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影響下,企業該如何生存?

今年新春的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中國幾乎所有企業做了一個急剎車。對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全名抗擊肺炎""預防肺炎""如何防護"等都佔據在熱搜的頭條之上。短短的時間讓全國戒嚴,全國人民抗擊這次疫情。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很多行業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首當其衝的便是餐飲行業,幾乎受到毀滅性的的打擊,西貝、海底撈目前暫停營業,自疫情於1月21日開始擴散爆發至今,仍不見有緩解跡象。而隨著疫情持續以及節後復工之際,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開始顯現。

在疫情的影響下,企業該如何生存?

恆大研究院1月31日發佈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中指出,宏觀層面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衝擊。其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餐飲、旅遊、電影等第三產業服務消費行業。

2019年春節七天假期內,全國零售和餐飲業銷售額約10050億元。因此次疫情影響,該報告估算餐飲零售額僅在7天內就會有5000億元的損失。

對於中國的企業,這也是一場災難,尤其是對中小型企業更是猶如一場致命的災難,全國各地企業(除目前特殊,必須營業的企業外)均延遲復工。無法營業,沒有利潤,再加上房租,全部員工工資,讓多少箇中小企業的老闆們陷入焦慮,徹夜難眠。

在每次重大事件的背後,事件帶來傷害的同時,往往也孕育著新生。如非典期間,國內線下交易一度面臨停滯狀態,電子商務因禍得福在夾縫中開闢出了一片新天地。據中國電子商務白皮書介紹,"2003年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中,有246家企業實現了網上交易,銷售量達4457億元。要問為什麼能因禍得福,這就不得不提咱的熟人馬雲了。1997年,馬雲創立了中國黃頁,依靠這個象形文字夾雜英文的野生網站,連接與世界的傳送門被悄悄打開了。2004年1月1日,"京東自媒體網"正式上線。當初土氣的京東櫃檯今天已然發展成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市值達到580億美元。無數企業在非典中倒下,馬雲和劉強東卻在垂死邊緣另闢蹊徑,殺出一條從線下到線上的 to C 新模式。03年的非典是互聯網成為大眾平臺的轉折點,成為互聯網公司,特別是電子商務公司集體大躍進的契機。

在疫情的影響下,企業該如何生存?

伴隨著這次疫情,會讓很多企業陷入困境,又會有哪些企業順勢而生呢?

疫情期間,目前除醫院,藥店,防護品生產廠及部分超市正常營業外,還有哪些企業在營業?有部分物流公司,盒馬,每日優鮮,外賣平臺等,我們可以發現這些企業大多都是靈活用工企業,正是這些企業員工將我們的日常所需物品送至我們的手上,讓我們在不能出門的情況下滿足我們的需求。盒馬甚至通過"租員工"的方式,聯合部分餐飲企業,接收這些餐飲企業的部分員工入駐門店,解決日常工作,滿足市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這些都是企業靈活用工的結果。

靈活用工模式,企業和自由職業者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兩者之間更多的是合作關係,靈活多變。相對於傳統的用工模式,靈活用工有著更多的優勢:如節約成本,減輕社保壓力;降低稅務和用工風險;靈活,自由等等。所以在此之前在很多大中型企業都是選擇靈活用工的模式,它們部分崗位人員或項目人員都是通過靈活用工的方式招聘。

靈活用工的靈活方便讓企業在日常發展中更加順暢,也可以讓企業在逆境中順勢成長。靈活用工模式無論是對企業、個人還是行業的發展,都是有利的,可以實現多贏的目標,可以預見此次疫情將更加促進靈活用工的發展。

雖然由於疫情導致很多行業、企業停滯,但我們相信很多企業都將在這個困境中找到正確的、屬於自己的新的方向和道路,我們終將克服困難,迎來新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