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起兵反唐的原因是什麼?

加藤小鹿在等燕歸巢


眾所周知“安史之亂”被認定為唐帝國由盛轉衰的關鍵點,但是關於安祿山敢發起叛亂“造反”的原因與實力卻眾說紛紜。一些人覺得安祿山代表著北朝以來的番兵番將的勢力,有足夠的軍事勢力來對抗帝國的中央。另一部分人認為安祿山不過是一位封疆大吏,一位政治上的投機者,不足以擊垮帝國。

任何脫離當時條件下的判斷都是耍流氓!

電影《妖貓傳》中的安祿山

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當時的安祿山到底有多少本錢,敢讓他鋌而走險!

——最根本的原因軍事制度的改變,給了投機者機會

原本唐帝國的建立時繼承了“關隴集團”的軍國體制,充滿軍事擴張的慾望。這個“關隴集團”實際上就是五胡亂華之後,鮮卑王朝與漢族雜糅之後,留下來的軍政遺產。是賀拔嶽在關隴地區整合的軍事力量,他們定居關中,胡漢雜糅,相互通婚,形成的一個軍事政治集團。有兩種制度是從北魏時期開始伴隨著“關隴集團”一直延續到了唐帝國——均田制與府兵制。

唐代建築復原圖,當時的折衝府也許就是這樣

均田制可以理解成國家將無主的田地按人數分配給農民耕種。而這些農民就成為府兵,府兵制的主要機構叫做“折衝府”,負責府兵的選拔和訓練,府兵平時在耕田,農隙訓練,戰時作戰。只要是府兵,全家免除賦役。這樣的軍隊,國家是基本不花錢的。

而軍事擴張的上限和無主土地的減少開始改變原有的府兵制。而武則天時期嚴重的土地兼併最終將均田制徹底崩潰。最終在無兵可用的情況下,唐玄宗開始銳意革新,又改府兵制為募兵制,招募“職業軍人”守衛遼闊的邊疆。一切為戰爭考慮的宗旨下,節度使也就隨之誕生。

唐帝國中後期中央北衙禁軍的主力“神策軍”,現代人的復原儀仗隊

由於軍事制度的變革引發了一系類的制度反應,由於募兵制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財政經常不能按時供給邊疆。所以節度使的權力開始涉及軍政、財政等等各個方面。

在安祿山起兵之前,唐帝國一共分為十個地方節度使:

唐代天寶時期的十大節度使位置和名稱,根據唐代行政地圖標註

而安祿山當年已經身兼三個地區(平盧、范陽、河東)的節度使職位。

——重要原因國際環境影響,給了投機者時間和空間

在唐帝國建立初期,“關隴集團”開始分化瓦解,但府兵制等一些優秀的經驗被保留。當時突厥異常強大,唐初天下未定之時,各地方勢力紛紛向突厥建立良好關係,這裡包括山西李家、河北竇建德等等。直到唐統一中原後,突厥內部開始渙散,唐帝國迅速介入草原地區。

從此,唐帝國便開始了一段可以左右北方貿易路線的黃金時期。可還是在武則天時期,被周女皇任人唯親的軍事任免給攪亂了,大量的武姓貴胄擔任指揮造成了唐帝國大量軍事災難。直到唐玄宗時期,才重新以武力控制貿易路線。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的武則天

但這時,國際趨勢與李世民時期,出現了新的變化。回鶻與吐蕃等勢力在西域崛起,讓從長安出發走河西走廊的貿易路線十分危險。唐帝國不得不轉移貿易路線,從河套地區前往鄂爾多斯高原,這樣西去布哈拉與撒馬爾罕、東去遼東與渤海國。

在傳統的絲綢之路的北面還有草原絲綢之路

在唐玄宗時期的北部有兩個實力強盛的軍事集團。一個是安祿山,叛亂前安祿山已經是平廬、范陽和河東三地的節度使。另一個是以王忠嗣、哥舒翰為首的河西勢力,他們控制著帝國的河西、朔州和隴右三地節度使。坐鎮長安的唐玄宗的帝王之術始終調節著,帝國北方這兩個軍事集團,任何一方的實力明顯超標,就可能造成自己的權威受損。

安祿山藉機更好的發展

但就是由於吐蕃與回鶻的強盛,邊防壓力巨大,西部甚至要與阿拉伯-波斯勢力交戰,讓西部駐軍消耗巨大。反觀安祿山,他卻而悄然間在草原貿易路線上茁壯成長。北方的軍事平衡就這樣被打破了。

——開放的格局,給了投機者發展的機會

之前提到唐帝國源自“關隴集團”,而他們的特點之一就是容易產生能打的軍隊,非常善於吸收各類技術,並且由於不完全以血親關係為紐帶的繼承製度,也非常願意吸納任何武裝力量的個體或團體加入。這也是唐帝國開放的原因之一。

由於貿易路線重心的改變,北方草原的民族如:突厥人和粟特人對唐帝國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哪怕一些人已經不是純粹的粟特族群,但也抓住了興起的機遇。

突厥人和粟特人開始在北方加入帝國的軍隊

就像安祿山,也隨著這批草原民族一起遇到了發展的機會。安祿山的前半生,就像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一樣。他的父親是來自中亞的粟特人,母親是突厥的巫婆,父親早年過世。安祿山便隨母親改嫁到了一個突厥家庭中。少年時期的經歷,讓安祿山得到了充分的鍛鍊,也掌握了粟特語和突厥語還可以和契丹部與奚部交流。

唐代外國官員人數及其龐大

憑藉著自身的本領為唐帝國工作,漸漸的安祿山也混到了大部分外族軍人的最高位置。這既是時代背景的造化弄人,也是帝國既定國策的推動作用。唐帝國長期以來對於外國人和國內居民採取不同的治理手段。

帝國非常歡迎外國人來到唐,因為他們可以帶來貿易、不同的管理和軍事技術,往往受到帝國的重視和不錯的待遇。他們可以在這裡娶妻,但妻子不能跟隨出國。這其實也反映了,唐帝國對於國內居民的政策,往往被視為純粹的“生產資料”。

玄奘西天取經其實就是偷渡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帝國統治者管理下的民眾,甚至不能主動與外部世界交流和做生意。我們熟知的玄奘“西天取經”,實際上就是一種“偷渡”行為。

——朝廷文武官員的對立,給了投機者一個理由

在唐玄宗時期,唐帝國剛剛從武女皇任人唯親的軍事亂局中走出來。一批新興的文官集團開始崛起,他們並不屬於傳統的“關隴集團”;也不是“山東勢力”;更不屬於“南方士族”,他們是以楊國忠為代表的皇權附和者。

《虢國夫人遊春圖》,虢國夫人是楊貴妃的三姐,在楊貴妃的庇佑下顯赫一時。在安史之亂中自殺

在能壓制眾人的李林甫死後,楊國忠與安祿山合謀誣陷其謀反。這讓楊安兩人登上了權力的最核心地帶,但之後兩人便開始上演權力爭奪的遊戲。由於在戰功方面,毫無優勢的楊國忠不斷地“告發”安祿山謀反。彼此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唐玄宗已經調解不了兩者的平衡,終於安祿山以“除掉楊國忠”的名義發動叛亂。

——投機者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局面不是他想象的那樣

隨著安祿山的起兵,打破了之前的平衡,他所有的優勢都變了。

投機者安祿山面臨著失敗的命運

安祿山雖然屬於唐帝國的東北番將集團中的一員,但他卻早已經脫離了番將族群,是跟隨張守珪開始從軍的。可以說他一直是依靠著唐帝國內部的體制便利獲得地位提升的。這樣的安祿山,在文官集團裡把他當做外族將領,在外族團體中他又不是同類。所以在安祿山的心腹也很少有外族人,大多數也都是漢人。這就導致了,安祿山其實根本就難有政治基礎,即便是他攻克了洛陽、長安,但只要唐帝國的皇帝還在他就難有作為。

電影《妖貓傳》中楊國忠已被砍頭

而安祿山起兵藉口的“楊國忠”,也在馬嵬驛連同“楊貴妃”一起當做“政治包袱”給處死了。而他所謂建立起來的“大燕”外族人的家園也毫無群眾基礎。就這樣很快的,他就輸掉了輿論。

當唐玄宗一行逃亡巴蜀,糧草從原來的大運河運到洛陽—長安,改道長江逆流運送到巴蜀,避免了洛陽失守後的糧草危機。帝國的內地駐軍也在張巡的領導下阻擊叛軍於睢陽,死死扛住。唐肅宗即位後前往朔方,西北的軍事集團東援反擊叛軍。原本就與安祿山不和的西北軍事集團和番將們成為反擊安祿山叛軍的主要力量。

張巡在睢陽之戰死死拖住了叛軍

國際局勢也有了新的變化,唐帝國的西域勢力開始回撤,吐蕃被郭子儀的疑兵嚇退,回鶻大軍加入平叛,甚至是龜茲和于闐的王族也帶著本國軍隊加入平叛。原本邊境緊張的西北河西走廊與西域地區獲得了暫時的穩定。這條貿易路線重新活躍了起來,安祿山又失去了貿易路線。

在經過肅宗、代宗、郭子儀、李光弼等人的努力之下,安史之亂終被結束。

安史之亂給了唐帝國的沉痛的一擊

安祿山集團的發展,根本上是唐帝國土地兼併後軍事體制變革帶來的;也是國際局勢和國內政治爭鬥演變出來的結果。實際上安祿山的叛亂是不可能成功的,一旦局勢平衡被打破,他的優勢就全消失掉了。唐玄宗原本也以為的安祿山不敢叛亂,可是架不住投機者的豪賭。

安史之亂的破壞性非常巨大,帝國的統治地位不再那樣牢靠。原本就存在政治風險的節度使制,在唐帝國剩下的時間裡變得更加可怕。一個藩鎮割據的時代就此拉開了序幕。

跌入歷史深淵的安祿山

安祿山這位政治投機者,也隨著他的豪賭跌入了歷史的恥辱深淵中。


一伸手就是風口浪尖


1)唐朝一方的原因是中央經過唐前期的內戰、外戰後,府兵制的自耕農數量減少了。中央的兵源、稅源短缺了;依靠中央常備軍無法做到鎮守邊疆的作用。因此中央選擇把邊疆地區的軍政防務都承包給節度使,只收取少量管理費的模式。如同“總承包—分包”模式。

2)北方大量從中亞逃難而來的粟特人、突厥人群聚山西、河套、幽燕一代。粟特人有錢、有先進軍事科技,突厥人有部落兵(牙兵)制度;二者合流謀求地方政治話語權。安祿山史思明就是他們推舉出來的法人代表而已。

3)我竭彼盈,安史集團有了造反的客觀條件和潛在動機。 後來隨著吐蕃在西北方向的不斷侵擾,玄宗朝西北方向的商稅瀕臨枯竭,唐中央的財源、兵源進一步減少;對各大節度使承包商的依賴越來越大。安史集團掌握草原商路和幽燕農耕,人口體制技術更加多元化促進,隨即謀求更大的話語權。在面臨玄宗後期的刻意打壓(史書解釋是楊國忠讒言)時,造反提前爆發。於是暗示之亂髮生了。

4)後來即使平叛,也是藉助了其他節度使,實際上各個地方勢力的妥協,粟特突厥集團依然盤踞北方。直到唐朝滅亡,中央財源兵源並不足以維持對各大地方節度使的高壓。最終是一個動態的平衡。直到黃巢之亂。

5)安史集團其實和後來的突厥沙陀人同出一脈,一起主導了中唐到北宋早期兩三百年的時間。



盜德高點


安祿山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挺有名氣,不僅是唐玄宗對他信賴有加,安祿山本人似乎與楊貴妃也有那麼一些真真假假,虛實難辨的關係,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外掌軍權,內泡貴妃,眼看他樓塌了,歇菜了,親子背叛,身首異處。這哥們的一生堪稱傳奇,足以稱之為 一代梟雄!


一 身材如豬,身手如猴史料記載,安祿山體重達330斤,可以想象,這不是一個人啊,簡直就是一個球啊!每次換衣服的,都需要好幾個人幫忙,估計他低頭是看不到腳的,面見皇帝的時候中途也需要換馬,因為馬都受不了他的體重,可見他的噸位多麼嚇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安祿山雖然巨胖無比,但他跳舞竟然很厲害,史稱,作胡旋舞帝前,乃疾如風。這就是人家的天賦了,我雖然胖,但我能高速飛舞,這就是現代版的野球場靈活大胖子!二 平步青雲,色膽包天安祿山跟許多大人物一樣,從小苦哈哈出身,估計寄人籬下,食不果腹之類的都深有體會,發跡後,為了自己的前途,貪汙受賄,中飽私囊的事情也沒少幹,秀忠誠啊,表忠心啊也是做的天衣無縫,最後竟然堂而皇之的拜比自己小十幾歲的楊貴妃為養母,也是千古奇聞了,放得下架子,捨得下臉面,順其自然的唐玄宗就是他養父了,更誇張的是,安祿山似乎與他所拜的養母楊貴妃,似有不倫之情,基隆兄好像也知道,竟然不管不問,我也是醉了。

三,屌絲逆襲,身死敗亡當然,安祿山不是沒有對手,當朝宰相楊國忠就是他的死對頭,雖然倆人都不是什麼好鳥,但都想置對方於死地,公元755年,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的名義發動了安史之亂,竟然逆襲成功,自立為帝,但好夢不長,他因身體極度肥胖,飽受瘡痛的折磨,最後被自己的親生兒子所殺!安祿山反叛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1.野心膨脹,貪慾所致安祿山出身貧寒,經歷坎坷,小時候的困苦經歷,讓他覺得只有掌握更大的權力才能有繼續活著的動力,所以嘍,幹掉皇帝,我就是皇帝,幹了!2.玄宗昏聵,朝政動亂李隆基很有意思,智商情商一流,即位初期,雄才大略,朝政清明,後期則是昏聵無能,任人擺佈,矛盾點極為突出的一個人,他給了安祿山無以復加的寵信和權力,刺激了安祿山的蓬勃野心,這也是安祿山反叛的間接原因。3.因為愛情?這點不好肯定,只是一家之言,就是覺得安祿山反叛的原因中,有楊貴妃的緣故,誰知道安祿山與楊貴妃之間有沒有感情呢?可能還有楊國忠的逼迫,史思明的鼓動等等,不一而論。

我本善良214619249


安祿山反唐最直接的便是唐明皇李隆基了,其實當時安祿山想在唐明皇死後反唐,可是因為一件事促使了他。當時,安祿山去謹見唐明皇,臨走時唐明皇將自己身上的龍袍脫下來給安祿山披上了。這是安祿山想唐明皇已經是個老糊塗了。留著也沒什麼用,早反晚反都得反,不如現在反。也正因為現在的時機到了。(這也有可能是安祿山自己認為),但是安史之亂最後還是被平了。


讓孑彈飛一會兒


安祿山看到了唐朝的外強中乾,看到了皇帝、大臣只知享樂、無心朝政,看到唐朝軍隊戰力不堪,因此他要造反,改朝換代,擁有大唐天下,擁有天下最好的東西,當然包括他垂涎已久的天下最美的女人楊玉環。


跪射俑


安祿山,靈活的胖子,街舞裡的小海


Erictsui2018


假如你是人生贏家,要啥有啥,享盡了榮華富貴,在管理區域說一不二。但到了外面地界則低頭哈腰,奴顏卑膝,從人性角度看是不是應該有野心啊。通俗講有了金錢就會爭社會地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也是千年以來君臣關係比較棘手原因。有能力人向上爬,君王在上則壓制著,所以如何適當處理則體現一個人治國理政水平。總之,規矩不能變通,臣子決不能坐大,否則天下亂矣。


一陣風4084699


首先是胡漢之分,安祿山畢竟是一個胡人,不管再如何忠心,也不會讓人放心。其次,安祿山與楊國忠的矛盾,楊國忠排斥異己,使得安祿山不得不先下手為強。再者是唐中期,邊疆的變化,唐像一部老化的機器,邊疆越來越多的戰亂,讓安祿山的部隊對朝廷不滿之心與日俱增。最後,安祿山個人的野心是其起兵造反的最重要原因。


正一誠心


安祿山任三鎮節度使,手握邊疆大部分官軍,可以與安祿山匹敵的西北二鎮距離遙遠,對安祿山的叛亂來不及反應,而內地防禦空虛,在防守河南的時候,唐廷甚至只能臨時招兵。從軍事力量對比而言,安祿山毫無疑問佔據優勢。因此,只要安祿山成功速戰速決,迅速解決唐王朝剩餘的軍事力量,天下可以說就是安祿山的。可以說,安祿山打的是“閃電戰”。但唐王朝的潛在力量遠比表面的軍事力量深厚,因此安祿山最終失敗。


以史陶然


原因就是在朝中沒有靠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