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方证是《伤寒论》的核心

《伤寒论》凭什么流传千古?


张仲景对医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伤寒论》被奉为经典,张仲景被尊为医圣,经方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毫无疑问的,张仲景对中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了学术界永恒的尊重和景仰。


方证是《伤寒论》的核心 | 中医思维系列(一)


张仲景凭什么可以享此殊荣呢?


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征,张仲景的《伤寒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


学术界一直而且一致认为,《伤寒论》的主要贡献就是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各种版本的《伤寒论》教材在概论中总结其学术成就时,第一条都是“创立了六经辨证的体系”,第二条都是“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


但是《伤寒论》的实际内容并不支持这一以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的教材为代表的主流观点,这是令人震惊的结论。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2)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

……


流传千古的《伤寒论》主要由这样的条文组成。


从条文中我们能读出什么来?


有六经辨证吗?没有!

有辨证论治吗?没有!

需要四诊合参吗?不需要!

需要三因制宜吗?不需要!

需要整体观念吗?不需要!

证是越多越全越好吗?不是!

有组方理论吗?没有!

有理、法、方、药吗?不全!

……


条文中没有六经辨证的特征,也没有辨证论治的特征,没有现在主流的中医所要求的要素,有的只是证和方。


绝大部分的条文格式相同,即前面是证,后面是方,证方相连,方证同条,这就是方证,如果严格按顺序而言,应该叫证方。现在习惯叫方证,顺序有变,内容不少,亦无不可。


这些条文的主要内容是证和方,讨论的是证和方的适用程度。


对一个方而言,有的证是“主之”,有的证是“宜”,有的证是“可与”,有的证是“不可与”。


这就是《伤寒论》条文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和辨证论治并不相同。


以上是关于桂枝汤证的部分条文,讨论的都是证和桂枝汤之间的关系,即什么证可以桂枝汤主之,什么证宜桂枝汤,什么证可与桂枝汤,什么证不可与桂枝汤。显然,讨论的主要是方证。


因此,《伤寒论》的核心就是方证。


方证是《伤寒论》的核心 | 中医思维系列(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