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附子中毒,要注意這5個方面


防止附子中毒,要注意這5個方面

導讀:能被稱為“中藥四大主藥(人參、石膏、大黃、附子)”之一,可見附子在中醫藥的地位非同一般,究其因,則源於其獨特而顯著的功效。但是此味藥的使用應當引起各位臨床醫家的注意,因為稍有不慎可能會出現中毒的反應。中毒的原因在哪?作者結合多年臨床經驗,找到了五個原因。


附子中毒五因瑣談

作者/崔桂波


餘初涉醫林,屢用附子方於內科雜證,獲驗不少,教訓頗多。今結合有記錄的附子中毒案,淺淡附子中毒的五大原因。


一、煎藥時間


附子入煎劑,不論劑量大小,一般應先煎1小時以上,以減低毒性;或將煎劑煎1小時以上;不宜久煎的解表劑和攻下劑,也應先煎附子。


病者易忘醫囑,特別是農村病人,對中藥附子中毒認識不足,也沒有足夠的時間煎藥,醫家要再三強調。餘記錄的8例附子中毒案中,有6例是因此而致。


何x,女,30歲,農民,1990年3月3日診。心悸怔忡,乃心氣不足,心血瘀阻所致,服血府逐瘀湯加黃芪、附子7劑,無毒副反應,方中附子12克,第8劑頭煎未足1小時,服時即覺口辣舌麻。約10分鐘,噁心嘔吐,心悸更甚,不可自持,全身發麻,昏不知人,肢體抽搐。當地衛生所救治無效,急轉本縣醫院,心臟暫停,經電擊除顫等積極救治,才化險為夷,確診“烏頭鹼中毒”。


二、藥毒累積


附子有毒,一般常用內服量3~10克,大劑量30克。但長期大劑量應用,可致極量中毒。特別是年老體弱、久病多疾之人,排洩功能不全者,更易發生藥毒累積中毒。


杜x,女,60歲,農民,1987年11月9日診。陽虛腰痛,中西醫結合治療無效。曾服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2劑,方中附子9克;腎氣丸改湯合四逆湯加減5劑,方中附子30克。診見嗜睡懶言,肢冷踡臥,入夜煩熱,面如塗丹。此陰盛格陽證,徑投附子湯加乾薑,方中附子45克,先煎1小時以上,服一、二煎無副反應,第三煎服後10分鐘,自訴頭痛、舌麻,隨即昏不知人,流涎,嘔惡,汗出,口角抽動,急煎甘草30克徐徐灌服,兩小時內恢復。


三、藥物配伍


歷代對附子的配伍應用,有深入廣泛的研究,除配伍禁忌外,常與生薑、乾薑、甘草相伍,既可緩解附子的燥烈之性,也可加強其回陽救逆、補陽溫中、蠲痺止痛之功。特別是大劑量應用時,更應注意配伍,不可等閒視之。否則,難免中毒。


秦x,女,60歲,農民,1986年6月18日診:下肢膝關節重脹,有冰冷感,不能步履,舌淡,脈沉細。以寒溼痺論治,予薏苡仁湯減甘草加威靈仙,方中川烏、草烏各12克,服3劑後加至15克;續服3劑,下肢厥冷,川草烏各加至18克。藥後全身麻木,昏厥不知人,兩小時內漸復。後減麻黃加甘草,續服10劑無副反應。


四、病體素質


人體抗病能力,以年輕體健者為佳。對附子中毒的輕重反應,年輕體健者亦然:耐受性強,恢復時間快;反之,年老體弱多病者,中毒皆重,且險症叢生,甚則禍不旋踵。


袁x,男,57歲,退休司機,1990年3月5日診。咳喘夙疾,感冒後加劇,予陽和湯合真武湯加減效佳。咳喘大減,口燥渴,頸項不利,前方減蘇子、萊菔子,加葛根,方中附子9克,文火煎約半小時。服藥10分鐘,舌麻,語言不利;半小時,四肢麻木,行走趔趄;1小時,全身麻木,呼吸困難,煩躁汗出,噁心嘔吐,急轉本縣某醫院。神志清楚,全身麻木不知,心音低鈍,律不齊,血壓測不出,立即吸氧。靜滴碳酸氫鈉約5分鐘,呼吸暫停及意識喪失,兩側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消失,抽搐,隨之心臟停搏。經電擊除顫、抗休克、強心等積極綜合搶救,無效身亡。


五、炮製質量


餘臨床近10年,使用附子已不計其數,對因附子的炮製質量所致的附子中毒,有很沉重的經驗教訓。8例附子中毒案中,1989年4、5、6月各1例,是使用同一批進貨,1990年3、4月3例,又是同一批進貨。而在其前後所用附子,卻少有發生中毒者。


可見,附子的炮製質量,是附子中毒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它常與前四大因素相間為害,臨床上稍有疏忽,就難免發生附子中毒。


鍾x,男,33歲,農民,1990年4月4日診。冒雨勞作,感受風溼。形寒,頭身困重,舌淡紅、苔薄白膩,脈濡,予加減羌活勝溼湯三劑,效不佳。舌脈同前,仍以羌活勝溼湯減甘草,加防己、蒼朮、桂枝、附子,方中附子6克,武火煎半小時,服藥20分鐘後,顏面、口唇、舌體、四肢麻木,行走不便利。兩小時後諸症自除。餘將剩下2劑附子撿出,囑其先煎1小時以上,藥後無麻木等症。


總之,附子中毒的原因很多,除以上所談五因,還有藥症不符、畏藥情緒等等。


臨床上要合理應用附子,避免其中毒,必須細緻辨證論治,肯定炮製質量,注意藥物配伍,強調煎服方法,重視病體素質及藥毒累積作用。如此,醫家不致談虎色變,病者鹹登仁壽之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