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職場上還有敢於擔當的領導嗎?

Seven_樂樂


剛剛結束的新一輪黨政機構改革,還有明年年底結束的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其實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劃清責任。

以市場監督管理局為例,整合其他機構中,牽涉市場的職能和責任,達到改革後,凡是市場以內的監管責任,全部歸市場監督管理局承擔。同樣,環保、住建、農業農村等職能部門的改革,也都是這樣一個思路。其目的就是劃清責任,界定權力範圍,建立權力統一、職能集中、效率更高的服務型政府。市場範圍內的市場監管局管理,三農領域內的農業農村局管理,生態環境問題環保局負責,最大程度避免權責不清、推諉扯皮的現象,避免遇到利益爭著管、碰到責任躲著走的混亂現象。避免出現市場內發生的問題,地方政府、工商、質監、食藥監、物價等部門都有責任,都有權力,群眾繳錢都想收,也都有權力對群眾亂罰款,出現責任問題時,一個推一個,都說不歸自己負責。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行政職能歸政府部門,生產經營職能歸市場,完全實現政事分離、事企分開,事業單位只承擔公益服務職能,和部分行政輔助、行政支持職能。職能相近、服務相同的事業單位跨領域整合,成立以行業領域內的服務中心、和跨領域的綜合服務中心為主的事業機構。已經於2018年7月底提前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任務的遼寧省,縣區事業機構精簡率超過90%,省市事業機構精簡率超過50%,可見事業機構整合、精簡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機構整合後,黨政機構省市縣實行限額設置,事業單位同樣能減則減,機構個數大幅減少。加之各單位領導職數統一按編制數額嚴格設置,50名以下編制只調一正兩副三個領導職數,51—200名編制設四個領導職數,201—500名編制設五個領導職數,501—1000名編制設六個領導職數,1000名以上編制設七個領導職數。

機構少,領導職數核定標準嚴格,領導職數絕對數量大幅減少,提拔晉升的機會大幅減少,選人用人的標準更加嚴格。職能集中、權力統一,責任責無旁貸。職數、權責改革雙管齊下,再加上政紀黨紀的嚴肅追責,選拔的領導幹部綜合素質會越來越高,也越來越有擔當。能力稍弱的,自然會被淘汰,只能靠職級並行等優待政策,競爭相應的待遇,而不是魚龍混雜,走上領導崗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