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防微杜漸治未病

張仲景在《傷寒論》原序中曾抨擊那些不注重攝養身體的人是“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至於養生大法,它非常重視“治未病”。他在《金匱要略》開篇第一句就直陳“上工治未病,何也?”接著他以“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為例,闡述了預防疾病的方法。

1.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必然受大自然的支配。

人是能動的順從大自然的變化,還是被動的接受大自然的約束,其結果是截然不同的。張仲景認為人的能動性應當占主導地位。他形象地說:“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人怎樣才能象輕舟那樣自由地在水上遨遊呢?他說:“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這與《內經》所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道理是一致的。

2.保持身心健康或防治疾病惡化的關鍵在於“養慎”。

所謂“養慎”,就是內養正氣,外御病邪。他說:“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乾忤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更能無犯王法,禽獸災傷,房室勿令竭乏,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遺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這段話集中反映了張仲景防重於治的養生思想。文中所說的“不令”,“適中……即醫治之”,“才覺……即導引”等,都包含有早期防治的積極意義。

3.值得我們重視的是,張仲景把“導引吐納”放在首位,這不是偶然的。

導引是以肢體運動、自摩自捏、伸縮手足為特點的一種醫療體育方法。吐納,《莊子·刻意篇》說是“吐故納新”,實際是調整呼吸的一種養生祛病方法,類似現行的氣功。“導引吐納”就是防病抗老的運動,它簡便易行,而且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人們樂於接受。從現代醫學理論來看,這些運動主要是通過刺激神經末稍,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和組織間的代謝過程,提高營養物質的吸收,加強肌肉纖維的活動能力,最後使整體機能逐步得到改善。

另外,張仲景還善於用針灸來防止疾病的傳變。例如當太陽病“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又如太陽病不解,“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現在,我們常用針刺風池、風府來預防和治療感冒,很可能與仲景的經驗有關。

關注我,一個養生有好方的中醫!

張仲景:防微杜漸治未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