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梟雄曹操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

眾所周知, 曹操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也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曹操的後代也都很有作為,尤其以曹丕和曹植兩個人成就最高。

一代梟雄曹操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

新三國 曹操

曹丕文武雙全,在文學方面的造詣也很高。在《三國志 • 魏書 • 文帝記》裡面也這樣記載著曹丕,

“年八歲,能屬文。有逸才,遂博貫古今經傳諸子百家之書。善騎射,好擊劍”

即是曹丕8歲的時候就能撰寫文章,已經通讀了諸子百家各類書籍。另外身手也不錯,劍術和騎術也是很優秀的。曹丕的《燕歌行》《典論》在中國詩歌史和文學史上也是佔有一定地位。

一代梟雄曹操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

軍師聯盟 曹丕

曹操的另一個兒子曹植,以才思敏捷著稱。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就是他的代表作。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曾經評價曹植“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

一代梟雄曹操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

三國 曹植

曹操其餘的兒子也都各有千秋,曹衝機智過人,曹彰武藝高強。曹操的子嗣能這麼優秀,肯定與其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一、曹操本身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

首先,曹操本人的成就就很大,自然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們也能有所成就。曹操曾經有過這樣的評價“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雖然言語之中有嘲諷和蔑視的意思,但也看得出來曹操對於子嗣的能力是很看重視的。因此,在曹丕和曹植等子嗣很小的時候,曹操都會盡可能讓他們一起隨軍出征,這樣曹操就可以很好的關注到子嗣們的成長狀況,可以及時有效的對他們進行教育。


二、曹操的榜樣作用。

曹操熱愛文學,喜歡寫詩。其作品有《短歌行》、《觀滄海》、《蒿里行》、《龜雖壽》等都流傳千古。自然曹操對文學的喜愛肯定會直接影響到他的孩子。這也是曹丕和曹植能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的因素。

曹操喜愛看書,並能長期堅持。曹操曾說過“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耳”。

即人在年少的時候是很好學的,身心能夠專注如一,等長大了就會容易忽視學習;長大了還能勤奮學習的人,就只有我和袁遺兩個人了。

一代梟雄曹操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

曹操

正是因為曹操自身有著這種對於學習的感悟,所以他要求自己的孩子在小時候多讀書,多學習。並且自己不管在行軍中還是休息時候,都能抽出時間來看書,藉此來為孩子們樹立起榜樣,並潛移默化的感染子嗣。曹操的這種行為自然是有效的,曹丕和曹植在文學上能取得成就絕對少不了大量的閱讀。

曹操其他兒子也被影響到,在《三國志 • 魏書 • 武文世王公傳》記載到,

曹袞“少好學,年十餘歲能屬文。每讀書,文學左右常恐以精力為病,數諫止之,然性所樂,不能廢也”。

就是說曹袞在少年時喜好學習,十幾歲時能寫文章。每次讀書,文學官和左右近侍常常恐怕他因為精力損害得病,屢次勸他停一下,但他性情喜歡讀書,不能中止。

三、曹操強調全面發展。

曹操不僅要求自己孩子要多讀書,還注重他們對身體的鍛鍊。曹操曾對諸子寫過一篇《百辟刀令》,

“往歲作百辟刀五枚,適成,先以一與五官將,其餘四,吾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學者,將以次與之”。

即是曹操製作了幾把好看的寶刀,如果哪位兒子只讀書不習武,那就就賞賜它一把寶刀。看上去是獎賞,實際是用來鞭策自己孩子要重視對身體的鍛鍊。

曹操每次行軍都儘可能帶著眾子,也是為了能讓他們親身經歷作戰過程,在真實的戰爭中鍛鍊自己的生存本領。其中,曹操的兒子曹彰就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將領,在征討北方烏桓,降服遼東鮮卑等戰鬥中都表現出色。

一代梟雄曹操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

曹彰

在曹操要求諸子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式下,以曹丕最為出色。曹丕沒有曹植那樣才思敏捷,但也能作詩寫文章;沒有曹彰那樣武藝高強,但騎馬射箭不在話下。曹丕6歲會射箭,8歲會騎馬,這些本領還在曹丕小時候救了他一命。

在宛城之戰中,張繡偷襲曹操,使得曹軍慘敗,致使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將典韋都在那次事件裡犧牲。但是10歲的曹丕卻騎著馬,在亂軍之中逃了出來。


曹操對於諸子的教育,是因為曹操對於家庭教育重視。眾子隨軍出征,使得曹操在戰亂時代能有時間陪伴孩子,為孩子進行及時的教育和指導。並通過自身的行為,為孩子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加上採用正確合適的方法,使得諸子都學有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