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方證是《傷寒論》的核心

《傷寒論》憑什麼流傳千古?


張仲景對醫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什麼?


《傷寒論》被奉為經典,張仲景被尊為醫聖,經方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毫無疑問的,張仲景對中醫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到了學術界永恆的尊重和景仰。


方證是《傷寒論》的核心 | 中醫思維繫列(一)


張仲景憑什麼可以享此殊榮呢?


現在主流的觀點認為,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特徵,張仲景的《傷寒論》確立了辨證論治的原則。


學術界一直而且一致認為,《傷寒論》的主要貢獻就是確立了辨證論治的原則,各種版本的《傷寒論》教材在概論中總結其學術成就時,第一條都是“創立了六經辨證的體系”,第二條都是“確立了辨證論治的原則”。


但是《傷寒論》的實際內容並不支持這一以全國高等中醫院校的教材為代表的主流觀點,這是令人震驚的結論。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12)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13)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42)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57)

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53)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54)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得與之。(15)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25)

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16)

……


流傳千古的《傷寒論》主要由這樣的條文組成。


從條文中我們能讀出什麼來?


有六經辨證嗎?沒有!

有辨證論治嗎?沒有!

需要四診合參嗎?不需要!

需要三因制宜嗎?不需要!

需要整體觀念嗎?不需要!

證是越多越全越好嗎?不是!

有組方理論嗎?沒有!

有理、法、方、藥嗎?不全!

……


條文中沒有六經辨證的特徵,也沒有辨證論治的特徵,沒有現在主流的中醫所要求的要素,有的只是證和方。


絕大部分的條文格式相同,即前面是證,後面是方,證方相連,方證同條,這就是方證,如果嚴格按順序而言,應該叫證方。現在習慣叫方證,順序有變,內容不少,亦無不可。


這些條文的主要內容是證和方,討論的是證和方的適用程度。


對一個方而言,有的證是“主之”,有的證是“宜”,有的證是“可與”,有的證是“不可與”。


這就是《傷寒論》條文的主要模式,這種模式和辨證論治並不相同。


以上是關於桂枝湯證的部分條文,討論的都是證和桂枝湯之間的關係,即什麼證可以桂枝湯主之,什麼證宜桂枝湯,什麼證可與桂枝湯,什麼證不可與桂枝湯。顯然,討論的主要是方證。


因此,《傷寒論》的核心就是方證。


方證是《傷寒論》的核心 | 中醫思維繫列(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