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醫療,未來能持續嗎

疫情下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醫療,未來能持續嗎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部分平臺在線問診的訂單數量暴增,互聯網醫療似乎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那麼,患者的線上就醫體驗到底如何,疫情結束後互聯網醫療還會持續高速發展嗎?

疫情下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醫療,未來能持續嗎

部分資料採集:中國商網

01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曾發文鼓勵開展互聯網醫療進行疫情防控,部分互聯網醫療也被納入醫保支付範疇,公立醫院也開始探索建立互聯網醫院,行業的春天似乎正在來臨。

3月5日,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將符合條件的醫藥機構納入醫保協議管理範圍,支持“互聯網+醫療”等新服務模式發展。此前,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也發佈了《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為參保人員提供的常見病、慢性病“互聯網+”複診服務可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

據瞭解,疫情期間上海六家實體醫院建設互聯網醫院,患者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常見病、慢性病的複診服務。

02

線上問診需求激增

疫情期間,線上問診、線上購藥等服務的使用人次不斷提升。對患者來說,互聯網醫療的體驗如何?

前段時間,楊綺隅皮膚出現不適,在線上平臺選擇醫生、簡單介紹並拍照上傳了症狀的圖片後,楊綺隅很快得到了皮膚科醫生的回覆,並且給出治療用藥建議。一個小時後,楊綺隅拿到了線上醫生開的治療藥物。“我線上問診的時候還是深夜,但是醫生回覆得非常及時,送藥也很快。擦了一週藥之後,皮膚已經好轉很多了。線上看病是真的方便。”楊綺隅說。

相比之下,李默的線上就診經歷就並沒有那麼順暢:“一開始我選擇的是免費問診,平臺為我匹配了一個不知名醫院的醫生,醫生每次都要隔很久才能回覆一兩句話,而且問答次數受限。後來我付費選擇了一位主任醫師,這次能問得詳細一點,但是感覺醫生回覆的內容像是參照了模板一樣,看得我十分著急。想問的問題最終也沒有得到解答,反而更加困惑了。等疫情結束,我還得去醫院一趟。”

線上文字問答是目前互聯網醫療問診的主流方式,受限於平臺技術等因素,在沒有檢查參數和真實接觸患者的情況下,尤其是對於初診患者,醫生帶來的幫助十分有限。

當線下醫療服務恢復後,如何繼續保持用戶的活躍度成為互聯網醫療平臺要面對的難題。互聯網在線問診是疫情期的曇花一現,還是真正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仍需要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