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華區文化館線上活動(42)·抗疫系列原創作品微展

今日春分

無限春意傾瀉而出

一路曲折艱難的鋪墊

讓心不再畏懼

因為此刻和未來只會更加燦爛明朗

線上觀展

在疫情時期,送上一份熨帖的關懷

讓春日更暖

平凡生活更添一分色彩

成華區文化館繼續為大家帶來

(往期內容詳見文末)

文學作品賞析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國各地群眾文化工作者、愛好者紛紛投身創作,歌頌舉國抗疫壯舉,撫慰抗疫心靈,為抗擊疫情貢獻精神力量。

成華區文化館文學季刊《沙河風》作為成華本土文學刊物,廣攬本土優秀作家,盡展群文風采,面臨當下疫情,積極組織骨幹作家、本土文學愛好者進行創作。成華區文化館特別推出抗疫系列原創作品微展(文學),為群眾展示一批《沙河風》抗疫特輯文學作品,在作家的觀察中、筆下的文字裡感受字句裡的脈脈況味,體悟疫情期間的人世百態。

——文學·之二

戰疫情,我帶頭捐款

2020年1月23日的日曆上,寫明“忌,諸事不宜”,當看到電視裡說“封城能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身體健康。”我變為冷靜。

悶在家裡慌,有時我戴著口罩,主動到門衛處幫忙執勤。當我從電視裡看川大華西醫院、省醫院一批、兩批、三批、四批的醫務人員,去武漢前線支援;看到什邡、雅安、汶川各地把幾十上百噸新鮮蔬菜送去支援湖北武漢,那一幕幕逆行的白衣戰士、志願者讓我激動得淚花在眼眶打轉。

“待在家裡就是最大的支持,就是為武漢加油!為湖北加油!”我安慰有力有心無處使的自己。

我妻在農村長大,身體比我還好,又是操持家務的勤快人,小區規定一家人一天只能派一人外去採購食物,那些天,她出門採購,我只有待在家睡覺,看電視。當我看到武漢雷神山、火神山十天時間建成十萬多平方米的醫院,幾天後武漢又建成20多個方艙醫院,能住下數萬病員時,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這是何等的建設速度!專家們提出:早發現,早檢查,早治療,一個不丟下。省市電臺,電視臺地方報紙也報道說成都也在金牛公園旁開建一座方艙醫院。我想這分明是地方政府在為下一步戰疫情的靠前考慮!

人來到世間,成家立業,每個年齡階段都有責任和困擾之事。我那九十歲患有腦萎縮疾病的老母親,近年一直住在成都西門馬家場青羊區一養老福利院,我作為大兒子是必須經常去看望關心的。1月下旬我去武隆前,曾前去送過些年貨,那裡是平平靜靜。1月28日我回到家裡得知那裡已是隻出不進,因那座養老中心裡有200多老人怕感染啊!院裡人說從初一開始就按上級要求進行了封閉管理。我還有九十歲的老父親身體硬朗,住在東門成華區新華公園旁的小區老舊房,那裡也是隻進不出!父親說成華區街道辦、社區的工作人員對他十分關心,服務十分周到,還上門問候關心老年人。這才讓我徹底放下心來。

那天午飯後,我突然接到久違的電話,是我以前供職的成都市文廣旅遊局退休支部書記王朝榮的電話,他說:“下午四點準時在東風路大橋俊宏酒樓開支委和小組長會,你是宣傳委員,請準時出席,主題是捐款,帶個頭嘛!”

當我來到局老幹部常在俊宏活動的大門口,只見那大門依舊緊鎖,門上通知說疫情中開業另行通知。他們會到哪兒呢?我立即給鄰居望平街活動小組長商光興打電話,他說:“就在公交站對面大樹下,馬路邊開碰頭會,快過來!”我抬頭一看,幾位支委小組長戴著口罩,正在路旁聽王書記傳達市局老幹處的捐款工作佈置:“一定採取自願的原則,爭取早點收齊明天上繳。”

見我到來,王書記點個頭接著說:“時間緊啊,我是書記又是群主,現在又不能聚會,又開不起會,乾脆我用手機紅包請大家轉到我手機上。”我還有什麼說的呢,我第一個捐出600元交給他:“六順,祝願祖國疫情過後大順!”

回到家中,老幹處承茂玉書記來電說:“謝謝你們的積極配合,捐1000元的還有好幾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