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次疫情你如何看待生命,健康,自由?

隴中後山人


這次疫情,讓我們見識了病毒的無情,許多家庭幾乎很短時間失去數位親人,甚至全家都罹難。我們無法感同身受,只是覺得生命無常。

同時,在和家人前所未有的長時間相處過程中,也更加珍視親情,意識到以前忽視的東西,一家人齊齊整整才是真的幸福。

另外,一切以健康最大!這是最真切的體會。


欣然而至於


沒有什麼可以比得過健康更加重要。

相信這次疫情會對很多人有觸動,也算是給大家一個冷靜思考,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

平日裡大家都忙忙碌碌,又有幾個人能真正關心自己,從內心深處拷問自己,這就是我自己想要的生活嗎。我們都在忙著工作奔波,慢慢就忽視了對父母的關心,對子女的照顧,總是在說自己很忙,忙完這段時間以後我再去怎樣怎樣之類的。後來就沒了下文。

就像是我們總說沒有假期,沒有時間,但遇到今年的疫情之後,你不是也只能呆在家裡嗎,所以說很多時候就是自己給自己找藉口。

當然每個人的人生觀不一樣,也無所謂對與錯,只要是自己選擇的就要無怨無悔,選擇努力工作肯定是要犧牲自己與家人團聚的時間,選擇多陪伴家人可能有些工作我們就只能放棄。

但是相對來說健康與自由是最重要的,這是基礎,沒有了健康與自由其他的一切都沒有任何意義。


瓜中甘


你好,我來回答你,通過這次疫情感悟到生命的可貴,感慨生命的脆弱,生在這個大自然的環境下,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發生天災生禍,更不知道生命什麼時候受到危害危險,對於我們來說珍惜生命是多麼的重要。

珍惜生命也要有一個好的健康身體,否則一切都是浮雲,那麼我們要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每天早起早睡,不熬夜,鍛鍊身體,均衡健康營養,提高免疫力來抵抗疾病,有了養生的觀念,才能調理好健康的身體。

當我們的身體健康了,就能自由自在享受生活美好,前提是在法制允許下的範圍自由,沒有險情疫情下自由,這次疫情感慨萬幹,體會到祖國是多

麼的強大,當疫情危脅到人的生命時,祖國一聲令下封城,封路,封鎮,封村,全國人民聽黨號召宅在家中,雖然憋悶煩躁,失去了自由,但看看前線為疫情奮鬥,冒著生命危險的白醫天使們,我們又算得了什麼。

感謝祖國!感謝所有為疫情奉獻的人們!我為生在這樣的祖國而驕傲。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迎接春暖花開!


彩雲生活記錄


疫情結束,我想再買一對婚戒,或者和全家拍組全家福。第一次經歷因躲避疫情的居家隔離,每天睜眼第一件事是翻看滾動的新聞,眼看全國確診病例的數字從峰值到個例,到現在所在城市連續十多日“零”確診。

“武漢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意大利羅馬A線地鐵站Re di Roma附近的小區,響起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這次疫情,有太多感恩。感恩勇敢的武漢人民,感恩所有醫護人員和一線工作者,感恩我生在如此強大的祖國…也感恩,生活在有愛的家庭。

疫情對我們來說是教訓,或者又是一種重生。是該重新思考和反思如何更好的生活。曾從未想過自由的呼吸是如此奢侈。想當然的揮霍健康,任性的透支彼此的信任和感情,是多麼無知。

現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走到戶外摘掉口罩,張開雙臂擁抱陽光,自由的呼吸。緊握住和你握在一起的手,是愛人、是孩子又或是父母……

樓下的草坪已長出嫩芽,迎春花也是一片金黃,春天在招手,種下的希望種子正在發芽。



圈裡的城市生活


作為一名幼師,對這場疫情感觸頗深。因為這場疫情,我度過了當老師以來最長的一個寒假,也是一年中陪伴自己孩子最多的一段時間。

什麼是生命,什麼是健康,什麼是自由?在這場全民抗疫中,太多人各行各業有不同的解答。在不可逆反的生命面前,健康顯的那麼重要,而個人的自由就要放在最低層。而有一些群體,卻必須捨棄個人感受去為了我們而努力,比如警察,比如醫護。這些人看起來不在乎自己的生命,看起來不在乎自己的健康,但是這一切的“看起來”卻是他們最有擔當的行為。

作為幼師,每天我都會絞盡腦汁的安排一些居家小遊戲,自理能力小活動,發送到班級群裡,不是說希望孩子們可以學會什麼,而是希望孩子們可以在家長感受到老師的愛,也希望家長們能和孩子一起增進健康。

我是一名幼師,曾經也是一名護士,看到了太多生命的脆弱猝不及防,看到了太多躺在醫院裡的人對外面自由世界的渴望。面對生命,我們更多的應是敬畏和珍惜。而現在我是一名幼師,看到那一張張稚嫩的小臉,卻必須要躲藏在口罩後面,心裡特別難過,孩子們除了要學習行為習慣,現在還要學習七步洗手法,正確佩戴口罩,三四歲的娃娃和我說,遊媽媽我很想你啊,可是外面有病毒,我出不去啊。作為老師,聽了孩子們說出這樣的話,心如刀絞,我都哭了。真的真的希望大家通過這場疫情,都多一些擔當,多一些反思,多一份責任,也多一份希望和信心,遊媽媽期盼著,大家都能摘下口罩,和我的孩子們自由奔跑,平安擁抱!!





貧嘴遊大媽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是當生命與信仰發生不可調和的衝突時,有人的選擇,為了人類解放的崇高信仰,可以捨棄生命,喚醒更多被壓迫的人民站起來爭取自由。

時過境遷,前輩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的和平與發展。我們需要重新審視生命,健康和自由的意義和價值定位。

生命是個體存在的前提,是一切自然活動和社會活動的基礎,沒有生命,其他無從談起。健康提升生命的質量,自由拓寬生命的廣度和深度,三者相得益彰,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看看世界,聽聽世界,讓我們的腳步走的更遠,探尋世界的奧秘。

來勢洶洶的疫情,讓2020年許多中國人疲憊一年之後想要團聚放鬆一洗塵埃的熱望落了空,大家心急如焚,盼望疫情快點結束,被禁錮的身體和腳步,前所未有的體驗了失去自由的痛苦。但是,想到武漢,那個曾經繁華熱鬧的大都市,正在遭受的苦難,追著殯儀車想送媽媽最後一程的女孩,九十歲高齡的老母親顫巍巍為感染住院的兒子留下500元生活費,此生能否再續母子緣的疼痛讓老母親的心碎成了片片…生前治病救人的院長劉智明心感染逝世,孤零零一輛通往殯儀館的救護車時院長在世間的最後一程,身後是他身穿防護服哭的聲嘶力竭的愛人,那位還美來得及給愛人披上婚紗的彭銀華醫生,風華正茂得夏思思醫生…,那位除夕夜父母高堂團聚其樂融通幾天後卻全家感染離世的導演 常凱…,盛世慘劇,更讓人心痛唏噓,被禁錮了兩個月自由的人們,短暫的自由是為了給生命保駕護航,有什麼不能理解的呢?如果再不醒悟,再不無動於衷,那麼悲劇會以更慘烈的方式更大頻次的上演。

這是大自然敲響的警鐘,人類不要夜郎自大認為自己是萬物之靈,自然界一切生命都需要被尊重,我們需要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關注健康,定義自由的界限。





王如娃律師


新冠病毒的爆發,只是將我們生活中可能的危險加粗,大寫,集中推到眼前,彷彿觸手可及。隨著感染人數的增加,“肉眼可見”的“可以衡量”,所以更加容易引發焦慮。

事實上,生活中的危險,從來都在。

幸運的是,無論外界如何變化,我們總是有選擇的。

我們總是有選擇如何面對的自由。

關於這次疫情,我想分享三點:

第一:新冠病毒之所以可怕,是因為現在沒有針對它的特效藥。

也就是說:(幾乎是)無藥可治。

即使確診病毒,只要還沒有出現嚴重的症狀,我們就沒什麼能“治”的。

輕症病人在確診之後(如果你在醫院充滿病毒的閉塞環境裡沒有被傳染到更嚴重的病毒的話),醫生會囑咐回家隔離,多休息,加強營養,調動抵抗力,爭取自愈。

如果出現了呼吸困難等重症,醫院的處理是“對症療法”,也就是“出現什麼症狀,就緩解什麼症狀”,缺水了就補液,缺氧就吸氧,發燒就退燒,呼吸不暢上呼吸機……是一種“對應方式”,而不是主動的治療。(以上醫院處理方式經過武漢一線醫生確認)

總的來說,最終結果,還是靠每個人自己的抵抗力。

所以,只要你沒有出現心力衰竭,呼吸困難等等嚴重的症狀,確不確診,去不去醫院,其實區別不大(當然是在做好隔離和防護的大前提下,這個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就不重複提了)。

面對同樣的環境,同樣的防護,有人感染了病毒,有人沒感染;感染了同樣的病毒,有人很快痊癒,有人不治而亡。

甚至出現了“傳染源”並未發病,但是被傳染者病情嚴重的案例。

病毒面前人人“不平等”。

起決定作用的,不是病毒,而是我們的抵抗力。

第二,積極樂觀可以提高抵抗力。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戴維斯博士做過一個實驗:

尋找52名同齡志願者,均接種預防流感病毒的疫苗,然後將他們分為兩組,要求他們在一段時間內,一組記錄下自己最快樂的事情,而另外一組則專門記錄自己最為悲傷沮喪的事情。

研究結束之後分別檢查兩組人員流感病毒抗體含量,發現,第一組“記錄快樂事情”的志願者的抗體含量遠遠高於“記錄悲傷事情”的志願者。

背後原因是:大腦皮層有一種名為皮質醇的物質,也被稱為“壓力荷爾蒙”,會隨著我們感受到的壓力增加,它會降低免疫體系效能,也就是降低免疫力。

但是積極情緒會減少壓力荷爾蒙,從而保護我們的免疫力,讓樂觀者生活得更加健康。

第三,讓自己開心,是“最優”選。

我們和病毒的故事,只有三種可能的結局:

1、沒有感染

2、感染病毒,但是治癒了

3、感染病毒,死亡

第一種情況,我們最終沒有感染病毒,那麼如果之前有焦慮擔心,甚至因此影響正常生活和周圍人的情緒,那就“虧了”。

我們付出那麼多能量擔心的是一件“根本沒發生的事”,白白耗費精力,降低生活質量。

反過來說,如果在疫情傳播期間,能夠每天做到讓自己精神愉悅,保持樂觀,而最後我們又沒有傳上病毒,那麼過程是美好的,結局也是美好的,皆大歡喜。

第二種情況,染上了病毒,但是最終治癒了。

積極樂觀,能夠幫助我們提升免疫力,最終而愈,過程是美好的,結果也是美好的。

過分擔心焦慮,會降低抵抗力,反而不利於治療。

第三種情況,我們染上病毒,並且最終死亡。

如果一定會離開這個世界,你希望最後的一段時光是緊張焦慮沮喪的,還是開心積極樂觀的?

如果生命一定會結束,那麼開心的時間越多,生命質量越高,活得越“值”。

反過來說,如果充滿緊張焦慮沮喪的走向死亡,豈不是把活著的時間也浪費掉了。

我想說的結論是:無論我們跟病毒之間最終是什麼關係,在疫情傳播階段能讓自己保持一個好心情,都是隻賺不賠的買賣。

從來都有兩個世界:一個是外部的客觀世界,一個是內在的主觀世界。

外部世界,瘟疫擴散,病毒頻發,人心惶惶,我們無能為力;但是在內心的主觀世界,如何看待這些事情,以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我們總是有選擇的。

扛起這份選擇權,為自己負責任,不僅是阿Q精神似的自我安慰,也是實實在在的為自己增加抵抗力。

病毒會改變很多,但是也有很多改變不了的。

病毒讓我們沒法回家看媽媽,但是無法阻斷和家人之間的情感;

病毒讓我們沒法出門見朋友,但是跟朋友的情感互動依然可以溫暖心靈;

病毒讓我們沒法上街買面膜,但是規律的作息和適當的鍛鍊,一樣可以幫我們把皮膚變得更好;

病毒讓我們沒法帶孩子出去玩兒,但是親子間的親密聯結和縱情歡樂,也可以充滿方寸之間。(順便提醒一下,如果想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每天陪她玩遊戲簡直事半功倍。“笑”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身體健康功效卓著,這裡不展開說了。)

病毒可以改變很多,但是病毒永遠沒有辦法改變我們的感受。

其實,你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

在我們的一生中,同樣風險環伺,意外頻出。

只是因為沒有播報,沒有實時監控,也沒有數量統計,所以無法預防,無法做出準備而已。

如果說每個人的一生,終極目標都是為了追求幸福的話,那跟我們現在的情況真的非常相似。

第一,病毒沒有特效藥,我們每個人的幸福也沒有“特效藥”。

沒有一種方法是能夠保證讓我們得到幸福的。

工作/金錢/健康/婚姻,沒有哪一個是幸福的保障。我們身邊有很多例子是擁有這些卻不幸福的。

幸福是一種感受,而不是某一個具體的標準,當我們感覺到幸福的時候才叫幸福。

所以我們會看到幸福快樂的快遞小哥和充滿憂患的億萬富翁。

它們之間的區別,不僅僅是擁有的財富,更重要的是對生活的態度。

第二,積極樂觀能提高免疫力,積極樂觀也能提高幸福指數。

幸福是主觀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如果說幸福有什麼特徵的話,我想“笑”或者“開心”算一個。

如果一個人從來不開心,很難定義他是幸福的。在我們發自內心的笑的那一刻,就是幸福的。

不需要完美的婚姻,不需要鉅額財富,不需要孩子作業寫完,甚至不需要身體健康,只要能夠發自內心的開懷大笑,無論是1分鐘,2分鐘,5分鐘,還是10分鐘,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就已經是幸福的。我們有限的人生中,幸福的時間就多了2分鐘,5分鐘,或者10分鐘。

量變引起質變。

所以,積極樂觀能夠提升我們的幸福指數。

第三,我們和病毒的結局可能有三種。

人生的結局只有毫無爭議的一種——死亡。

生命本身就只是一個過程。如何度過一生才能在死亡的時候沒有遺憾呢?

很多人給出了很多答案,但是我想,最重要的是思考一下自己的答案。甚至,答案也不是那麼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思考的過程”。

問自己的心。

就如同,如果遊樂場一定會關門,如何離開才能夠不留遺憾呢?

我的答案是曾經盡情的玩過每一個娛樂項目,恣意流汗大笑,在離開遊樂場的時候就能夠坦然接受。

無論疫情會持續多久,都只是我們人生中非常短暫的一個階段而已。

如果疫情過後才能安心;疫情過後才能好好陪孩子;疫情過後才能孝順父母;疫情過後才能對自己好一些;疫情過後才敢放鬆……那可能永遠也不會做到。

因為對待生活中的其他困難和風險,你的態度可能是一樣的:孩子學習太費勁了,等他考上大學我才能安心;父母價值觀我不能接受,等他們改變了,我才能跟他們和諧相處;最近工作太忙了,等忙過這陣兒,我再找機會放鬆;家裡經濟不寬裕,等收入增加了,再對自己好一點兒……

有本書對於兩種人生有一個有趣的比喻:潛水模式和旅行模式。

一種人生模式是潛水模式。就是他日常的生活像是在水裡憋氣,承擔著很大的壓力,他所有的人生目標都是等到浮出水面的那一刻。

用很多痛苦的忍耐,去交換一個可能的快樂的結果。

他的每一個當下都是痛苦的憋在水裡。

另外一種人生是旅行模式。

從計劃,做準備,出發,到達,遊覽,返回的每一步,都是享受。每一刻,都很愉悅。

雖然也有目的,但是並不需要經歷壓抑、痛苦的忍受。

你的人生是哪一種呢?

必須達到某個標準,才能開始享受,還是無論發生什麼,都去享受呢?

疫情階段,你的生活就是答案。

你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

不如就從明天開始,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

讓自己在疫情結束的時候,覺得沒有虛度時光的事,

讓自己在人生結束的時候,覺得不遺憾的事。


為菏來


前天看了央視報道的一條抗疫新聞,令人感慨萬千,外地的一醫療小組竭盡全力搶救,把一瀕臨死亡的危重病人從死神手裡拉了回來,當記者詢問大夫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他完成這一看似幾乎完成不了的工作時,大夫閃著淚眼說道,我沒想別的,我只是想,如果我把他的生命留住了,他今年就還能看到武漢盛開的櫻花,櫻花太美了……

是啊,人的生命是多麼的寶貴啊,失去了,冬去春來,花開花落,冷暖怎相知。經歷這次疫情,很多人也許和我一樣感懷,在生命之前,什麼事都是小事。

我知道,疫霾必將散去,生活終將回歸平靜,經歷了這一段令人刻骨銘心的不凡日子,我將更加珍惜這重回的歲月靜好,那習習柔風,湘江上微瀾的波光,還有匆匆而去的人流,都是生命賦予我們的無盡寶藏。 當歲月一切迴歸靜好,我將更加珍惜生命中相知相親相愛的人,多給遠方年邁的父母幾個電話,嘮叨就是綿綿不盡的親情,閒來和久未謀面的同窗發友侃侃大山,家鄉兒時砸了顆慄球到頭上的板栗樹是否還在?為自己付出了一分分溫情的人,是否該用滾燙的感恩情愫、細膩的絲絲關懷去回饋,在這生命之火仍在熊熊燃燒之時?

當歲月一切迴歸靜好,久已塵封的鍛鍊小器材該出爐了。新冠走,良弓絕不能雪藏。免疫力無疑是生命的磨石,看看抗疫英雄鍾南山吧,八十高齡逆行武漢,新冠病毒又奈之何?不就是鍾老身上那虎虎有眼的腹肌嗎?

當然,我還要去遠方,在行走的腳步中,去放飛心中的理想和自由……


電視湘兵


2020年初,隨著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全國爆發,國人暫時失去了自由,不得不被迫隔離,閉門不出,也因此改變了無數人本來的生活軌跡。

在疫情爆發的前不久,據國家相關部門出爐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19年的GDP總值已經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也已突破了1萬美元。國家富裕百姓有錢,可是沒了健康,沒了自由,要錢有何用?你想周遊列國,想踏遍祖國的千山萬水,想吃山珍海味,吃遍每個城市的特色小吃,沒了這兩種東西,也只能是“想想”。

相信經過這次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錯誤認知,當然也包括我。生命只有一次,難能可貴,我們應該心生敬畏,敬畏生命,敬畏一切生靈。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健康是最大的財富,只有健康的活著,才能自由。



楊開心happy


生命是第一位的,有了生命才有後面的一切。生命是脆弱的,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多少生命瞬間按下暫停鍵。生命歸零,讓人惋惜、痛心。

有了生命,但是健康受損,生活的質量也就會大大打了折扣。但還是有句老話“好死不如賴活”,畢竟,只要活著,總有機會。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也許不遠的將來,就有各種特效藥問世,健康的恢復還是有那麼一絲絲希望。希望是一座燈塔,讓人看到那盞燈,心裡就會有盼望。

功名利祿、升官發財,在突然按下的暫停鍵前,顯得多麼的虛無縹緲。其實要看透這生活的本質,延展生命的價值,並不是那麼的容易。所以也才會有紅樓夢中傳唱至今的“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看透生命的本質,追求生命的價值,是一生的必修課。年輕時候,常會意氣風發,感覺世界在自己手中,為我所用,為所欲為,不懂得敬畏生命。中年之後開始吃細糧,腳步慢了下來,開始學會思考,開始慢慢品味生活,逐步去發掘自己來這個世界最終想要的是什麼,所以古人總結了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年紀再大些,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終會看透世間煩擾事,脫胎換骨開啟新的心境。能想明白的人是有福的!

好好的活著,健康的活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初心,不忘本意,常想一二,量體裁衣,保持一顆善良有愛的心,到生命暫停的那一天,依然有人戀想,有人記得,那麼你還會繼續活在這個世界,雖然是在不同的空間和維度裡。

很喜歡《尋夢環遊記》裡的故事,生命的最終消亡是這個世界再也沒有人記得你來過,再也沒有人會想起你,那才是生命真正的死亡。

當代詩人臧克家在紀念魯迅逝世十三週年寫的一首抒情詩:“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我想這就是生命的價值吧!

當生命的帷幕拉下的時候,希望我們都能坦然的說:謝謝這個世界,我曾經來過,也認真的活過!

敬畏生命,熱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