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马斯洛需求理论”,就明白青春期孩子为什么容易叛逆了

为什么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到了十三四岁,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仿佛一下换了个人,变成了一个喜欢和父母对着干,脾气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家伙?

在心理学中,把孩子的这一段成长时期叫做“叛逆期”。

读懂“马斯洛需求理论”,就明白青春期孩子为什么容易叛逆了

孩子进入青春期,变得叛逆不听话,一直都认为是因为孩子在长大,生理心理逐渐成熟,他们开始寻找独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但如果我们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仔细观察下儿童的成长,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叛逆不听话几乎是一种必然。


读懂“马斯洛需求理论”,就明白青春期孩子为什么容易叛逆了

什么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他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

读懂“马斯洛需求理论”,就明白青春期孩子为什么容易叛逆了

马斯洛

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需求层层递进,在第一层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需求或者说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以此类推。

读懂“马斯洛需求理论”,就明白青春期孩子为什么容易叛逆了

生理需求: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人类维持最基本生存状态的需要,包含呼吸、水、食物、睡眠、性等。


安全需求:人类对身边环境稳定、安全的需要即获得安全感的需要,包含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道德保障等。


情感和归属需求:人类渴望得到他人或集体的认可、理解、关心、照顾、支持、接纳、尊敬等相对于生理需求的心理需求,包含友情、爱情等。


尊重需求:人类得到他人尊重也有能力自我尊重的需求,包含信心、成就,自我尊重、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

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即渴望成功,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发挥价值的需求,包含问题解决能力、接受现实能力、创造力、道德等。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

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

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读懂“马斯洛需求理论”,就明白青春期孩子为什么容易叛逆了

孩子生长发育,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需求层次不同

1)0—2岁,以生理需求为主。

刚出生的孩子首要任务是生存下去,所以以人类基本需求为主。

于是,这一年龄段谁抚养他变与谁更亲近,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会一直哭着要妈妈或者奶奶。

在现实中,奶奶带大,他便跟奶奶亲,妈妈带大,他便跟妈妈亲,孩子由谁带大,他就跟谁亲。这是由最基本的生理满足获得亲情关系。

读懂“马斯洛需求理论”,就明白青春期孩子为什么容易叛逆了

2)2—7岁,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出现。

随着孩子长大,接触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不再是襁褓中的孩子。

到2岁左右,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育,他们开始可以走了,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了,接触更多的新事物了。离开熟悉的环境,走到外面,面对未知世界,孩子对安全感开始重视了。

当他们走到户外时,他们喜欢粘着父母,缠着父母,一步不离。遇到危险就喊他最亲近的人的名字来保护自己。对于他们特别喜欢的爸爸妈妈,他们会霸占他们,不喜欢别人碰TA。会强调是我的爸爸妈妈,同时会特别黏家长以获得关爱和照顾。

读懂“马斯洛需求理论”,就明白青春期孩子为什么容易叛逆了

2-7岁因为他们开始认识到我与别人的不同,于是产生了归属需求,我是属于哪一类的。你会经常听到小朋友们喜欢攀比,我爸爸怎样,我妈妈怎样,其实是他们把自己跟爸爸妈妈绑定在一起,说爸爸妈妈厉害就是说自己厉害。


3)7—12岁,情感和归属需求开始加强,尊重需求开始觉醒。

在7岁以前,孩子以家庭为中心;而7岁以后,孩子开始以学校、朋友为中心。

同时随着身体和智力的发育,孩子们开始觉得自己跟以前不一样了,能对自己负责了,他们的心理重心开始转入了到了社交需求。

读懂“马斯洛需求理论”,就明白青春期孩子为什么容易叛逆了

同时因为社交活动的增加,需要他们开始处理人际关系,而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是尊重,于是他们对尊重的需求开始觉醒。

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互尊重。当他们在朋友学校中体会到了被尊重的快感,回到家后他们同样有着被尊重的需求。

而这时候家长还沉醉于以前命令式的管教,没有尊重孩子。孩子在家的尊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自然而然的开始对父母产生意见。于是开始顶撞父母,不听父母的。

但是因为这时候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能力,所以即使抵抗也会被父母打压下去。

读懂“马斯洛需求理论”,就明白青春期孩子为什么容易叛逆了

4)12—20岁,尊重需求强烈,自我实现需求强烈。

这时候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逐渐成熟,不需要父母保护甚至不需要父母提供生理需求。

看看学校里的小混混,他们勒索学生,打架斗殴。可以说这时候的孩子已经可以不必再必须依靠父母来保护和养活自己。因此这时候孩子对父母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已经降到很低。

而这时候父母意识不到孩子的这些需求变化,还继续对孩子采取高压管制措施,那么孩子的这些需求只能从别的地方得到满足。

读懂“马斯洛需求理论”,就明白青春期孩子为什么容易叛逆了

成绩好的孩子还能通过学习成绩来获得尊重,而成绩差的孩子只能通过上网,早恋,加入各种小团体(比如黑社会)获得尊重,获得归属感。

同时因为孩子对父母依赖性的降低,他们也就越发不能容忍父母对自己的不尊重,开始对抗父母,严重的甚至殴打父母。

这时候,孩子就成了父母眼中的“不听话”、“叛逆”了。


读懂“马斯洛需求理论”,就明白青春期孩子为什么容易叛逆了

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孩子的成长,我们就能更理解孩子20岁前的言行举止。

通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时期孩子的需求重点,也很好的解释了孩子为什么容易在青春期叛逆。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孩子更高层次的需求在父母这里得不到满足,因而不得不转而从别的地方获得。

所以说,孩子的叛逆是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吃喝,而忽视孩子精神层次的需求造成的。

读懂“马斯洛需求理论”,就明白青春期孩子为什么容易叛逆了

很多孩子渴望关注,渴望陪伴,渴望交流,渴望赏识,这些无形的精神渴求,很容被忽视。孩子有时的叛逆行为,往往是有原因的,很多时候,恰恰是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

平时,我们常常纠结于孩子行为的表面,而忽略了表面背后,内心真实存在的动机。作为父母,我们更需要细心洞察,尽量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精神需求。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满足孩子的精神层次需求呢?

沟通!正向的沟通!

读懂“马斯洛需求理论”,就明白青春期孩子为什么容易叛逆了

1、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

中国的家长们喜欢做主包办,劳心劳力的结果,却往往是不被理解,甚至还要收到埋怨。

家长们自以为替孩子考虑,实质上是选择权的剥夺,更是一种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最直接的表现。

因此,家长一定要记住:“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要交流不要专制,要沟通不要独裁”。

2、不要在饭桌上教育孩子

原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是件温馨愉快的事,即使你不言我不语,也不会觉得尴尬。

然而不少家长却喜欢趁着吃饭时间,对孩子或是问东问西,或是大讲道理,一番说教,或是不断责备。

没有哪个孩子喜欢饭桌教育,在这个时间点对孩子说教,不但不能让孩子更听话,反而会让孩子更叛逆。

在饭桌上,适合最简单的交谈。想要孩子多主动和父母说话,就要营造说话的愉快氛围。

不妨跟孩子一起分享他学校发生的好玩的事情,这会带动孩子的快乐情绪,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或是,问问孩子今天的安排。最重要的,多去真诚地了解孩子的感受。

3、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

有研究表明,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是最能够体现平等原则的沟通手段。

“倾听是家长的必备技能”,但能实现倾听的前提,一定是家长能够得取得孩子的信任。

只有以信任为前提,孩子才肯向家长倾诉,家长才有倾听的机会,才能走进孩子内心世界。


家长一定要相信:孩子不会百分百都是错,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讲理的。

只要有方法,就一定能够和青春期的孩子进行很好的沟通,并给他们进行正确引导。

现在关注我私信回复 “领课”,即可免费领取《正确引导青春期孩子成长》课程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