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讓智能汽車成為可實現的“標配”

2020年2月24日,國家發改委、網信辦、公安部等11個部委聯合印發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以下簡稱《戰略》),為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的未來指明瞭發展方向。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讓智能汽車成為可實現的“標配”

隨著人工智能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逐步完善,移動終端的硬件形態也逐漸明朗。其中,汽車作為新技術集成應用的最佳載體之一,正在加速向智能化轉型。在特斯拉、蔚來、小鵬等品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後,智能汽車已經成為國際汽車產業發展戰略方向與競爭焦點。

就在前幾天,小鵬汽車的創始人何小鵬在微信朋友圈發文稱:“我已經連續兩年公開呼籲要支持智能汽車,現在終於有一個方向性指引了,真的很開心。”

由此可見,《戰略》的實施早已是眾望所歸。百花齊放的智能汽車行業,也確實需要這項《戰略》為各家企業“鋪好腳下的路”。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讓智能汽車成為可實現的“標配”


《戰略》的核心內容

事實上,《戰略》早在2017年就開始啟動,2018年1月發改委發出公開徵求意見稿,從啟動到最終落地歷時近三年。所以在瞭解《戰略》能為智能汽車行業帶來哪些變革之前,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戰略》的核心內容:

《戰略》將智能汽車定義為,通過搭載先進傳感器等裝置,運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具有自動駕駛功能,逐步成為智能移動空間和應用終端的新一代汽車。

而《戰略》提出智能汽車發展的戰略願景則是“到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讓智能汽車成為可實現的“標配”

顯然,過去的幾年各家車企都在積極研發自動駕駛。隨著政策出臺,不僅證實了自動駕駛對於“智能汽車”的重要性,一些過於細分化的功能可能也會逐漸統一標準。這對於智能汽車的研發初期來講是一件好事。

相比兩年前的徵求意見稿,正式文件新增加了「產業核心競爭力」條例,主要強調智能操作系統、車載智能終端、智能計算平臺、車載高精度傳感器、車規級芯片等產品研發與產業化,致力能夠將智能汽車關鍵零部件的資源做到“垂直整合”。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讓智能汽車成為可實現的“標配”

▲零部件的“垂直整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很難

十多年前,汽車的關鍵零部件還只有「三大件」。而如今,汽車上的各種高精度傳感器已經不可或缺。相信在幾年後,傳感器、中央管理器、智能計算平臺、智能操作系統都會成為每一輛智能汽車的最關鍵零部件。

現在的“未雨綢繆”,便是為了將來的“厚積薄發”。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讓智能汽車成為可實現的“標配”

▲汽車“老”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

此外,文中還提到:“智能交通系統和智慧城市相關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 等)實現區域覆蓋,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絡(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開展應用,高精度時空基準服務網絡實現全覆蓋。”

2020年是5G“井噴式”發展的一年,除了在移動電子領域,汽車領域的5G發展也必將成為串聯起未來智能終端設備的關鍵點。《戰略》中提到的全覆蓋雖然目前還不能實現,但硬件基礎已經過關。接下來,就需要各家車企研發自動駕駛的速度追上「5G基站」等硬件建設的腳步了。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讓智能汽車成為可實現的“標配”

▲5G的普及對智能汽車來說至關重要

和2018年1月的徵求意見稿相比,正式版的《戰略》在戰略願景方面主要做了三方面調整,首先是將中國標準智能汽車體系建成時間向後推遲,基本形成時間由2020年推移至2025年,全面建成時間由2025年推移至2035到2050年。

而且正如剛才所說,由於5G的覆蓋並不全面,北斗等目標也還未實現,所以《戰略》還取消了2025年高級別智能汽車(L4級及以上自動駕駛)實現規模化應用,以及2020年對車用無線通信網絡的覆蓋率要求。

簡而言之,《戰略》的核心內容使我們把目光放在了更近的未來,對未來尖端技術的熱烈期盼也沒有變得“天馬行空”,各大車企、供應商通過努力的研發就可以看到希望。智能汽車實現真正落地的時間,毫無疑問將會大幅提前。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讓智能汽車成為可實現的“標配”


中國汽車行業面臨的瓶頸

眾所周知,自從進入了21世紀之後,我國的汽車市場便迎來了快速發展。以我自己為例,2002年左右感覺周圍所有的鄰居、親戚、朋友全都開始買車。似乎一夜之間,汽車也不再是令人感覺“遙不可及”的物品了。

隨著各國車企逐漸在華建廠,豪華品牌的價格也不再高冷,自主品牌強勢崛起,一時間,汽車市場呈現出了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這十多年間,有不少人靠著汽車產業發家致富。甚至在一段時間之內,中國的汽車產業已經成為了國家的最大經濟支柱之一。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讓智能汽車成為可實現的“標配”

前些年國內也大力支持家用車的發展,比如要求每一家外國車企入華,都必須與國內的自主品牌合作生產。意圖很明顯:別人出技術,我們出力。我們不僅可以從中學習到外國車企先進的技術,也能建造不少工廠為消費者降低成本。

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之快令許多外國企業瞠目結舌,到了2008年,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汽車銷量最大的國家,並且蟬聯了十多年之久。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讓智能汽車成為可實現的“標配”

▲華晨寶馬工廠

但經歷過爆發式增長之後,中國的汽車市場也逐漸進入到了平穩期。國外的汽車大國經歷的那些過程,開始在國內逐漸顯現出來。比如汽車的額外附加值除了少量及高端的品牌或者車型還存在以外,更多的變為了工具屬性,消費也越發開始理性。近些年國內汽車市場開始逐漸飽和,增量變為存量,汽車銷量開始觸碰到了天花板,增長放緩成為一種常態。

截止至目前,國內大城市的汽車保有量已經相當高,每個家庭幾乎都有一輛車。再加上出租車、網約車行業的興起,汽車本身的交通工具屬性已經被分散的七七八八。此時再能吸引消費者的,也許不再是“大排量”、“動力強”等因素,而是智能化、科技化。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只有當人們吃飽了,才會考慮想吃好。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讓智能汽車成為可實現的“標配”

因此,普通的汽車已經無法再讓消費者心動了,整個汽車行業的轉型也已經迫在眉睫。新能源,新技術為代表的新勢力造車,就是行業轉型的必然會出現的載體之一。同時,隨著電子化的浪潮席捲而來,很多車企開始考慮把汽車的應用場景多元化,讓汽車不再只是“汽車”,而是變成一輛“可載人出行”的智能終端設備。

這種目標,正好與時代的發展相契合。此時,國內頒佈《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目的就是讓汽車“智能化”有一個更為清晰和可以落地的發展方向。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讓智能汽車成為可實現的“標配”


智能化將是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必經之路

眾所周知,汽車行業的前一百年的核心技術掌握在歐美國家,後來居上的日本也有很多專利技術,而在下一個百年的發展,將會是在智能化方面的角逐,而中國汽車行業如果要在汽車行業更有話語權,成為行業標準的領導者,那麼智能化則是轉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現在所有的車企都知道,自動駕駛、人工智能、萬物互聯、車聯網等等項目都是發展重點,也正是基於這個共識。

1、與高科技企業的合作事半功倍

這無疑是最重要的一點,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晉品牌,大家對於智能化這部分理解各不相同。但科技廠商近些年的飛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與其成立新部門、投入大量資金,不如找一家志向相投的科技廠商共同實現智能化,這樣既可以術業有專攻,也能大大減輕車企的研發壓力,還能實現更好的用戶體驗,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讓智能汽車成為可實現的“標配”

▲大眾與科技廠商的合作相當多

在我們“合縱連橫系列”的文章中,多次講到過國內外科技廠商與車企的合作。其中有成功的,也有見效慢的,但這些廠商無一例外都好過“自己埋頭傻幹”的。尤其是人工智能、高精度傳感器、自動駕駛模塊等零部件,科技廠商的軟件平臺會給車企的硬件提供最大的能力上限。

還記得今年索尼在CES發佈的那輛汽車嗎?那其實就是科技廠商對車企、供應商拋出的橄欖枝。如果傳統車企能夠把握住每一次這樣的機會,“智能化”這條路其實比想象中好走的多。國內以阿里斑馬,百度阿波羅為首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涉及人機交互,自動駕駛等多個智能化領域,其效果已經顯見於各個自主品牌的車型上。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讓智能汽車成為可實現的“標配”

▲索尼的電動車,其實是展示零部件技術的舞臺

2、自主品牌本土化是天然優勢

如果體驗過自主品牌的車機和一些海外品牌的車機,就會有一些感受,前者的本土化會更好一些,特別是交互這一塊,這得益於國內高新企業對國人使用習慣的研究,能夠做出更適合本土的產品。

比如新奇技術的率先應用,自主品牌就可以搶佔先機。哪怕功能不太成熟的配置,只要消費者覺得有改善空間,且能達到不錯的效果,自主品牌都可以應用。提前養成用戶習慣,對品牌來說終歸是有好處的。

在自動駕駛方面,相對於合資品牌或豪華品牌,自主品牌的研發能力確實還要加強。這不能說自主品牌不好,只是咱們品牌的技術積澱還不算很深厚。如採埃孚,博世仍然是業內技術的代表,因此,自主品牌有自己的優勢,但在研發方面的確需要融入更多的合作才能獲得未來進場的機會。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讓智能汽車成為可實現的“標配”

3、傳統車企轉身要兼容幷蓄

傳統廠商由於經過了多年的發展,供應鏈和技術研發已經有了相應的習慣。此時改變,肯定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就像一艘大船,掉頭肯定沒有皮筏艇快。但傳統車企在基礎技術方面的積累和優勢,以及最終形成的品牌效應,是最寶貴的財富。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讓智能汽車成為可實現的“標配”

▲現在的大眾已然進入了轉型期

在智能化這條路上,其實傳統品牌並不比新品牌欠缺什麼,畢竟整體的發展方向和供應鏈有關,與動力總成關係不大。也不是說,只有新能源車才是真正的智能汽車。就以最新一代奧迪A6L為例,這輛車的諸多科技配置依然“傲視群雄”,而它還可以是一輛燃油車。

《戰略》中提到的各種高科技配置,只要應用好,無論動力總成是“油”是“電”,都可以實現很好的效果。所以對於傳統廠商來說,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平衡好“傳統”與“未來”之間的界限。消費者認可的某一項“不被廠商看好”的配置或功能,可能都是成功路上的一塊基石。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讓智能汽車成為可實現的“標配”

傳統車企有多年的積累,對造車的理解更為成熟,但也容易產生慣性,在這個轉型期,誰先拿到了智能化的入場券,誰就有可能成為未來市場的寵兒。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因此,作為傳統車企,兼容幷蓄,造車與推進智能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或許才有轉身陣痛之後的飛躍。


寫在最後

國家頒佈《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看似只是針對產業的方向。但無論對於車企,還是對於消費者來說,都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從車企來說,就是國家支持“產品改革”的證明。現在每個有能力、有意向將產品智能化的品牌,都有了比以往更充足的底氣和更豐富的資源。

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能夠將目標放在眼前,讓理想能夠儘快照進現實,也正是希望每一位消費者都能享受到科技發展所帶來的紅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