰爭、饑荒、地震等自然災害出現的時候,這種疾病更會大規模地爆發。僅僅以人口論,西漢中期,中國人口曾經達到了創紀錄的6000萬人,但是從此之後的幾個世紀裡,中國人口一直沒有恢復到這個數字,直到舉世聞名的唐朝“開元盛世”時期,才真正超越了這個記錄。其中原因,除了持久的戰亂之外,就是循環爆發的瘟疫。因為自小就耳聞目睹了這種疾病帶來的災難,才讓他萌生有戰勝病毒災難的志向。


醫聖——張仲景

出身官宦世家,父親張宗漢也曾做過地方官,張仲景自小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尤其是醫學方面的教育,據記載他幼年時曾患病差點喪命,幸好遇到當時南陽名醫張伯祖救治才痊癒,之後跟隨張伯祖學醫。或許,當年他的人生理想是當一名醫生,但張家世代為官,他也不得不選擇做官,東漢靈帝時,張仲景通過當時的選官機制“孝廉”考試,成了長沙太守。可張仲景卻把太守一職,做成了一個醫生,他到長沙之後,除了忙碌公務之外,其他時間就是研究醫術和看病。那時候的長沙,是疾病多發的地區,當地經濟落後,瘟疫橫行,張仲景作為地方長官兼醫生,他主動配藥,並且在衙門門口熬好藥湯,義務分發給老百姓。以至於到後來,他乾脆在當地的衙門裡坐堂,儼然成了一名坐堂醫生。

任職長沙期間,他不斷總結行醫經驗並虛心向其他名醫求教,醫術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隨著北方陷入內戰且越演越烈,張仲景辭官後到點火未波及到的嶺南,開始撰寫自己醫學生涯裡最重要的著作——《傷寒雜病論》。這是他經過幾十年行醫,總結出的治療傷寒疾病的辦法,在整個中國中醫歷史中,這是第一部真正找到攻克傷寒疾病方法的書。

雖然在張仲景之後很長一段歷史日期傷寒仍然是威脅中國人生命健康的疾病,但不爭的事實是,在張仲景以及他的理念指引下,結過後代醫學人不斷的傳承發展,到了隋唐時期,中醫取得了完整的治療傷寒疾病的辦法。

醫聖——張仲景

在《傷寒雜病論》中,張仲景首創辨證論治臨床診療體系,這是中醫學的一次偉大變革,對後世醫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可以毫無疑問地說,張仲景是傳統中醫學的奠基人,他著寫的《傷寒雜病論》,使得後來掙扎在黑死病中的歐洲也受益匪淺。歐洲最早的治療黑死病的方法,就是通過到過中國的阿拉伯人,翻譯過來的《傷寒雜病論》一書。歐洲學者李約瑟曾讚歎說:“他是一個拯救了歐洲命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