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疫情下的醫院信息化短板如何補足?

疫情初期,武漢大量患者擁擠在醫院的視頻在網上傳播。

一時間,各地各級醫院正盡最大努力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線上問診、遠程會診,在線掛號,疫情登記管理等服務……但醫院長期存在的信息化問題已經暴露無遺。

我們雖共同見證了互聯網醫療的便利,但醫院的信息化短板又將如何補足?

醫院信息化水平待提高從這次疫情來看,各級醫院總體還是以“城”為戰,“自留地”現象嚴重,患者數據、就診情況等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化落地建設情況參差不齊,缺少信息化戰略和長遠規劃佈局。

醫院不夠“信息化”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醫院對信息化建設的瞭解和重視不夠;二是落地難度大,專業人才缺乏。信息化建設對於醫院來說是長期的變革工程,包括醫療數據的結構化改造,數據的安全性加持,醫患人員行為習慣和理念的轉變等,執行難度大,雖然醫院信息化投入的資金在醫院的佔比並不算大,但長期維護需要資金、IT和醫學背景交叉學科人才的支持;三是網絡環境複雜,安全風險大。信息建設不免涉及醫院財務數據,病患隱私等重要數據。

總體來說,這次疫情暴露出兩大問題:1)醫院之間信息共享程度低;2)醫院本身的信息化水平低下。

信息化的短板如何補足?一、建立互聯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和分級診療模式

針對第一個問題,國家、省和區市三級機構需共同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共享平臺,同時區域內上下級醫院建立以醫聯體為核心的分級診療模式,來實現各類數據與信息的共享。因此建立互聯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和分級診療模式是醫院需要迫切完成的。

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建設是以國家、省和區市三級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為主要建設內容,通過實現疫情的事前預警-事中管控-事後追溯的全流程管理,為目前和日後疫情的防控提供有效的流程,同時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共享平臺,實現基礎數據資源跨部門、跨區域共享,以及醫療、醫藥、醫保和健康各相關領域數據融合的應用。

分級診療模式則是通過社區初篩到確診轉診的分級診療,並通過全員排查、分類安排的方式實現急病分治、輕重分治,從而緩解了醫療系統物資、人員不足的壓力,有效阻止了院內交叉感染。現階段分級診療模式已經初步建立並在疫情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之後更為完善的分級診療模式,即以醫聯體為核心的分級診療模式將加速落地。

醫聯體是分級診療的重要抓手。其核心是“聯”——信息聯通和服務聯通,包括遠程醫學、醫技和用藥協同、統一預約以及監管決策等多個維度。例如區域數據中心繫統的建立,能夠為管理部門提供較為完整的信息服務,打通上下級、區域醫療機構之間的信息,助力業務聯動,通過形成“小病、康復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格局,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增加患者滿意度。


【醫療】疫情下的醫院信息化短板如何補足?


二、從“互聯網+醫療”模式逐步升級至智慧醫院建設

至於醫院本身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現階段可通過“互聯網+醫療”解決短期出現的問題。然後升級醫院的信息化架構,滿足疫情後醫院更精細化業務需求的趨勢,最終藉助“互聯網+”醫療資源深度結合的方式,實現以患者高效就醫為中心的智慧化醫院管理系統,即智慧醫院。

疫情期間,各地各級醫院開始重視“互聯網+醫療”的作用並開展多樣化的信息解決方案。以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為例,其通過臨床輔診、在線問診、疫情專病隨訪、網絡訂餐等一系列“互聯網+醫療”具體措施(以下六種措施),提升了醫務人員的服務能力和臨床診療效率,成功施行疫情防控管理,併為日後流行病防控管理打下信息化基礎。

1、識別二維碼,填寫“流行病學史”:患者及陪同人員在來院就診前通過掃描二維碼填寫流行病學史,當到院時只需將填寫結果提交給預檢分診護士查看,此方式極大縮短了預檢分診時間,提高了患者就醫效率。

2、“互聯網+問診“:醫院的醫生參與網上問診諮詢,患者通過關注微信公眾號進行線上問診,達到患者足不出戶即可獲得問診服務,充分改善了患者就醫體驗和縮短就醫時間。

3、“互聯網+發熱門診隨訪”:醫院門診部可隨時調取所在醫院網上填寫的的發熱門診患者信息自動生成隨訪表格,進一步跟蹤患者的現狀。

4、“互聯網+醫院訂餐”:疫情期間患者、陪護人員和醫護人員使用釘釘系統選擇餐廳套餐,防止接觸感染也極為方便。

5、“雲防護服務”:通過官網系統部署SAAS雲防護服務,提升官網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及時防禦新出現的威脅。

6、“疫情防控AI問答”功能:患者可以通過醫院微信公眾號或者官網直接提問,該功能會根據患者給出的信息智能化推送後續需要收集的問題,按需個性化瞭解患者的基本情況,並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

疫情後,新一代醫院信息化架構將會產生,來適應醫院更精細化的業務需求。

目前看有兩種方向,一是通過建立可以解決各業務系統互聯問題的集成平臺,如以電子病歷為核心,支持循證醫學實施,具備更精細、更系統、更便捷的健康管理電子檔案,從而為醫生的使用增質提效,從點到面體現數據價值。二是建立新一代數據中心,以數據治理及服務為核心,對醫院內大規模多源異構醫療信息完成高質量的治理,並能為醫院構建技術能力服務開放平臺。

北京同仁醫院便是一個可供參考的例子。2019年,醫院完成了基於電子病歷為核心的三區一體化綜合信息集成平臺建設,並建立了同仁醫院醫療信息資源中心,現已實現了科研數據管理,臨床數據集成視圖,診療決策支持,健康門戶,手機醫療(面向公眾),運營管理分析與決策,共享知識庫,科研教學管理等多項應用,實現了從臨床、科研、管理、客戶服務、知識挖掘多維度的提升,適應更精細化的業務需求。


【醫療】疫情下的醫院信息化短板如何補足?


從長遠發展來看,物聯網智慧醫院建設可以全方位提升醫院的信息化水平。

物聯網智慧醫院是在5G環境下,利用AI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實現患者、醫護、藥品、器械、醫療設備、醫療場所等資產系統之間的有效互動,按照一定的標準和管理規範實現有序的管理和運作,保障醫院的基本醫療安全、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水平和工作效率。

智慧醫院建設是一項長期實施工程。實現途徑可以採用兩種方式:一是由點到面,即根據醫院信息化建設需求,按子系統方式逐個實施,最後統一數據集成融合,形成報表,生成展示頁面供醫院管理人員、醫護人員、上級主管部門、患者等對象使用。前提是要做好標準規劃,尤其是數據接口和格式,防止將來系統重複建設和信息孤島的形成。第二種方式是從頂層入手,做好架構設計,按標準化架構逐個實施業務模塊。其特點是實施週期較長,費用較高。

目前,全國範圍內已有醫院開始建設智慧醫院,且影響力和建設範圍在不斷擴大。

例如,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作為智慧示範醫院已相繼實現了面向醫務人員的智慧醫療和麵向患者的智慧服務。患者可以享受到門診全流程自助服務,從掛號,取號到就診,檢查再到取藥只需各環節掃碼,系統就會自動為患者預約時間,避免了長時間排隊情況。醫院還設有室內智能導航,通過自動規劃合適路線幫助老年患者。還有智慧病房床旁交互系統實時監測患者的輸液,服藥進展等情況,人臉識別系統驗證患者身份完成建檔,AI智慧問診提供就醫建議和自動預約掛號等服務。此外第二人民醫院還為醫務人員提供了遠程探視,會診,臨床決策系統,智慧處方等功能,輔助醫務人員高效就診和服務患者。


【醫療】疫情下的醫院信息化短板如何補足?


總結

疫情之後,醫院將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建設更為先進的醫院管理系統,提升自身競爭力,提供覆蓋生命全程的醫療現階段服務。

現階段的短板可通過“互聯網+醫療”信息化解決方案,醫院信息化架構升級,分級診療建設和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建設來補足。隨著5G時代到來,AI大數據等技術加持,物聯網智慧醫院將成為未來醫院信息化建設的主要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