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乃諸葛亮的得意弟子,為何還鬥不過鄧艾?

tdjrx


這倒不是因為姜維鬥不過鄧艾,而是根本就沒有鬥,姜維就被逼迫投降了。

事情是這樣的。

在司馬昭擔任曹魏的丞相的時候。為了實現他的篡位大業需要建立足夠說服文武百官的政績。滅掉蜀漢,首當其衝。



鍾會既進漢中之後,分兵圍困漢樂兩城,自己直趨西南,把陽安關攻破。是入蜀正面第一道關隘。陽安關既破,就只劍閣可守了。當時姜維聽得鍾會大兵前進,自然要從沓中回來。鄧艾牽制他不住,諸葛緒也阻擋不住他。鄧艾追趕姜維,到了現今甘肅的文縣。從此南下,經過平武縣的左擔山,就可以從江油、綿陽直向成都去的。



這一條路,極其險峻,所以當時蜀國並不防備。鄧艾要和諸葛緒合兵走這一條路進去。諸葛緒不從,就和鍾會的大軍會合。朝廷就把他檻車徵還,兵也並給鍾會統帶了。然而攻劍閣,卻攻不進去。鍾會無法,打算退兵了。

而鄧艾的兵,已從陰平伐山開路,走了無人之地七百多里打進去。打敗了諸葛瞻,直向成都。但是鄧艾,能夠進去,卻退不回去的,將士都拼命死戰,其鋒不可當。



然而鄧艾是孤軍。如果劉禪能夠堅守成都,這時候,劍閣也並沒有破,鍾會的大軍不也得前進,鄧艾外無救援,終竟要做甕中之鱉的。可劉禪竟然投降了。



姜維在劍閣,聽得諸葛瞻被打敗了。又傳來劉禪投降的消息,只有向鍾會投降。據《三國志》說,當時將士接到投降的命令,都發怒得“拔刀斫石”。



鄧艾自然非常的得意,並嘲笑說“姜維也是一個有本領的人,不幸遇著了我,所以敵不過罷了。”聽的人都暗笑他,他自己也不覺得。

所以姜維也是敗得窩囊,至於鄧艾應該不會鬥不過,並且在姜維投降鍾會後還密謀了一個復興漢室的計劃,只不過夭折了。

我是唐不三不四藏,為學日益,關注我每天分享歷史!


唐不三不四藏


錯守諸圍與斂兵聚谷分別指什麼?

“錯守諸圍”指的是在漢中各圍戍內留重兵抵抗、禦敵於漢中之外。漢中形成了以秦嶺的外圍為一線,以漢城樂城為二線,以南鄭為三線的完整防禦體系。蜀漢依靠這個防禦策略成功抵禦了曹真,曹爽的攻擊。

然而姜維提出一個截然不同的漢中防禦新策略。姜維說:“漢中現在外圍有很多咱們的據點屯守著重兵,雖能自保沒有問題,但也無法對魏軍造成大的殺傷。如果我們放棄這些據點,把敵人引入漢中平原,依靠漢城、樂城堅守,再把陽安關關住,敵人攻關不克,糧草跟不上必然要退軍,這時候我們派機動兵力,可以一舉消滅敵人。”姜維這套防禦體系史稱“斂兵聚谷”

【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人。及興勢之役,王平扞拒曹爽,皆承此制。維建議,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臣重關鎮守以扞之。有事之日,令遊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遊軍併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於是令督漢中胡濟卻住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又於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皆立圍守。——三國志】

蜀漢滅亡是否歸咎於漢中防禦體系的改變?

現在很多人認為蜀漢滅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於姜維改變漢中防禦體系。認為姜維改變改變漢中防禦體系直接導致漢中失守,蜀漢經營數十年的漢中防線土崩瓦解。然而實際上漢中並未真正失守。漢中是一個地區不是一座具體的城池,讓魏軍深入漢中平原以“誘敵深入”本身就在姜維的計劃之中,而魏軍至始至終沒有攻克漢中境內的漢城、樂城。怎麼能說在姜維手上漢中失守了呢?唯一出現問題的是姜維沒想到的是作為

“漢中門戶”的陽平關的迅速失守。陽平關守將傅僉想開門迎敵,可是部將蔣舒卻建議堅守陽平關,傅僉不聽。蔣舒因而投降,傅僉憤而戰死。

【鍾會攻圍漢、樂二城,遣別將進攻關口,蔣舒開城出降,傅僉格鬥而死。會攻樂城,不能克。——三國志】

即使陽平關失守,姜維還是立刻做出了補救措施。姜維擺脫鄧艾封鎖,晃過諸葛緒渡過陰平橋頭,死守劍閣。“劍閣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姜維把這裡當成陽平關的替代。而實際上斂兵聚谷戰略差一點就成功了,鍾會15萬魏軍居然攻破不了漢,樂二城,劍閣也久攻不克。姜維又不接受鍾會的勸降,而10多萬大軍糧草消耗巨大,鍾會都準備撤退了。眼看魏國的徵西計劃都被姜維毀了大半。

【聞關口已下,長驅而前,翼、厥甫至漢壽,維、化亦舍陰平而退。適與翼、厥合,皆退保劍閣以拒會。會與維書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維不答書,列營守險。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三國志】

而實際上直接讓蜀漢滅亡的原因,是鄧艾的偷渡陰平:

【而鄧艾自陰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諸葛瞻於綿竹。後主請降於艾,艾前據成都。——三國志】

不管是錯守諸圍還是斂兵聚谷,顯然都無法阻止鄧艾的偷渡奇謀。實際上鄧艾本來是不可能偷渡成功的:

【六年,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詣督堵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謂故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三國志】

姜維早就提醒後主設置陰平防線,這本來也是漢中防禦戰略的一部分。可是後主被黃皓迷惑,沒有聽從,才讓鄧艾得以長驅直入。這並不能歸咎於姜維。所以說蜀漢滅亡歸咎於漢中防禦體系的改變是毫無道理的。

假設鄧艾沒有偷渡陰平,斂兵聚谷成功會出現什麼結果?

假設鄧艾沒有偷渡陰平,斂兵聚谷成功,鍾會只能選擇撤退。而在鍾會撤退途中,姜維乘機主動出擊,而漢城,樂城守軍也出擊堵截魏軍後方,互為犄角下,魏軍極有可能潰敗。即姜維設想的: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遊軍併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蜀漢輕則延續國祚,重則動搖魏國國本!

所以說姜維的漢中防禦戰略並沒有錯,甚至比之前的防禦戰略更好。蜀漢滅亡非姜維之過也!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亭殿閣


姜維雖然是諸葛亮的弟子,姜維可以學習諸葛亮的兵法和韜略,但諸葛亮的地位和威望是姜維所不能學的。

劉備建立蜀漢,後因關羽被東吳所殺,劉備率大軍征討東吳,結果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最終劉備在駕崩於白帝城。

劉備駕崩後,劉禪繼位,諸葛亮為託孤輔政大臣,因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諸葛亮雖然手握重權。卻在當時有很高的威望。

諸葛亮一心要北伐中原,收復漢室,所以諸葛亮是集軍政一身。

姜維雖然是諸葛亮隱然的弟子,但諸葛亮知道姜維的威望還不夠,不能像自己那樣集軍政一身。


所以在諸葛亮死後,政事交給了蔣、費二人。直到姜、費二人都死後,姜維才真正的手握重兵。

雖然姜維手握重兵,但他的威望還是沒有諸葛亮高,同時因為姜維一心要完成諸葛亮的遺願,北伐中原,收復漢室,所以就數次動兵,但卻沒有取得明顯的成效,反而讓蜀國陷入困境。所以朝廷的人也開始對姜維用兵心有怨言。

後來後主劉禪又信任宦官,並且和姜維有了矛盾,姜維為了避難,所以就屯兵在外。如果是諸葛亮,以諸葛亮的威望和地位,也不會避難在外屯兵的。


結果當鄧艾打來時,姜維卻遠水解不了近渴,而劉禪又很快就投降。

所以姜維為並不是鬥不過姜維,在姜維北伐中原的時候,姜維和鍾會、鄧艾也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中孚鑑


存在斗的過,鬥不過的概念麼...什麼姜維北伐到底是以攻代守還是空耗國力的爭論我們先不討論。單從後期兩人交手上可以說互有勝負打平手,最終鄧艾成名戰空降綿竹,一大半功勞要歸把姜維耗在劍閣棧道的鐘會,還有腦殘的不死守城池反倒要攻出去的諸葛恪。後三國時期基本就他們三個人才,姜維要在落後的蜀漢1v2已經不容易了,加上內有黃皓宦官不斷在劉禪面前詆譭姜維(ps:守住摩天嶺是諸葛亮早早就規定部署下來的,只是劉禪私自撤掉那裡的駐軍才導致了魏軍的天降無人可擋,不然歷史的結局就是鄧艾翻越摩天嶺後被蜀軍全殲了。鄧艾沒有那麼強,只能說他贏得了一場豪賭。)最後有個姜維詐降殺三將的說法,不論到底是真降還是詐降,鄧艾最終也死在了姜維的計謀下,所以姜維其實是很厲害的。


LifetemiLoveapers...


魏國人才濟濟,兵多將廣,實力雄厚。你何時見鄧艾匹夫鬥得過,一直在蜀國倍受黃浩太監阿斗的壓制 無人何用,後援不足的大將軍姜維了。鄧艾依得兵多將廣勉強不被大將軍打死而已。可沒見他在姜維面前討得半點便宜。況且姜維出征都是帶領千人多的萬人而已。


追際


按照先前的計劃,馬謖才是諸葛亮的衣缽繼承人,可惜街亭一戰馬謖鑄成大錯,被迫廢棄。姜維就成了諸葛亮唯一的繼承人,諸葛亮將平生所學包括自己的工作經驗悉數傳給姜維。但是很多人有就疑問了:既然姜維是諸葛亮的衣缽傳人,為什麼還鬥不過鄧艾呢?其實不是姜維不行,而是在曹魏絕對實力面前,姜維任何智慧都如同花拳繡腿一樣沒有用武之地,因而姜維鬥不過鄧艾也是必然的,我們一起分析他們實力差距吧。

第一,姜維並沒有擁有諸葛亮一樣的權力。

姜維雖然一直都是在前線統兵,但是他擁有的權力相對於諸葛亮來說有天壤之別,軍隊的調動和糧草的分配必須得到蜀漢朝廷的許可,姜維沒有絕對的權力來分配的。同樣對軍隊的統帥上也只是自身的一部分軍隊,並不能夠隨意調動蜀漢全國的軍隊內配合他的行動,這些都需要得到劉禪的同意的,否則是沒辦法調動。

資源不夠導致姜維在前線和鄧艾等人對抗的時候顧慮重重,做起事來畏手畏腳的,也不能夠完全發揮其才能。

第二,兵力不足導致他難以對抗鄧艾。

姜維和鄧艾對抗的時候,兵力一直都是不足,只能夠勉強應付而已,兵力散佈在漫長的防線上,就像攤薄餅一樣。真正和鄧艾對陣的人數實在太少了,以眾擊寡成了姜維的日常行動,只能夠用有限的兵力來發揮最大的作用,實在是左支右拙,力不從心。

第三,人才匱乏,難以持久。

表面上是姜維和鄧艾之間的戰鬥,但實際上是蜀漢和曹魏之間的戰爭,比拼的是整體實力。到了蜀漢後期,人才更是凋零,蜀漢帶兵大將均已經高齡,久經戰陣力不從心,後繼無人導致姜維常常是功虧一簣,不敗而敗。

第四,鄧艾本人實力強悍獲得司馬家的大力支持。

鄧艾屬於曹魏新生代的將領,也是司馬家在西北比較依仗的重要力量,而司馬家一直都是大力栽培和支持西北軍團的建設,因此對於鄧艾的培養也是不遺餘力。總而言之,不是姜維不如鄧艾,而是太多客觀的因素導致姜維無法打敗鄧艾,這是現實雙方實力決定的。姜維偶然的勝利無法改變雙方實力懸殊現實,而鄧艾偶爾的失敗也無損與曹魏的勢力,此消彼長終究會讓勝利的天平倒向鄧艾,這是無法改變的。


笑看三國風雲


諸葛亮的智慧姜維是學不來的,況且蜀國後期已經衰落很多,任憑姜維能力再大,也不可能力挽狂瀾。鄧艾智勇雙全,魏國國力比蜀國大很多。所以姜維鬥不過鄧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