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赤峰市鄉村習俗有哪些?

  祭祀

  蒙古族向有祭天、祭山、祭祖、祭火、祭敖包、祭石、祭河、祭湖、祭樹等習俗,比較注重的是祭山、祭敖包。赤峰古代有記載的祭山有赤峰紅山、巴林右旗黑山、克旗塞罕壩等。《遼史》卷三十二記載:黑山在慶州北十三里,上有池,池中生金蓮花?quot;黑山猶內地岱宗(泰山),是聚魂收魄的地方。四方人(契丹人)死後,魂靈皆歸於此山。"祭黑山一直延到清末民初。祭山要殺白羊、白馬、白雁,以"三白血"和酒望著黑山方向拋灑而祭。祭敖包巴林地帶祭敖包以三九27只羔羊屠後祭之,喀喇沁即宰殺2牛5羊1馬,以三牲品祭之。祭敖包時要召開那達慕盛會,騎馬射箭摔跤,聚族而歡。

內蒙古赤峰市鄉村習俗有哪些?


  漢族,有祭天、祭地、祭祖、祭神佛以及祭鬼仙之舉,舊時漢民族無論貧富,家家戶戶均供奉"天地牌"。除平時初一、十五燒香外,祭祀大典在除夕,此日清晨將舊牌位取下焚燒,換上新的,下襬香案,全家行跪拜大禮,並默唸些天地諸神下界,以庇護老幼幸福安康等吉言。然後每天焚香3次直至"破五"撤去。此外,婚喪嫁娶,也要在天地牌位下焚香禱告。祭祖是除夕傍晚家主率長男去祖墓地,迎請祖宗“回家過年”,名曰“請家堂”,家堂有木製神櫥或在家裡擺設香案,懸掛“家譜”,午夜全家跪拜,在焚香化紙時,家主還要把一年中的大事一一向祖宗稟報,乞求祖宗保佑下一年平安幸福。年初二晚送祖歸靈,因是引"鬼",家主迎送來去均不準回頭。祭佛祭仙也是從信仰出發,注重“虔誠”,作到“心中有佛”。

內蒙古赤峰市鄉村習俗有哪些?


  信仰 崇拜偶像(圖騰)是蒙古民族的傳統信仰。他們認為太陽、月亮、火、水、山川、河流皆有神靈,設牌立位,進行供奉。除此還供奉"土地佬",尊土地為"社稷神(地神)"。一些牧區或半農半牧區蒙古族,在大門右側之宅旁立一木杆,懸掛印有梵文的馬形圖旌幡,稱風馬旗,寓意為鎮妖禳災,祈福降安。占卜也是蒙古民族的一種信仰,北部旗縣牧民中迄今還流傳著一種卜骨和卜馬尾的習俗。卜骨是把羊琵琶骨焚燒,從火紋裂向看失物的去向;卜馬尾是把數根馬尾放入白碗中焚燒,觀察馬尾焚燒中誰先誰後,根和根的攪繞程度等以卜吉兇。喀喇沁蒙古有"念嘛呢"習俗。春前秋後農活不忙時就請人"念嘛呢",所念經文為六字真言及木蓮救母經。聲音高亢,抑揚頓挫,和諧有節。念嘛呢以一天為限,可保全家一年平安。

內蒙古赤峰市鄉村習俗有哪些?


  在漢民中,舊時對八仙、關公、財神、灶神、門神、送子娘娘等比較篤信。八仙來自道教,其形象雖殘、醜、奇、幻,可他們"救苦救難,扶弱濟貧"。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