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挑戰帶貨一哥李佳琦 直播電商的風還能吹起豬麼

羅永浩開始挑戰李佳琦了,“老螺號”是這麼說的“看了招商證券那份著名的調研報告之後,我決定做電商直播了。雖然我不適合賣口紅,但相信能在很多商品的品類裡做到帶貨一哥。”

羅永浩挑戰帶貨一哥李佳琦 直播電商的風還能吹起豬麼


羅永浩進軍直播電商其實並不意外,但他這個原因有些意外,因為一份券商的調研報告,憑老羅縱橫忽悠界這麼多年,不可能不知道券商的研報,都是些外行初級人員在各種數據和素材裡挑揀拼湊出來,所以這個由頭應該也就是老羅給自己的面子找個折。

羅永浩挑戰帶貨一哥李佳琦 直播電商的風還能吹起豬麼


不過老羅的人生軌跡,跟電商直播簡直是有著驚人的同頻,就好像是設定好的,他註定要滑入直播的漩渦。人生一出道,羅永浩就獲得了嘴炮的名號,從新東方轉行做手機,成了賣手機裡相聲說的最好的男人,可惜包袱再好也救不了錘子。後來他為微商站臺,為他人研發的特殊產品站臺,可能在這個過程中老羅發現,我自己造東西那麼費勁幹嘛,這開個直播帶貨不是水到渠成麼?

羅永浩挑戰帶貨一哥李佳琦 直播電商的風還能吹起豬麼


先放下羅永浩做電商是否能成這件事,回到直播電商本身,很多人都說,直播電商不就是個電視購物普拉斯麼?在沒太瞭解直播這件事的時候,我也是這麼想的,但仔細探究才發現真不是這麼回事。

直播電商至少是三種業態的綜合體。

第一、在故宮裡面開咖啡店,這件事前幾年早就有了,實際上直播電商就是這麼個思路。故宮的流量是有保障的,在裡面開店,只要產品不賴,轉化率也是有保障的,那麼流水就自然能夠保障。直播的邏輯就是在網上造“故宮”或者已經是線下的“故宮”,咱把它抬到線上去。

第二、家裡的老年人經常會參加一種“團購會”,比如賣保健品的,業務員把很多老年人拉到一起,先給點甜頭,然後讓大家買保健品等,還有個刺激,大大的折扣,只在這一場活動裡,過期沒有。另外還有我們在路邊等公交時經常能聽見,小店即將拆遷,所有貨品一折,最後三天,三天之後還有三天,三年了他還在呢。此前還有那個江南皮革廠倒閉了,老闆跟小姨子跑了的段子。直播實際上還有一種“限時團購特賣”的底子。

第三、大家都有印象的某某牙膏是“全國牙防組”推薦的,還有某國家頻道推出的國家品牌計劃等等,包括郭德綱最早代言一個瘦身產品還被整了,實際上直播還利用了名人的口碑,或者直播人的個人品味做產品的擔保。

所以直播電商就是“流量+限購+品味”,這三位一體的一個銷售渠道。跟電視購物實際上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直播本身是一種分銷的行為,能夠火熱起來也是由於其分銷的身份。

羅永浩挑戰帶貨一哥李佳琦 直播電商的風還能吹起豬麼


在直播之前的互聯網電商,主要還是兩種模式,一個是商家直營,一個是平臺自營。說白了就是直營店跟大商場之間的區別。隨著網購大平臺幾家江山穩固,線上流量也趨於飽和,所以催生了前幾年火熱的微商,實際上就是用代理分銷的模式,去激活所謂的“私域流量”,平臺流量見頂,只能發動群眾,吃分散在人群中的流量的紅利。不過雖然微商做的也風風火火,但礙於有些灰色地帶的東西,始終也是上不了檯面,人們對它的態度也是很曖昧。

直播行業的橫空而出,解了電商的流量之渴。電商對流量的渴望好比嗜血的鯊魚,在直播火爆之後,鯊魚就跟了上來。二者完美的結合,就形成了有別於原來商家直營和平臺自營的第三種模式——直播者帶貨,也就是代理分銷模式。

不過在這個模式中,似乎有些悖論。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產品銷售,也都是走的代理分銷模式,企業招商之後,分成區域總代理,下面有省級總代理,城市代理等等,這樣一層層下去,利用散在各地的線下流量把商品推銷出去。

電商當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所謂打掉“中間商”,去中介化之後,降低了中間成本,把利益返還給消費者,所以形成了商家直營和平臺自營兩大支柱模式。但這直播電商回到分銷代理,是不是開倒車呢?

羅永浩挑戰帶貨一哥李佳琦 直播電商的風還能吹起豬麼


任何一樣新鮮事物出來,總是有紅利的。從渠道的角度看,直播電商的確增加了中間環節,直播人要在銷售中分得利益,但其流量獲取相對容易。所以直播電商的命門就在於,直播人所分的利益,和他自身的流量之間,是否有差額。比如說以前商家直營,獲得一個流量的成本是50塊,但直播人只需要20塊,那麼商家也願意再分20塊給直播人,自己還能剩下10塊。

只要這種動態平衡在,直播電商這個帳就算的過來。

除了這個平衡的命門之外,直播電商還有個問題,就是它究竟是個誘餌、掛在驢子面前的胡蘿蔔、試用裝分發,還是個長期的銷售行為呢?

在營銷理論中,有個著名的4P:產品(product)價格(price) 渠道(place) 促銷(promotion)。直播電商究竟是渠道還是促銷?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要回到直播當中去找答案。

去看看李佳琦、薇婭這些頂級直播玩家,沒有人每天只賣一樣東西,最多隻賣同一個品類。這些直播就像一個自營超市,有個導購員不斷向你推薦衣食住行。從這個角度看,直播電商對於廠家來說,不可能是個固定渠道,因為如果只賣一樣東西,或者每天固定都賣幾樣東西,直播就沒有了新鮮感,直播人的流量也就會慢慢枯竭。

直播對於廠商來說,可能更像是一種促銷、廣告行為,並不能作為一個支柱的銷售渠道。羅永浩也說“起初我認為它是零和遊戲,不創造任何新的價值”,其實說的也沒錯,但後來他看了券商報告之後發現了什麼價值呢?

羅永浩挑戰帶貨一哥李佳琦 直播電商的風還能吹起豬麼


實際上這個價值就是對於“流量主”,也就是直播人來說,是一個流量變現的價值。這個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割韭菜也不是今天才有,流量變現所有的電商平臺都在做,但直播給了那些有流量的個人一次變現的機會。

所以本質上來看,直播電商對於廠商來說,只是多了個促銷手段而已,但對於創業者,則是前所未有的能將自身流量變現的絕佳平臺。老羅從在新東方上課開始積累流量,到後來砸冰箱,再到用砸冰箱的錘子命名手機,實際上他就是走一條吸粉和流量變現的路,在琢磨明白直播電商就是當前最佳個人流量變現平臺的時候,他動心了。

但直播電商也不是誰都能做的,李佳琦、薇婭也不是隨隨便便就拿到直播王、後的名頭。直播電商雖然不同於傳統渠道,也依然有著它深刻的邏輯。

羅永浩挑戰帶貨一哥李佳琦 直播電商的風還能吹起豬麼


首先,就是品味決定品類。讓健身教練去賣姨媽巾,讓美妝博主去賣蛋白粉,可能都是徒勞的。直播是個人流量變現的平臺,而個人流量又有著強烈的個人屬性,就是你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品味,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你只能在這個品味範圍內,去挑選品類,如果超出太多,個人流量就會失效。

其次,品類也有學問。為什麼美妝、穿搭那麼好賣,因為女人的梳妝檯、衣櫃上,永遠缺一樣東西,那就是即將要買的那樣。吃播也不錯,一日三餐,加上零食,循環往復。所以直播銷售產品對品類還是有些挑剔的,一個主播,如果總賣冰箱,可能就會破產,畢竟粉絲們買個冰箱要用五年,五年之內就跟你拜拜了。所以復購性強的,在直播平臺上才賣的好。

另外,製造衝動,是直播的催化劑。其實很多時候,直播是將消費者的主動購買變成被動購買。本來沒想買,結果看主播說的很動心,看價格很優惠,甭管需不需要,買了屯著再說。所以主播的能力就在於合理的選品之後,在直播間製造購買的衝動。都說衝動是魔鬼,但也會有上帝制約,人可以衝動,但不會衝動到花光所有積蓄買一樣東西。所以產品的價格區間、優惠力度這些都是限制衝動的要素。

最後,流量的平衡。主播在直播中創造話題,會有流量的增長,但賣了不好的產品,也面臨口碑的消耗以及流量流失。那些電商平臺可以通過打廣告的方式來去不斷的刺激流量,可主播只能通過軟性內容、社會話題來創造流量,總的來說,直播都是對主播“生命力”的一種極大的透支和消耗,起初可能是覺得自己有流量可以變現,到後來,主播可能會變成流量的“奴隸”,被流量異化了。

羅永浩挑戰帶貨一哥李佳琦 直播電商的風還能吹起豬麼


在新的互聯網時代,人人嘴裡操著一種看似高端的名詞,流量池、裂變、矩陣、變現等等,但實際上互聯網上沒有新鮮事,所出現的一切不過是人類歷史中其他模式的線上翻版,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找到其原型。

而流量這個東西,的確非常兇猛。如今的流量掠奪,讓人想起了當年在書本上看到的“圈地運動”。流量幾乎等於生產資料,約等於資本,直接影響到收益。所以各種流量工具的誕生,都是在這種嗜血的利益的驅動下,一方面把流量轉化為銷量,另一方面讓大多數人,無論是收集流量還是貢獻流量的人被流量反噬,最終成為“流量無產階級”,給那些流量巨獸貢獻一切。

如今就連文化也向流量低頭,看看各大綜藝節目中流量明星氾濫,直播網紅逆襲傳統平臺,甚至一些傳統平臺的內容都是照搬線上。過去是線上在模仿傳統,而現在是傳統在模仿直播。新鮮事物總是有趣的,但早晚有一天會有更新鮮的來替代。

回過頭來看,羅永浩做直播能成麼?短時間內靠他的人氣,賣幾個爆款是覺得沒問題的。但是羅永浩的品味,吸引的是什麼樣的人群?這些人群消費的是什麼樣的產品?這些品類的產品是否符合直播電商的規律,在重複購買、衝動消費等方面有著優勢?

羅永浩挑戰帶貨一哥李佳琦 直播電商的風還能吹起豬麼


羅永浩自己想的比我們清楚,直播電商這個風也不是第一天刮起來,豬能不能飛,就得看自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