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宿命,還是新生?


回望過去10年,幾乎是家庭儲蓄單向流失的十年。曾經的創業熱潮不僅沒有使大部分創業者致富,反而使大部分創業者返貧;2015年股災讓很多中產家庭半生儲蓄幾天時間灰飛煙滅;波瀾壯闊的P2P與金融創新讓越來越多的參與者血本無歸……十年過去,個人沒錢了!企業沒錢了!政府沒錢了!2019年,尤為明顯。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錢到底去了哪裡?

1、問題:錯把智能化當做了工業化

奔馳、寶馬汽車的競爭力源自奔馳、寶馬公司的技術,源自其員工創新與技術積累;但騰訊、阿里的競爭力則源自騰訊和阿里的用戶使用,源自其用戶積累。這是兩種截然相反的創新方式。工業化創造價值的主體是生產者,智能化創造價值的主體是消費者。但我們的社會依然按照慣性思維將所有智能化的價值劃歸到生產者名下,這就斬斷了整個社會通往未來的路。使資金被圍困在一個過剩的箱體內相互廝殺,昏昏然,看不到希望與未來。

試想如果整個社會發現:消費者是智能化創造的主體,那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路徑與方法會截然不同。政府提供一個“萬眾創新”平臺,允許每個人投資100元,投資與建設消費者控股的公共網絡體系。

消費者會發現:

第一,14億消費者乘以100元等於1400億人民幣投資款,可以輕鬆建成自己控股的新零售平臺、新社交平臺、智能教育平臺、共享出行平臺等等。

第二,消費者會優先使用自己控股的平臺,這會保證這些平臺每年固定產生數千億的利潤。

第三,每年利潤再投資智能汽車、無人駕駛、無人工廠等方向,會使所有面向未來的智能化方向被消費者控股。

這個循環的終點:消費者的智能機器和軟件幫助消費者幹活和賺錢,滿足消費者對商品與服務的需求。

軟件工程師會發現:

第一,1400億啟動建設資金是充足的,建成公共網絡體系的利潤是穩定的,公共網絡是未來的新央企,不僅高薪,而且穩定,還會受到社會尊重。

第二,全民控股公共網絡,會自然採取數據共享方式,這會使全國所有地區都可以依託這些數據發展自己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相關智能化產業。這會給軟件工程師群體帶來數千萬穩定的、高薪的工作崗位。

第三、每個地區都可以像硅谷一樣獲得智能化的創造權,每個地區都可以建設自己的人工智能學院,培養自己的人才體系。

第四,每個大學都可以共享使用公共網絡數據,使智能化創新提速。

中國製造會發現:

第一,中國製造委託公共網絡分銷多少提貨權,中國製造就可以獲得多少提貨權。

第二,中國製造可以用自己的提貨權跟投各個智能化方向,與消費者聯合控股,完成自己的轉型與升級。

政府公職人員和專家會發現:

第一,政府最初提供的這個平臺會取代納斯達克,成為全球最大的科技股權交易市場;

第二,這個簡單平臺衍生出的智能化股權價值會超過幾十萬億,這幾十萬億智能化資產已經直接存入到全民的資產賬號之內。

第三,政府可以向中國製造徵收任意多的提貨權,都不會給中國製造帶來任何負擔。

綜上,如果整個社會發現:智能化不是工業化,承認消費者創造的價值。那麼,過去十年,居民手中的錢不僅沒有任何損失,反而出現大幅度增加;A股不僅沒有被腰斬,反而出現市值的暴增;企業債務不僅已經完成清償,而且每個企業賬上都有充足的提貨權資金,並開始大規模投資海外市場;政府資金充足,財政收入充盈、穩定。同時,中國的智能化程度已經遠超美國,在全球遙遙領先。

但實際情況是,歷史的慣性太強大。我們依然固執的認為:智能化是工業化的延續,智能化理所應當屬於生產者(互聯網公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起點是,大眾把錢投向不符合未來趨勢的傳統產業,而屬於未來的智能化產業則被少數科技公司獨享。主觀認知和客觀實際的南轅北轍帶來的結果:個人沒錢了,企業沒錢了,政府沒錢了!2020年,我們踏上了十分危險的斷崖邊緣,是繼續執著向前?去撞灰犀牛,還是冷靜思考一下,到底什麼是智能化?

2、錢是什麼?從哪裡來,去了哪裡?

錢是什麼?過去的錢是商品等價物,如金銀。

現在的錢是市場的欠條,它已經不再是實際商品,而是一種多邊合約關係。

錢從哪裡來?政府和企業從銀行貸出來的,貸款投資變成市場的存款。

錢去哪裡了?被政府和企業賺走,去還本付息。利息差導致即使政府和企業把市場中所有的錢都賺走,也無法償還貸款本息。因此,這個循環的終點是大家口袋的錢不僅要被賺走,還會欠一屁股債。前車之鑑是美國人,70%的美國人存款不足1000美元。美國政府理論上已經破產。中國正在向美國方向狂奔,這是過去十年“

個人沒錢了,企業沒錢了,政府沒錢了”的根源。

3、2020,墨守成規還是一起改變社會認知?

墨守成規,2020年會比2019年更糟糕,直奔史無前例的大危機。

一起改變社會認知,讓有利於每個人的未來發生。

你的選擇從未如此重要!



Q:為什麼消費者控股會化腐朽為神奇?

A:消費者控股會改變互聯網的屬性,由不安全、不穩定的私有寄生,變成絕對穩定的長期公共存在比如,阿里很強大,但誰也不敢保證阿里一直強大。萬一消費者發現更好的,不再使用阿里了呢?但消費者控股的新零售平臺就沒有這個萬一。如果發現更好的技術和模式,消費者可以要求自己的技術人員從容更新技術與模式,而不是捨棄自己的平臺,使平臺失去價值。公共屬性帶來的穩定與安全會改變整個社會的認知,讓每個人看到:每個公共網絡平臺在未來10000年都可以穩定獲利。假設公共網絡體系每年獲利1萬億,公共網絡未來可以獲利總額大於10000萬億。這個價值大於現在人類所有資產價值的總和。把這個價值的4%提取到現在,1%用於全國各地智能化研發投入,就可以使智能化快速嵌入實體,使所有細分領域實現智能化;1%用於扶貧,就可以徹底消除貧困;1%用於對沖歷史債務,就可以徹底清償歷史債務;1%用於補償科技公司和商業銀行的歷史貢獻,就足以讓科技公司和商業銀行心滿意足。簡言之,私有的,人們只能看到第2年的價值;公共的,人們可以看到10000年後的價值。

Q:我作為一個最普通的人,為公共網絡做出了什麼貢獻?

A:你是改變網絡屬性的關鍵節點。只有一個個的你完成接入和持股,這張網絡的屬性才能由私有屬性變為真正的公共屬性,只有網絡變為公共屬性,社會的預期和認知才能發生根本改變。簡言之,每個你的接入,都是改變人類認知和人類社會結構的關鍵一步。這種貢獻是面向現在全球70多億人,這種貢獻是面向未來70多億人乘以幾百代人、幾千代人的。請注意在過去十多年,西方數千萬知識分子和精英階層始終未能發現:消費者是智能化創造的主體力量。這意味著,不是智力,而是價值觀遮蔽了他們發現的路徑。價值觀遮蔽帶來的結果可能是,在未來100年,甚至更長時間,他們依然不能發現。如果長期不能發現,意味著什麼?長期的困難,長期陷入零和博弈,長期陷入焦慮與痛苦之中,長期陷入惡性競爭之中。你是把他們拯救出來的關鍵力量的一份子。

你可以成為改變社會認知的關鍵力量。現在是互聯網時代。

Q:公共網絡的錢從哪裡來?

A:消費者控股的公共網絡可以提取公共網絡未來創造的價值(未來服務=商品=錢),用於解決現在的問題。

這個問題請參考:為什麼消費者控股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Q:2020年,為什麼要拋棄算計?

《智能社會》的理念:大家發現大家創造的價值。

大家承認與傳播大家創造的價值,形成社會共識,解決大家面臨的各種問題。

在互聯網時代,如果我們是有邏輯的、理性的,這是多麼簡單的事情呀!

但這本書已經出版了3年多時間,在知識分子之中卻沒有引起響動。為什麼?

為什麼按照工業邏輯和西方價值觀推導出來的《未來簡史》,99%的人會淪為無用階層,會受到知識分子的追捧?

雲錢包已經推出1年零8個月,為什麼1人2股東,進展的如此緩慢?

太多私心雜念,太多算計使我們離未來越來越遠,離最終的社會危機越來越近。

2020年,宿命,還是新生?

雲錢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