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未来能持续吗

疫情下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未来能持续吗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平台在线问诊的订单数量暴增,互联网医疗似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那么,患者的线上就医体验到底如何,疫情结束后互联网医疗还会持续高速发展吗?

疫情下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未来能持续吗

部分资料采集:中国商网

0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曾发文鼓励开展互联网医疗进行疫情防控,部分互联网医疗也被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公立医院也开始探索建立互联网医院,行业的春天似乎正在来临。

3月5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将符合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此前,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为参保人员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服务可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据了解,疫情期间上海六家实体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服务。

02

线上问诊需求激增

疫情期间,线上问诊、线上购药等服务的使用人次不断提升。对患者来说,互联网医疗的体验如何?

前段时间,杨绮隅皮肤出现不适,在线上平台选择医生、简单介绍并拍照上传了症状的图片后,杨绮隅很快得到了皮肤科医生的回复,并且给出治疗用药建议。一个小时后,杨绮隅拿到了线上医生开的治疗药物。“我线上问诊的时候还是深夜,但是医生回复得非常及时,送药也很快。擦了一周药之后,皮肤已经好转很多了。线上看病是真的方便。”杨绮隅说。

相比之下,李默的线上就诊经历就并没有那么顺畅:“一开始我选择的是免费问诊,平台为我匹配了一个不知名医院的医生,医生每次都要隔很久才能回复一两句话,而且问答次数受限。后来我付费选择了一位主任医师,这次能问得详细一点,但是感觉医生回复的内容像是参照了模板一样,看得我十分着急。想问的问题最终也没有得到解答,反而更加困惑了。等疫情结束,我还得去医院一趟。”

线上文字问答是目前互联网医疗问诊的主流方式,受限于平台技术等因素,在没有检查参数和真实接触患者的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初诊患者,医生带来的帮助十分有限。

当线下医疗服务恢复后,如何继续保持用户的活跃度成为互联网医疗平台要面对的难题。互联网在线问诊是疫情期的昙花一现,还是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仍需要持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