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傳承,其實有一股湧動的強大暗流,在底下洶湧澎湃。

出書——隨筆

中國文化的傳承,其實有一股湧動的強大暗流,在底下洶湧澎湃。


中國文化的傳承,其實有一股湧動強大暗流,在底下洶湧澎湃。

早上,在街道轉悠,碰到我的一位老師。

老師姓王,名文孝,中肯一點說:是位名不經傳的人物。

早年從教當校長,因教學有法,管理嚴格,深得群眾學生擁戴。

可一些不愛學習的頑劣學生,因討厭他經常批評他們,文化革命時給他貼大字報。

這些都是本地學生,並知道校長的小名叫王“槓槓”,可不會寫“槓”字,故寫成了王“一一”,所以後來有人叫他王“一一”。

王老師後來當了我教育專幹,因能力突出,又被調升到叱幹鎮政府當辦公室主任。後因精強,調升到縣委辦公室當主任。那時,內部消息是王老師是縣委書記的高級參謀,縣上各部局鄉鎮的人事任免,書記都要到王老師跟前,領

高教。

中國文化的傳承,其實有一股湧動的強大暗流,在底下洶湧澎湃。


王老師退休後,一直從事收集整理編纂一些民俗民化稱謂諸方面的書籍,藉此傳承一些優秀傳統文化。

當問到他到現在出了幾本書時,他說已經二本了,這一本馬上付印。

王老師說:如今我八十一歲了,人也老了,有些想做的事做不成了。積蓄因為吃藥,不太多,自己出書要花錢,每本印二千冊要花一萬多。我印書專門送人,為的是傳承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我花我的錢,傳承老祖先的優秀文化,盡我人力財力之所及,自慰自樂在其中……

王老師還說:現在出版社出的書許多賣不出去……

在王老師的唉嘆聲中,想,是呀,現在許多無名小作家自費出書,自個兒賣自個兒的書。正式出版社出書,要作者先買書號,然後付印後作者再付費取書,後自己銷售。

見此,許多作者不買書號了,自己花錢印自己所寫的書,分發給自己的親人家人朋友,藉以傳承一些文化。

中國文化的傳承,其實有一股湧動的強大暗流,在底下洶湧澎湃。


許多時候,這一湧動的暗流,洶湧澎湃,強大的佔領著相當一部分文化陣地。

王老師問我:你出書了嗎?

我說:沒有。我還很窮!

最近,曾有網友要求我出書,我回復:還沒有這個打算。

也許,某一日如果有錢了,我會出書,但我不會去買書號。

我選擇那一股洶湧澎湃的暗流,並匯入其中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