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嘗百草,百姓有活頭,五穀的傳說

如果說將中國的南北美食濃縮成一桌饕餮盛宴,不管少了哪道菜,大米永遠不可缺失,穩穩佔據中國飲食文化一席之地。

千年年來,大米一直佔據了亞洲大陸主食頭一把交椅,味甜、平和、補中益氣、健脾胃、止痢,被認為是最理想,最健康的主食。

中國是農業大國,雖然北方由於自然條件所限制,以小麥小米大豆等雜糧為主,但也有不少大米文化的擁躉者。而且由於氣候和光照,以及土壤關係,北方大米普遍比南方大米好吃。久而久之形成了南北一體的大米文化。

神農嘗百草,百姓有活頭,五穀的傳說

中國人愛吃大米,將其列為“五穀”之一,然而你知道“五穀”是哪五種作物,背後有什麼故事嗎?

今天咱們不談鬼狐妖怪,就說說這個“五穀”到底怎麼來的.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剛學會鑽木取火不久,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大家一時半會不知道什麼能吃,什麼好吃。很多人營養不良,餓肚子。

當時有個年輕人,想讓大家過好日子,就想把漫山遍野的東西都嘗一嘗,看什麼能吃,什麼對身體好。然後人工種植那些好吃的植物,大夥就能吃飽肚子了。

說來容易做起來難,為了找到最好吃而且還好種植,能夠當主糧的吃物。神農氏走遍九州,嚐盡天下所有的草木。

神農嘗百草,百姓有活頭,五穀的傳說

得知神農氏要去天下能吃的食物,大夥都很高興,其中有五個名叫稻、黍、稷、麥、菽的小夥子決定跟隨神農氏,當他的侍從幫忙打個下手。

神農氏拿出五條顏色不同的袋子,把白色的袋子給了稻,把黃袋子給了黍,把紅袋子給了麥,把綠袋子給了菽,把黑袋子給了稷。然後帶著他們出發了。

神農氏舉著趕山鞭在前面開路,稻、黍、稷、麥、菽身背五色袋子在後邊跟著。

神農嘗百草,百姓有活頭,五穀的傳說

神農氏只要見過新鮮的花草都會捋下來放在嘴裡嚼一嚼,品品味。

那些長得飽滿的草籽,神農氏嚼得更碎,品得更細。他覺得好吃的,就讓稻、黍、稷、麥、菽採集標本,按顏色品種分別裝在五條袋子裡。

就這樣,他們周遊四方,選取各種作物的種子,慢慢把五個袋子都裝滿了。

神農嘗百草,百姓有活頭,五穀的傳說

這天他們正走著,忽然看見一座高山上,有一些從來沒見過的植物,想採下來嚐嚐,可山陡上不去。幾個人一商量,便砍倒樹木,搭架而上。

站在山頂上,幾個人四下瞭望,天地無邊群山蜿蜒逶迤,山下茂林鬱鬱蔥蔥,山泉湧流,真是個山青水秀的好地方。

神農氏望了望這大好河山,又望了望那五個裝滿各樣作物的五色袋,對稻、黍、稷、麥、菽說:“要使老百姓永遠不捱餓,單靠採集野糧是不行的。你們跟著我走了這麼多路,知道了什麼草籽可當糧食,必須學會耕種。”

神農嘗百草,百姓有活頭,五穀的傳說

“如今這裡土肥水足,你們每人可選一處肥沃之地,把袋子裡的種籽種下,精心管理,細心觀察,摸索出種莊稼的經驗。然後大家都照著種植,世代不會再捱餓。”

神農氏說完,大家各自選好地方砍草開荒,播種耕田幹了起來。



神農稷為了兼顧指導大家耕種,依然住在山頂上,也開了一片荒,嘗試著種草藥,看看那些東西能讓大家身體健康。

他一面繼續嘗百草,一面指導稻、黍、稷、麥、菽耕作。就這樣,大家在山上一住就是整整三年,終於摸準了各種作物生長的習性,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耕作經驗。

為了方便稱呼,個人所種的作物分別以稻、黍、稷、麥、菽命名。

神農嘗百草,百姓有活頭,五穀的傳說

因為在山谷裡種成的,所以這五種糧食被統稱為五穀。

神農氏因為嘗百草,分五穀,最後吃了斷腸草而死,後人為了感激他的大恩大德,這才稱他為神農氏。

神農氏種糧食的那架山由於是砍倒樹木搭架上去的,從此得名神農架。

看故事吃美食,學文化知識。一切都在“酒歌說文”,反正不要錢,多少學一點,用你的小手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更多人瞭解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