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年前你穿不起的機能風,現在為何變得如此「廉價」?

兩三年前你穿不起的機能風,現在為何變得如此「廉價」?

Text / Shady

Editor / Shady

恐怕在半年以前,沒有人能想到在Errolson Hugh結束同NikeLab的合作後會發生怎樣的事情。2018年7月13日,法國知名DJ Teki Latex於Twitter首度爆料,經由Errolson Hugh操刀的NikeLab ACG系列即將終結,NSW版本的ACG系列產品將在同期上線。隨後,Errolson Hugh本人轉發了這條推文,並表示2018FW將是最後一季度的合作產品。無可厚非的是,Errolson同NikeLab的合作企劃亦刷新了大眾於Sneaker及潮流領域的認知。事實證明,當你現在在電商平臺搜索「機能」二字的時候,不難發現諸多國內的潮流品牌均為自己的產品打上了機能的標籤。是的,我們暫且不提關於Errolson Hugh所痴迷的賽博朋克的種種,即便多少有些東施效顰的味道,但是不少所謂的潮流品牌早已在自家產品上大刀闊斧地進行這樣的改革。就像現在你所看到的,針織材質縮腿褲與棒球夾克的搭配早已成為了過去時,梭織、功能性面料、壓膠工藝、立體剪裁等等成為了主流的產品元素。也便是在這兩年間,大眾範圍內的潮流愛好者早已將「機能風」掛在了嘴邊,並且沉醉於其中。或許有人還在將這種現象詬病於跟風,但事實證明,在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此刻,Nike也已將這種風格融入到了自家的產品矩陣之中。而這種現象,在Errolson Hugh結束同NikeLab的合作後,尤為明顯。

不死的武士


兩三年前你穿不起的機能風,現在為何變得如此「廉價」?

Errolson Hugh

時間回到北京時間2014年12月9日,Nike於這一天宣佈ACG系列正式迴歸,且被歸入同年建立的NikeLab系列,此次迴歸最大的噱頭莫過於Errolson Hugh的操刀設計。或許在今天來看,NikeLab同Errolson Hugh的合作絕對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Errolson Hugh本人曾這樣表達過ACRONYM品牌誕生以及產品設計的初衷:「我們生活在一個十分成熟且發達的社會中,但現在大部分的服裝並沒有解決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有趣的是,ACRONYM成立時所關注的這些事情,在今天人們也開始意識到了。我還記得當ACRONYM剛剛開始的時候,人們總會說,我為什麼需要這個?」無可厚非的是,Errolson Hugh的ACRONYM再或是昔日的NikeLab ACG,除去為人們提供一種全新的穿搭風格之外,更為消費者或是潮流愛好者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前衛的服飾消費選擇,更或是消費「理念」。也就像所有人所看到的,相比較於ACRONYM的高昂定價,除去二級市場溢價現象,NikeLab ACG的價格亦相對親民。誠然,就我們今日的議題而言,當我們在談論「機能風」是否變得「廉價」的時候,似乎還有一個更好的詞語得以以另一種方式詮釋這種現象——「平民化」。眾所周知,Errolson Hugh操刀打造的NikeLab ACG的系列於後期被人詬病以沒有新意,相似風格的產品似乎再也刺激不了口味刁鑽的潮流愛好者,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是Errolson Hugh本人的原因。


兩三年前你穿不起的機能風,現在為何變得如此「廉價」?

NikeLab ACG

Errolson Hugh曾這樣回憶起他同NikeLab的合作——在與NikeLab的第一次會議上,他這樣說道:「你知道我們不只是要給這些鞋子換一種顏色,對吧?」NikeLab的負責人告訴他「當然,這是你來這裡的原因。」無疑,無論是NikeLab ACG系列再或是ACRONYM同NikeLab所攜手打造的諸多合作鞋款,Errolson Hugh始終在貫徹著一件事情暨在服裝產品方面近乎偏執的追求面料、材質、功能性、穿著體驗等等,而並非追求頻繁地改變造型設計。更可貴的,是在於他將這種理念和初衷堅持了下去。是的,從二級市場炒賣價格來看,昔日的NikeLab ACG系列確實是在走下坡路的,從伊始幾季的「高價難求」再到現在幾季的「低於原價」,似乎這般於昔日掀起狂熱「機能風」風潮的產品早已隕落,ACRONYM x NikeLab的鞋類聯名同樣如此,但你一定要知道,它們正在以另一種方式起死回生。

NikeLab

完美的試驗場


兩三年前你穿不起的機能風,現在為何變得如此「廉價」?

R.T. x NikeLab

如果你對NikeLab的產品規劃有些瞭解,那麼或許你會知道接下來我要說的是什麼。2014年NikeLab成立初期,Nike CEO Mark Parker曾對NikeLab進行了這樣的定義——「NikeLab將同全球範圍內的,包含建築師、時裝設計師、藝術家進行合作,使得這個平臺為頂級產品提供一種前所未有的凝聚力。與此同時,NikeLab還將將產品塑造至生活與文化層面,在產品功能性與其背後文化故事的共同作用下,NikeLab產品會帶來極強的感染力。」無可厚非的是,從NikeLab誕生以來,其總是不斷地發佈聯名企劃,暫且不提我們今天在討論的Errolson Hugh,包含Balmain創意總監Olivier Rousteing、Burberry創意總監Riccardo Tisci、Dior Homme創意總監Kim Jones、設計師、ACRONYM主要造型師Johanna F.Schneider、UNDERCOVER創始人Jun Takahashi、ALYX主理人Matthew M Williams...都與NikeLab有過合作系列,無疑,自Sneakerhead再或是潮流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些聯名企劃的對象多是些耳熟能詳的名字,

但是有沒有人想過,在普通消費者眼中,這類聯名企劃究竟意味著什麼?


兩三年前你穿不起的機能風,現在為何變得如此「廉價」?

Olivier Rousteing x NikeLab

此前,我們曾就美國市場分析機構NDP Group公佈的「2018年美國地區最暢銷運動鞋Top 10名單」進行分析,發佈了名為「你深愛的球鞋,在別人眼裡不值一提」一文。就像文中所提及的,似乎令所有Sneakerhead大吃一驚的是,位列銷售榜單的並非是我們熟知的Air Jordan 1再或是Yeezy,而是一雙再普通不過的低端鞋款,Nike Tanjun。好了,所有人都知道Nike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商人,而他所做的一切,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大部分事情,無非是為了生意。迴歸正題,NikeLab不斷攜手時尚設計師、品牌主理人推出產品無外乎得到了兩個益處——其一便是如同Mark Parker所表述的,通過將產品塑造至生活與文化層面,以此增強產品感染力,從而不斷提升品牌形象;另一方面,NikeLab的存在,實打實地更像是一個實驗場。

誰才是選擇者?

兩三年前你穿不起的機能風,現在為何變得如此「廉價」?

A-COLD-WALL x NikeLab

我們要知道,無論是Matthew M Williams和他的MMW x NikeLab、Riccardo Tisci和他的R.T. x NikeLab,再或是其他的什麼合作企劃,Nike想要憑藉於此滲透或是觸及的人群,絕不是如你我這樣的消費者。眾所周知,就像我們此前說過的,相比較於Balmain、Burberry高昂售價的單品,設計師同NikeLab的聯名合作無疑是以低姿態呈現在了消費者面前,我們得到的益處十分明朗——你看,Nike真的是個很厲害的品牌,他和那樣的品牌設計師聯名了,賣的也不貴!

而藉由你我發出這樣的慶幸之後,Nike也開始要幹一些更商業化的事情了。

舉一個最近的例子。2018年年底,NikeLab攜手Samuel Ross推出了A-COLD-WALL x NikeLab系列產品,在此次合作中,除去Air Force 1 Low之外,Nike Zoom Vomero+5亦是格外引人矚目。而也正是此次聯名合作之後,Nike開始為Nike Zoom Vomero 5推出諸多大貨配色。沒錯,這樣的現象你看到了無數次,甚至於在現在你還能在NikeStore上找到一雙同昔日Supreme x Nike Air Max 98配色十分相近的,大貨版本Air Max 98。

兩三年前你穿不起的機能風,現在為何變得如此「廉價」?

這並不是Supreme聯名版本的Air Max 98

至於我們此次的主角,Errolson Hugh與他的NikeLab ACG,也著實走到了這一步。前兩天,筆者百無聊賴的翻看了NikeStore,除去看到上架依舊且還未售罄的最後一季NikeLab ACG之外,亦看到了很多全新的Nike ACG產品。誠如我們此前所提到的,在此前Errolson Hugh及NikeLab ACG宣佈終結的時候,Nike亦宣佈ACG系列將併入NSW,而在這個系列企劃之中,我們亦看到了不少相似的產品——以此前備受玩家追捧的NikeLab ACG工裝長褲為例,在今日的Nike ACG產品中亦出現了類似的產品——大口袋、拉鍊、特殊材質,而它的售價亦為1299RMB,比此前動輒1599RMB售價的「原版」,著實便宜了些許;與此同時,今日的ACG亦同樣推出了GORE-TEX夾克,至於造型效果亦不乏Errolson Hugh的痕跡。

兩三年前你穿不起的機能風,現在為何變得如此「廉價」?

不難看出一些此前原版NikeLab ACG的痕跡

是的,就今天我們討論的「平民化」主題而言,似乎並不僅僅侷限於「機能風」這一領域。我們始終要知道,一種風格再或是潮流的盛行,絕非是僅僅靠消費者「跟風」可以完美解釋的。就像在2018年,YEEZY系列迎來井噴發售,當人們在說Kanye West是一個精明的商人的時候,卻似乎忘記了早在幾年前,adidas便憑藉NMD進行過類似的市場策略。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都發現了這樣的規律,但卻仍舊樂於在這種「規則」之中,隨風前行。

13年前的經典電影「The Devil Wears Prada」曾有著這樣的橋段——主角看見「女魔頭」主編對兩條顏色相近的腰帶苦惱不已的時候,發出了頗顯不屑與不理解的笑聲。隨後「女魔頭」指著她身上的那件靛藍色毛衣這樣告訴她「設計師從千萬種顏色出選出這個顏色,將它送到了萬人矚目的時裝週,隨後部分奢侈品、時尚品牌開始紛紛效仿,再過一段時間,快時尚品牌將它照搬原樣,放進了自己的產品線裡,隨後你們便將它放進了自己的購物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