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直播,不電商?海外的“帶貨”圈踏得進去嗎?

無直播,不電商?海外的“帶貨”圈踏得進去嗎?

近幾年直播帶貨無疑為電商帶來了嶄新的銷售模式。事實上,直播購物已有數十年的歷史,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QVC和HSN等美國電視購物公司一直通過電視購物節目向全球數百萬家庭出售服裝、首飾以及花盆等產品。只是目前這種電視購物形式過渡到了線上購物的時代。如今,隨著線上購物日益融入消費者的生活中,消費者的購買旅程可以在任何時間及地點發生。

中國掀起直播帶貨模式

在電商行業中,直播由名人或社媒網紅來展示產品,並實時回答觀眾的問題,尤其是像國內雙十一這樣重要的購物節,據瞭解,2017年,阿里巴巴天貓佔2017年中國直播收入的55%。直播購物在中國逐漸成為一個快速增長的行業,2018年本地直播有4.56億觀眾,銷售額達44億美元,同比增長37%。此外,中國每月有超過1億觀眾觀看在線視頻直播。

根據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的數據,到2022年,中國通過社交電商銷售的商品將超過4130億美元,幾乎是2017年900億美元的5倍。此前各類產品安全醜聞讓消費者對品牌和產品產生了特別的懷疑,尤其是線上的銷售。而通過視頻直播的形式讓KOL為消費者提供了更深入的產品介紹和測試,讓他們實時的、“無過濾”的環境中感到放心。直播興起提供了電子商務歷來缺乏的信任和透明度。

海外紛紛涉足直播業務

目前已有海外零售商正利用直播購物應用商店來瞄準中國消費者。Shopshops是一家全球跨境直播購物平臺,平臺主播直播分享當地海淘實時優惠信息,讓消費者跟著他們逛遍全求直接線上下單,營造了一種全新的購物體驗。

Shopshops每月為其1000名獨立用戶提供約600次直播,這些用戶平均每天在該應用上花費30分鐘,每月花費100美元進行購買。該平臺的投資方表示:“和亞洲市場的消費者一樣,海外消費者同樣渴望無縫的社交購物體驗。”

除此之外,一些時尚品牌也開始佈局直播業務。成立於2006年的Monki是一家專注於千禧一代的時尚品牌,Monki總編Nygårds表示:“敢於嘗試新事物,變得更加透明,是我們想要為客戶提供的東西。傾聽受眾的聲音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一直在尋找與受眾保持聯繫並持續進行對話的不同方式,而直播正是這一過程的重要一步。”Monki通過直播在其線下旗艦店向線上用戶交流目前的時尚趨勢、本季最愛單品以及當日著裝選擇。觀看直播的粉絲可以與主播以及其他觀眾進行互動併購買產品,這些產品會被直接添加至在線購物車中。直播是在Monki網站上進行的,而不是通過第三方應用程序進行的。為了完成結賬,買家可以離開視頻來輸入付款細節。直播結束後可以進行回放。

Monki授權了Bambuser開發的技術,該公司一家B2B移動視頻直播平臺,可將直播服務整合至企業的工作流程或移動應用中,這家瑞典初創企業還為MTV等品牌開發了直播平臺。Bambuser CEO表示:“年輕一代已經開始通過直播進行互動。而我們的工作就是讓零售商通過直播互動的方式與受眾建立聯繫。

海外直播帶貨潛力尚待開發

要讓直播購物在海外市場完全普及,社交網絡和電商網站的技術能力需要迎頭趕上。包括Monki在內的大多數應用程序都是將買家引至另一個平臺或頁面,然後必須輸入信用卡詳細信息,這破壞了其社交娛樂性。因為在美國或英國等市場,社交平臺非常注重社交化,它們往往通過媒體購買來創造收入,而不是著眼於如何將其整合到電商市場中。美國的社交網絡和購物應用在很大程度上為用戶提供了二維體驗,Instagram被消費者用來發現品牌和產品,但購物體驗仍然很侷限(Instagram的新結賬功能允許用戶在不離開應用程序的情況下購買商品,但僅限於選定的品牌)。

而科技巨頭正在再度提振,它們正試圖向海外消費者推廣直播購物。2019年5月,谷歌開始在YouTube上測試一項新功能,該功能可以在網站上播放的視頻下展示產品價格和推薦。同樣的亞馬遜也推出了Amazon Live Creator應用,讓品牌和用戶可以在該平臺上直播銷售產品。

儘管技術正在不斷成熟,但要普及直播購物所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讓海外消費者真正接受這種形式。直播購物通常被中國消費者視為一種娛樂及愛好,但這與西方截然不同,“維持信任”的挑戰依然存在。此外,中國諸多成功品牌通過大型多品牌平臺來傳播其信息,他們並不依賴於自己開發的應用程序,因為單個品牌很難憑一己之力複製這一點。

如果零售商專注於與受眾建立直接聯繫,那麼當涉及到將品牌知名度和粉絲轉化為品牌參與和銷售時,專注於海外市場的零售商們還有很多未開發的潛力。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獨家授權供稿,轉載需經雨果網授權同意。

上雨果網搜索“跨境資料庫”,領取歐美/東南亞各國市場商機、各大平臺熱銷品報告、跨境電商營銷白皮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