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身兼三鎮節度使,主要防範邊境哪些少數民族?邊防情況如何?

尤尼烏斯seven


安祿山當上節度使的時代是在開元末期及天寶初期,這時候的唐朝處於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極盛時期,除了阿拉伯帝國和吐蕃,基本上不把任何少數民族看在眼裡。

所以,安祿山幾乎不需要防範任何少數民族,因為當時那邊的所有少數民族譬如契丹、奚族、靺羯等都在被他壓著欺負。據史料記載,安祿山這個時期經常故意挑起邊境紛爭,就是為了有仗可以打,以便他隔三差五的申報軍功。


飛紅聊歷史


為防止周邊各族的進犯,唐朝中期大量擴充防戍軍鎮,設節度使,賦予軍事統領、財政支配及監察管內州縣的權力,共設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見天寶十節度使)。其中特別是北方諸道權力的集中更為顯著,經常以一人兼任兩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就是憑藉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而發動叛亂的。安史之亂爆發後,為了抵禦叛軍進攻,軍鎮制度擴展到了內地,最重要的州設立節度使,指揮幾個州的軍事較次要的州設立防禦使或團練使,以扼守軍事要地。於是各地出現不少節度使,防禦使,團練使等大小軍鎮。後來擴充到全國。這些本是軍事官職,但節度使又常兼所在道的觀察處置使(由前期的採訪使改名)之名,觀察處置使也兼都防禦使或都團練使之號,都成為地方上軍政長官,是州以上一級權力

機構。大則節度,小則觀察,構成唐代後期所謂藩鎮,亦稱方鎮。方鎮並非都是割據者,在今陝西省、四川省以及江淮以南的方鎮絕大多數服從朝廷指揮,貢賦輸納中央,職官任免出於朝命。但是今河北地區則一直存在著名義上仍是唐朝的地方官而實際割據一方,不受朝命不輸貢賦的河北三鎮:今山東,河南,湖北,山西也曾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存在類似河北三鎮的藩鎮;還有一些倚仗自己實力對中央跋扈不馴,甚至舉行叛亂的短期割據者。



朝花夕拾杯中酒


安祿山兼任 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以臨制東北奚、契丹.戰功卓著。


周老師生髮


節度使安祿山為了取得邊功,故意多次殺掠契丹、奚,導致契丹、奚殺死兩個公主(假公主)造反。安祿山發兵擊破契丹、奚。隨後安祿山多次與契丹、奚交戰,先敗後勝,擒獲奚王李日越。安祿山不斷與契丹、奚交戰。唐朝仍然要在東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