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主機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紅楓似血

題主這樣的問題就好比在問——

我喜歡吃米飯,感覺麵食很難吃,所以它們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遊戲主機的存在意義其實可以這樣理解:

1、客廳遊戲

PC是臥室、書房為主要使用場景的遊戲設備,而主機的應用範疇則大多在客廳。一個是電腦顯示器,另一個是客廳電視,二者之間其實有一定的差異化。而在當今的電子產品市場中,這樣的差異化已經足以支撐一個單獨的設備。

另一方面,雖然Steam也推出過客廳串流設備,可以將PC遊戲串流到客廳電視,但這並非主流。

2、平臺化

平臺化優勢始終是遊戲主機的主要特點,在“遊戲玩家”這個群體中,並不是所有人都標配中高端顯卡、發燒級CPU,也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想要玩的遊戲需要什麼配置(即便廠商在遊戲介紹中已經標明)。

獨佔遊戲同樣是“平臺化”的重要優點之一

更多人需要的是一臺“插上光盤就能玩”,無需顧忌配置、驅動、操作系統和硬件差異的遊戲設備,而遊戲主機一直就是這方面的最佳選擇。

3、國外玩家的遊玩習慣

說實話,雖然微軟和蘋果每年都在更新自己的市場佔有率記錄,但歐美國家中,家庭中有PC機(特別是能暢快玩單機大作的)的比率並不高。同樣,習慣用PC玩遊戲的玩家同樣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多。

另一方面,從上世紀7、80年代流傳下來的習慣也讓國外玩家(特別是歐美、日本等地)更偏愛主機遊戲。

4、價格因素

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一般來說,遊戲主機的價格是遠低於“同時期、可以達到相同畫質和體驗”的PC的。舉個例子,X1X的遊戲表現已經遠超4000元檔位的所有PC。

別以為所有人都像中國PC遊戲玩家這麼“極客”,少花錢多辦事同樣是國外玩家的一個選購標準,特別是中低等收入的玩家家庭。


狼叔說遊戲

除中國以外,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除了核心玩家,其實很少有專門用PC來玩遊戲的習慣,他們更習慣用專業的設備幹專業的事。如果你平時看歐美電影或者美劇就會發現,裡面涉及到玩電子遊戲的情節,幾乎都是主機而非PC。

除了習慣之外,還有成本的考慮,畢竟玩同等素質的遊戲,PC設備造價要遠高於遊戲主機,雖說隨著現在PC性能整體提升不少,但某些對畫面素質以及幀數有嚴格要求的遊戲,其價格仍然是要高於遊戲主機的。

當然中國大多數玩家用PC玩遊戲有其社會和歷史成因,比如社會對遊戲的“妖魔化”以及當年的“遊戲主機禁令”。

所以如果將玩家群體侷限在大陸範圍內,和將玩家群體擴大到全世界的範圍內,答案是不一樣的。

我們用近年來最暢銷的一款跨平臺作品《GTA5》來舉例。

《GTA5》橫跨PS3、PS4、Xbox360、Xbox One以及PC五個平臺,截止至2018年2月,《GTA5》全球銷量接近1億套,而其中PC版銷量僅佔2.1%。

當然在PC版上的Steam中國區域銷量佔到全球第二,僅低於美國,佔到11.46%。

如果我是Rockstar,你覺得我會更傾向於在主機平臺開發後續作品還是PC呢?並不難做選擇吧。

這還僅僅是跨平臺的遊戲,獨佔平臺遊戲,PC更是無緣玩到。比如PS4平臺上的《最後生還者》、《戰神4》、《地平線》、Xbox One上面的《光環5》,Switch上面的《塞爾達 荒野之息》,這都還是第一方的獨佔遊戲,更別說一些第三方獨佔了。雖然現在跨平臺的遊戲遠比前幾年要多,但論數量和質量,主機遊戲依然對PC有不小的優勢。

遊戲主機平臺本身是一項不錯的生意,不錯到什麼程度?由三家廠商對整個市場造成了行業的壟斷,你可以列舉出多少第二個不但是朝陽行業,用戶遍佈世界,且一共僅有3家競爭者的行業嗎?

所以這種壟斷的門檻就是其行業門檻相當高,別人想進進不來,而且需要多年的積累,雖然這門生意的容錯率極低,可總體上仍不失為一門好生意。

所以你問我支持不支持,我是主機玩家我不支持?當然不論是主機遊戲還是PC遊戲也都是要遵守中國的基本法的。


唐草大魔王

遊戲主機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然有存在的意義,最近發行的戰神四和怪物獵人世界,都是很優秀的PS4遊戲,好玩而且經典。

確實現在主流還是PC遊戲,像吃雞、LOL這些都是比較火的遊戲,但這些遊戲好玩但絕稱不上是經典遊戲,沒有連貫的故事情節和歷史深度,就只是遊戲,但是遊戲主機上的3A大作都有大量的故事劇情,在玩的時候就像是看一場電影,在玩過之後會有感觸,這是很多PC遊戲不能帶給玩家的,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遊戲的標準,對很多人來說玩遊戲就只是玩遊戲,沒有其他的想法,但很多3A大作玩家在玩的時候更多的是帶有敬意和感情的,是對製作遊戲的人敬意,感情則是對遊戲中曲折的故事,當故事結束,會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在我看來,很多人不選擇遊戲主機的原因,最簡單的就是需要購買遊戲主機,還要購買遊戲,一般的3A大作價格都是在300-500之間的,這個價格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偏高的,而且這個錢還要源源不斷的花,會覺得很不值,這就是價值觀的問題了。

主機遊戲是不可能被淘汰的,因為總會有一部分人在玩,在玩主機遊戲時帶給人的感覺是PC遊戲給不了的,會把玩遊戲的人帶入到遊戲中去,在玩的過程中就像是經歷了遊戲中的劇情,如果有一天主機遊戲沒有了,那隻能說明出現了更先進的設備,在沒有出現之前,主機遊戲都會一直存在。


遊戲內幕

說是迭代更新越來越短,你是怎麼得出來的,你用你大眼睛動腦子去查一查每一代ps主機服役時間,你看看Xbox 迭代時間???WTF 你提問題如果就是為了挨噴,那我也是沒有辦法,淨是一些天天玩手遊吃雞的csb關心這關心那,核心玩家不會問這種問題

,沒文化就閉嘴


YATOO1

17年ps4銷量為1700萬,而ns的銷量則在短短一年就突破了2000萬,保守估計全球主機玩家數量大概有接近2億。這個數字足以證明主機存在的意義了吧。


為什麼許多遊戲沒有選擇同步發售,而是先在主機發售半年或幾個月後,在選擇發售pc版?就是因為主機玩家數量龐大而且多數支持正版,許多跨平臺遊戲,主機端玩家雖然在數量上遠遠不如pc端玩家,然而總體銷量上卻比pc玩家多。卡普空不信邪,生化危機7同時宣佈多平臺發佈,不到5天就被破解,pc端銷量僅為20萬,不足主機端10分之一。所以今年的怪物獵人選擇了短時間主機獨佔,這也使得不少求盜版的雲玩家怒罵卡普空。
早期的pc在運行遊戲和畫質方面都遠遠不如主機,畢竟那個時候pc是主要用於
工作而不是像如今的多媒體娛樂電器。之所以pc也成為了主要的遊戲電器,主要有兩個人或者說兩個團隊。一個是約翰卡馬克,fps遊戲之父,德軍總部3d的原作者。另一個就是孤島危機的開發團隊cryengine。前者使得遊戲廠商越來越關注pc平臺,後者為了炫耀自己的引擎而特意做了款引發顯卡危機的遊戲,使得pc硬件換代速度大幅度提升。以至於到了今天,高端pc配置遠高於主機。

但是那又如何,並不是每個人都特別在乎畫面,也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花2,3萬買臺電腦,而且主機端優秀的獨佔遊戲也是足夠吸引人的。索尼的神秘海域,戰神。任天堂的馬里奧,塞爾達,這些拿獎拿到手軟的遊戲也只有主機端才玩的到。這就是主機存在的意義。


遊戲頑竹

這個問題,你應該去看一下一線遊戲公司的收益佔比,主機是PC的多少倍。

r星官方給的數據,9000萬份gta裡只有25%數字版,我哪怕算PS4和XBOX全都賣的實體版(當然不可能),也只有四分之一。

尼爾四分之一都沒有。

這還是現在,更早些時候達到10%都已經驚為天人了。

主要收益還不是需要遊戲機撐著,PC仗著steam和網絡遊戲和遊戲機打平。

同樣的,再對比一下PC和主機之間的性價比,4000塊錢是如何帶動到4K的。

我承認就性能上限PC很高,但是論玩遊戲的機器性價比,還是主機更高,畢竟不是誰都願意去配個1080ti甚至泰坦,一張顯卡的價格能買一臺遊戲機加一年的遊戲。

你們寫程序或者做圖的電腦會拿去玩遊戲嗎?編譯一下一個小時,這段時間電腦都不碰,渲染的時候同理。

你不喜歡不代表他沒有存在的價值,18年初PC市場以1%的差距被主機超越也證明了它存在的價值。


遊戲三兩事

與其弄清楚這個,倒不如先去搞清楚,這世上的主流大作幾乎都起源於哪裡?又是在哪個平臺才得以發展壯大?它們的廠商的發展重心又在什麼平臺?只要你有稍微的去了解上述那些,自然就不會有這類“反客為主”式的疑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