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統一了天下是否說明只有司馬炎才能遠勝於曹操?

沈靜軒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魏武帝曹操因赤壁之戰,拉開了三國鼎立的帷幕。而晉武帝司馬炎,累三世之力終於一統天下。他們兩人究竟誰的能力更勝一籌呢?且讓無敵為你仔細分析!

曹操與司馬炎兩人,分別處於三國始末。二人雖然都號稱武帝,但是這兩人的能力卻是天差地別!

軍事能力

魏武帝曹操,雖然出生宦官家庭,但是軍事能力卓越。曹操青年時期,因為鎮壓黃巾起義數有軍功,最後為西園新軍點軍八大校尉之一。而後董卓亂漢,曹操也是十八局諸侯之一。以後曹操帶領自己的青州軍,攻伐徐州敗劉備殺呂布。而後官渡之戰,截斷袁紹糧草以少勝多一統北方。烏桓之戰,打的外族俯首稱臣。雖然有赤壁之戰的汙點,但是勝敗乃兵家常事,並不能抹殺曹操卓越的軍事才華。

曹操

魏武帝司馬炎,雖然出生豪強門閥,但是未上過正真的戰場。這一點也不能說司馬炎軍事能力很差,畢竟他當時已經是最高決策人。但是他還是有過指揮軍隊攻伐東吳以及防患北方鮮卑叛亂。這兩點說明他還是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但是並不十分突出。因此軍事能力這一點司馬炎不如曹操!

司馬炎

司馬炎軍事能力上不如曹操,但是彆著急我們再來看看下一項。

用人內政

魏武帝曹操,稱雄三國亂世,用人內政皆有過人之處。曹操身處最動亂的時代,後來一統北方就在於他知人識人更會用人。他從討伐董卓開始,一直都是任人唯賢。對於人才的渴望是從未斷絕。他提拔的郭嘉甚至有“郭嘉不死,便無三國”的美稱,最著名的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便是曹操對待人才的真實態度。內政方面,實行屯田養民政策,使魏國人口大增。他一生提拔文臣武將無數,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使魏國成為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晉武帝司馬炎,累三代之力,善於以上御下。司馬炎的時代,三國已經處於末期人才凋敝。當時晉已經滅亡了蜀漢,一統天下也是遲早的事情。司馬炎對於用人方面,在於忠心聽話就好,只要不對自己有什麼不軌的企圖。他當時已經是從皇帝的思維來對待下面的大臣,前期雖然親近賢臣但是後期生活驕奢淫逸導致埋下了西晉滅亡的種子。

司馬炎在軍事能力以及用人內政方面都似乎不及曹操,咱們再來分析最後一項目。

選繼任者的眼光

魏武帝曹操一生識人無數,繼任者方面也是擇優錄取。他之後的曹丕,號魏文帝。也是一代英明君主,繼承曹操的事業將魏國推上新的高度。 再來看司馬炎,這一點可能要輸的十萬八千里。因為,他選了一個傻子司馬衷為皇帝,甚至為他選了一個潑婦賈南風當皇后,導致後來的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司馬炎可以說是始作俑者。可以看出,司馬炎在繼承者人選上已經輸給曹操十條街。

司馬衷

從無敵以上三個方面分析可知,司馬炎雖然最終一統三國登上帝位,但是他的個人能力其實遠遜於曹操。他能夠一統天下,更多的是因為司馬懿,司馬昭以及自己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做到的。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蘋果,不管換成誰都有可能做到!


無敵通史


司馬炎是三國著名謀士、魏國權臣司馬懿的孫子,也是結束三國時代分裂的人,但司馬炎的能力遠遠比不過魏武帝曹操。不要說司馬炎比不過曹操,就是他的祖父司馬懿見到曹操也要唯唯諾諾,俯首稱臣。

司馬炎的祖父司馬懿因為得到曹操、曹丕的賞識而飛黃騰達,並且熬死了曹家好幾代人。從司馬懿這輩起,司馬家接連出了好幾位大權臣、大陰謀家。比如,司馬懿殺魏國宗室曹爽,司馬師廢魏少帝曹芳,司馬昭殺魏廢帝曹髦。

到了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時,時機已經成熟,他迫不及待地廢掉了魏國的末代皇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

可嘆的是,曹操所留下的家業僅僅傳了45年的光景,只經歷了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奐五位皇帝,然後就拱手讓給了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

隨後,西晉王朝攻滅南方吳國,統一了三國。但這並不能說明司馬炎的能力就強於曹操,而且司馬炎把自己的身後事交代得一塌糊塗,將一個龐大的西晉王朝交給了弱智兒子、晉惠帝司馬衷,埋下了八王之亂和五胡入侵的隱患。

司馬炎是士族子弟,在軍中威望不高,並沒有太多軍事能力。而曹操雖然有一定的家族背景,但卻是通過真刀真槍拿下的天下,先後消滅了呂布、袁術、袁紹、劉表、馬騰等眾多軍閥,曹氏在軍中的威望比司馬氏高。

第一、在軍事能力上

曹操的諡號是魏武帝,司馬炎的諡號是晉武帝,兩人的諡號都帶有“武”,說明都是安邦定國的君主,可兩人的軍事能力其實完全不是一個層面。曹操戎馬一生,屬於白手起家,破黃巾,斬呂布,滅袁術,敗袁紹,驅匈奴,逐烏丸;小年輕人司馬炎只是仗著父輩留下的遺產,坐享其成。

第二、在政治能力上

曹操在選人用人、管理國家上都遠勝司馬炎。因為曹操注重才能而輕視門第,大量從寒門子弟裡提拔人才,許多出身貧寒的人也得以仕官,比如徐晃、張遼、樂進等人。司馬炎出身於高層士族,在政治上依賴其他士族,在政策上優待士族,大量任用無能的士族之弟為官,造成國家衰落。“士族紈絝子弟,多碌碌無為者,累世公卿”。

第三、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

曹操指定的繼承人是曹丕,曹丕的軍事能力不如其父,但在政治能力與曹操不相上下,這說明曹操在選擇繼承人上還是非常有眼光的。反觀“志得意滿”的晉武帝司馬炎,在繼承人問題上犯了大錯,冊立了昏庸無能的司馬衷為太子,結果導致國家分崩離析,反而被外族篡奪了自家江山。

因此,司馬炎的西晉王朝從建立到滅亡,也只有51年的時間,可是它留給華夏民族的卻是長達三百多年的戰亂與外敵入侵,這是司馬家該負的責任。從這一點看,司馬炎就完全比不了曹操。

司馬炎能夠統一三國,完全是依賴他的祖父、伯父、父親三個人。司馬懿奠定了司馬家的權勢地位,司馬師司馬昭鞏固了這種地位,然後司馬炎才得以篡奪魏國的江山。

種種跡象都表明,司馬炎是在坐享祖輩留下的豐厚遺產才能奪取天下,能力比不了曹操,只是時運比曹操幸運。


世界人文通史


我的觀點是司馬炎的才能是要遠遠低於曹操的,司馬家族只有司馬懿才可與曹操相提並論

首先我們來看司馬炎是什麼人:司馬懿之孫、司馬師之侄、司馬昭嫡長子。鹹熙二年(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為晉。建國後,他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使西晉短暫的出現了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不過後期荒淫無度,奢侈腐化。直接為後面的八王之亂埋下伏筆。

那麼介紹完了司馬炎,我為什麼會認為才能遠遠低於曹操呢?我們從立國基礎、謀略眼光、對後面的影響幾方面來分析。

一、晉朝的建立是司馬家族幾代人的努力

司馬懿從曹操時代就在曹營一直蟄伏謀劃,甚至是到了司馬師、司馬昭在曹魏朝堂內外專政之時也有司馬懿在背後指導,謀劃高平陵之變後,可以說曹魏已經徹底的掌控在司馬家族手裡面,司馬炎稱帝只是水到渠成的結果,換一個人司馬一、司馬二也依舊可以稱帝。

二、分分合合,歷史發展的必然

東漢末年到三國亂世已經持續了很久,歷史的發展就是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歷史發展到了司馬炎這裡必然是該統一的,只是這個統一的主角剛好是司馬炎。

三、謀略眼光要差曹操十萬八千里

我們不說別的我們就拿兩件事來舉例:

首先在立國後的國策制度方面,復古走分封制,分同姓王這一點一直被詬病,為了對抗當時比較強勢的士族力量,司馬炎的這一舉動,不僅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效果,甚至是直接導致後面的八王之亂以及更久的五胡亂華的產生。

其次在稱帝后期的舉動,以及在繼承人的選擇上眼光極差,別的不說後期的荒淫無度,奢侈成風,這一點上就不如已經比不上曹操,而且在繼承人選擇上,造成賈南風乾政,導致八王之亂的發生。

經過以上分析,結論很明顯,司馬炎才能是遠遠不及曹操的


舊人何時歸


我的看法是,司馬炎統一天下絕不能說明他的才能勝過曹操。

一、司馬炎是站在祖、父肩膀上取得如此成就的

在司馬炎代魏自立及統一天下之前,司馬家族已經付出了幾代人的努力。

從司馬懿開始,到司馬師、司馬昭,他們都操控曹魏大權,到司馬炎時期,篡位自立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這是屬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而曹操是屬於第一代創業者,從一個普通人到統一北方,掃滅群雄,稱孤道寡,那絕對是屬於漢末人傑中的人傑。

二、就才能而言,曹操是文武全才

曹操首先是個一流的軍事家,常年征戰,軍事才華無比亮眼。

“太祖自統御海內,芟夷群醜,其行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自作兵書十萬餘言,諸將征伐,皆以新書從事。”

這個不需要太多證明。

其文才,那也是一流的,三曹和“建安七子”便是當時文壇的代表人物。

“文武並施,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

曹操之才,罕有人可以比擬的。

三、在治國方面,司馬炎差太多

司馬炎的統一天下,更多的是三國格局崩潰形成的自然態勢,與他個人能力關係不大。

前期的司馬炎,在《晉書》中給與了高度評價,“明達善謀,能斷大事,故得撫寧萬國,綏靜四方”,這個我們得承認。

但是統一天下後的司馬炎完全變了一個人,如同一個暴發戶一樣控制不住私慾了。

“平吳之後,天下乂安,遂怠於政術,耽於遊宴,寵愛後黨,親貴當權,舊臣不得專任,彝章紊廢,請謁行矣。”

把國家搞的烏煙瘴氣。

還有更糟糕的宗室問題和是繼承人問題。

而曹操手下人才濟濟,名將名臣輩出,這些人群策群力,使得曹魏陣營是三國中最強的。

曹操“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連司馬懿這樣的人物在他面前都黯淡無光,司馬炎就差的更多了。


微史春秋


司馬炎統一天下並不能說明他的才能比曹操強,相反他的才能遠遜於曹操

司馬炎能夠統一天下,建立晉朝,是靠司馬懿、司馬師和他的父親司馬昭打下的基礎,或者說篡奪曹魏的基礎,他只是坐享其成罷了,換成一個稍有作為的君主依然能夠一統天下。之後的種種作為也說明了司馬炎並不是什麼開明的君主,荒淫無道,把皇位傳給傻兒子,造成八王之亂,最後導致五胡亂華,給華夏文明幾乎造成毀滅性打擊,要說他能力比曹操強,估計劉禪第一個跳出來說不服。

反觀曹操,在亂世中崛起,挾天子以令諸侯,南征北戰,在政治、軍事、詩歌領域中均有很大建樹,雄才大略,司馬炎和曹操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海洋望星空


這個推論站不住腳,按照你的邏輯,豈不是說曹丕、司馬炎的才能都要勝過曹操?司馬炎之所以能夠結束三國亂世,實現西晉王朝大一統局面,與很多因素有關:

01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的鋪墊

司馬炎能夠稱帝建立西晉,並且最後平滅東吳,與“三馬”有著很重要的關係。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讓司馬氏得以掌控曹魏朝政大權;司馬師平定淮南等叛亂,並廢曹芳立曹髦,進一步加強司馬氏權勢;司馬昭更是殺魏帝曹髦,覆滅西南蜀漢政權。

這三人的鋪墊,讓司馬炎繼位之後,在這種基礎之上,最終覆滅了東吳政權,實現了天下統一。可以說,並非司馬炎才能多麼優秀,而是前有前人“三馬”的鋪墊,並非司馬炎要強於亂世中的曹操。

02

三國鼎立局面的結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從三國鼎立局面發展的過程來看,最終北方政權的不斷壯大,最終實現統一的趨勢顯而易見。

東吳自孫權死後,國內功臣喪盡,國主孫皓又昏庸無能,早就無法再現孫權對曹魏的對峙局面;而蜀漢內部也一團糟,雖有姜維率軍多次北伐,但北方優勢局面早就難以改變。

而隨著司馬氏在曹魏朝中權勢漸隆,終於發動了平滅蜀漢的戰爭,之後擁有了巴蜀長江上游之便,對於下游東吳的戰略優勢更加明顯。

等到司馬炎繼位之後,擁有除了東吳之外的地域優勢,覆滅東吳早就是大勢所趨。而相比曹操來說,司馬炎能夠實現天下統一的優勢更大,這並非出於其才能比曹操更佳導致的結局。

03

結合司馬炎執政策略來看,才能的確不如曹操

曹操起於亂世,戎馬一生,創立了曹魏在北方的優勢局面,雖然未能稱帝也未能實現天下統一,甚至在對抗蜀漢、東吳的過程中,屢有失敗,但這並不能讓人忽略掉曹操的軍事和政治才能。

而反觀司馬炎,雖然開創了三國亂世之後的統一局面,並且在執政初期讓西晉出現了“太康之治”的繁榮景象,但在其在分封諸王等措施上,以及在執政後期的昏聵,都彰顯了其在政治等才能上的欠缺。

兩相比較之下,司馬炎雖然統一了天下,但並不能說明司馬炎才能遠高於曹操,直接對比兩人軍事、政治等才能,曹操要遠高於司馬炎。


總而言之,司馬炎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是在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三人奠定基礎之下才完成的。司馬炎繼位之後,實現天下統一的趨勢已經十分明確,並非出於其才能才實現的。並且,直接對比兩人軍事、政治等才能,司馬炎遠不如曹操。


蘇小衿


曹操所處的時代是漢末時期,當時漢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曹操戎馬一生,誅滅群雄,奠定了魏國的基礎。當時曹操所處的環境,好比是創業初期,面臨一眾競爭對手,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曹操能夠成為笑到最後的人,足可以看出他的能力之強。

而司馬炎卻不同,當時蜀國已滅,三家只剩兩家。晉對吳遠佔優勢,孫皓又非賢明之主,天下一統可以說是大勢所趨,司馬炎只是順勢而為。當然,能夠一統天下,司馬炎能力也是有的,但跟曹操相比,還有差距。


天居士僉


不能,司馬炎和曹操相比,可以說沒有一點優勢,真正的曹操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司馬家族搶來的江山還是曹氏辛苦經營的。

司馬炎能統一天下,是歷史的必然。當時三國中蜀國吳國已經不負方面,積貧積弱,實力已經不能相提並論。

再反觀曹操的對手,正值巔峰的蜀國,知人善任的孫權,要做到統一天下真的是難於上青天。司馬炎只是撿了一個比較大便宜。

從其日後的統治來看,其才能也遠不及曹操。


北枳筆談


歷史上的任何一次大一統都有合適的時機,當然與帝王的個人威望和能力是分不開的!曹操戎馬一生,也沒能統一天下!但長江以北基本統一!也是一代英主。司馬炎最終統一了三國,也不簡單。但是否就能說司馬炎比曹操能力強呢?我認為不能這樣說。曹操生逢亂世。群雄並立,軍閥混戰不止,他能殺出一條血路,唯賢是舉,最終讓北方廣大地區穩定,長達幾十年,也很不容易。至於曹操為什麼最終沒一統天下,因為他那個時候,對手太強大。孫權雖然年輕,但非常睿智!手下兵精將廣,謀士如雲!再加上江南富庶。不可圖!西蜀劉備,雖然基業較淺,但手下文有諸葛,武將勇猛!再加上劉備有皇叔之名,素有大志。所以亦不可圖!司馬炎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先說西蜀,後主闇弱,群臣沒有主心骨,內鬥不止。武將和謀士更是乏人!姜維雖有智勇,但相比諸葛差的太遠,更別說和鄧艾比了。所以儘管東拼西殺,也沒有所為。再加上連年征戰,兵源凋敝,經濟更是非常差。東吳亦是這樣,皇帝孫浩殘暴不仁,群臣無大志者,武將也沒有陸遜周瑜之輩!而司馬氏則不然,剛得天下,主英臣雄。統一天下勢在必然。所以,由於大環境不同,曹操和司馬炎都是了點不起的英主!


衚衕理人


有時候,種果樹和摘果子完全是兩碼事。

曹操英明神武,建立了強大的曹魏政權,能力是槓槓滴,說他的才能在三國排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他的兒子曹丕,也不白給,能文能武,把曹魏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條,也能打,把蜀、吳等割據政權削的夠嗆。

或許被曹操、曹丕拔盡了風水,從第三代起,曹魏的當家人明顯走了下坡路,一代不如一代,在一旁窺伺的司馬懿父子逐步奪取了政權。

要說司馬炎統一天下,絕對不是他能力強,前輩們打的基礎太好,對手又弱的不像話,水到渠成而已。

像阿斗,敵人還沒來呢,他就打算投降了,這還用打嗎?

司馬炎還鬧了個大笑話,讓他的傻兒子登基繼位做皇上,結果各分封的王爺們不服,爆發了八王之亂,西晉的氣數很快就散了。你說,這樣的人跟曹操比,怎麼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