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的作者是

路遙,原名王衛國,是中國當代的一位農村作家。

路遙出身貧苦,雖然他是家中的長子,但是家裡沒有能力撫養他,路遙七歲時就被父親過繼給伯父,飢餓和貧窮充斥著路遙的青少年時代。也正因為如此,路遙對於底層的苦痛有著深切體會,這些生命經驗都被路遙寫進了《平凡的世界》中。

其實,在很早之前,路遙創作的幾部作品就已獲得全國中篇小說獎。其中,以《人生》改編的電影還拿到了金雞獎和百花獎。但是路遙並不滿足於這些榮譽,路遙真正追求的,是寫出一部大書,來反映1975到1985這十年間中國城鄉社會的變遷,而這本書正是《平凡的世界》。

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讀《平凡的世界》,什麼是平凡?

“平凡”這個詞,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意義。

或許平凡就是普普通通,就是踏踏實實,就是不去抗爭,就是安於現狀。可能有很多人會這樣說:平凡一點沒有什麼不好,沒必要轟轟烈烈。的確,我們現在可以重新給平凡下定義。但是,在中國1975年到1987年,平凡是和家庭出身、人生選擇直接掛鉤的。平凡的出身意味著失去許多機會,平凡的家庭也會帶來了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就是貧窮。

很多人不怕自己成為一個平凡的人,也不怕做平凡的工作,卻害怕平凡背後的貧窮。小塗曾經是唐山市的一位高速收費員,她的工作也曾是人人羨慕的“鐵飯碗”,她最初也認為只要自己夠勤勞,就能過上好日子。誰知一場大病,掏空了小塗的所有積蓄。更不幸的是,唐山市又把所有的的收費站都撤銷了。

小塗失業了,她最終是被平凡擊垮的嗎?並不是,是平凡背後的貧窮給了她致命一擊。同樣感受到貧窮的,就是《平凡的世界》裡的孫家兄弟。

孫家是典型的農民家庭,這種出身就註定金錢和物資上要匱乏一些,這也給兄弟二人的人生帶來第一個阻礙,那就是自卑感與自尊心的博弈。

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自卑的人一定有強大的自尊心,兄弟二人身上都明顯表現出這一特點。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遙細緻地描寫過校園中午的飯菜: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條為主,還有大肉片,每份三毛錢;乙菜只是沒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錢;丙菜只有清水煮白蘿蔔,每份五分錢。而主食也分三等:白麵饃,玉米麵饃,高粱面饃;白、黃、黑,顏色就表明了一種差別;學生們戲稱歐洲、亞洲、非洲。從飯菜裡,就可以看出階層與貧富的差距。

孫少平很晚才會來到飯場,那時候的飯場幾乎沒什麼人了,他拿了兩個黑色的高粱面饃,又像偷東西一樣地舀剩菜湯,接著,他來到沒人的開水房前,往菜湯里加了一些開水,然後把高粱饃掰碎了泡進去,就蹲在房簷下吃起來。為什麼要最後來取飯?因為貧窮,吃不起好飯。還因為孫少平有著年輕而敏感的自尊心,他躲避著公眾的眼光,以免遭受恥笑。哥哥孫少安最終沒能上高中,而選擇成為一名農民。但是,他在離開學校的最後一刻決定,他要參加考試,用成績來證明,是他自己選擇不上學,而不是考不上。

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很多時候,兄弟二人都被貧窮壓得喘不過氣來,吃飯、上學這些事,對於孫少平和孫少安來說,就成了一件很艱難的事情。除了物質上的匱乏,貧窮還進一步向內侵蝕,成了兄弟二人追求愛情路上的絆腳石。

孫少平班有個女同學叫郝紅梅,郝紅梅常常和孫少平一樣,因為家裡貧窮,又不願受到同學們的眼光,所以很晚才到飯場拿飯,兩人經常就在飯場經常見面。相同的出身一下子拉近了兩人的距離,孫少平可以看到破舊的著裝下,郝紅梅其實是很漂亮的一個姑娘。

孫少平和郝紅梅又有著共同話題,都愛閱讀,這對於孤獨的孫少平來說,是巨大的安慰。但在郝紅梅心中,她很清楚自己的出身不好,就必須找一個條件好的男人改變自己,很顯然孫少平不在考慮的範圍內,雖然孫少平也很有才華,但是孫少平太貧窮了,所以,郝紅梅最終選擇了班長顧養民。

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哥哥孫少安也遇到了這樣的煩心事。孫少安兒時的玩伴田潤葉愛上了孫少安,她像當時的新興女性一樣,熱烈地表達自己的情意,收到信件的孫少安難道不懂這份心意嗎?不,孫少安是懂的。

但是他不敢回應這份情,因為他太貧窮了,雖然他可以靠勤勞打拼一份事業,但是他無法縮短階級的差異。現實簡單而明白地擺在孫少安面前:他和田潤葉是不可能的!從他輟學回家開始,他的身份就是一個農民。而一個滿身臭汗的農民,怎麼可能和一個公家的女教師生活在一起呢?田潤葉的父親還是雙水村村支部書記,門第之間的差距讓孫少安停住了腳步,不再追求自己的愛情。

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貧窮限制了對愛情的追求,這觸動很多人的青春傷痛。但是,貧窮更讓人懼怕的地方,是會讓我們的思維受到侷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窮志短。

《血色浪漫》一書中,說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到陝北插隊的時候,上山放羊,然後他問放羊的娃子:你長大幹什麼?娶媳婦。娶媳婦幹什麼?生孩子。生孩子幹什麼?放羊。貧窮會讓人陷入一種思維定式:一定要過上好日子。但所謂的好日子,就是吃好一點,穿好一點,並沒有其他的追求,也不會再尋求改變。一旦遇到生活的打擊,例如生一場大病,很多人就會重新陷入貧困的泥沼。

那麼面對貧窮,我們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並不是。孫少平和孫少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一個人即使貧窮,但是他不能心窮。

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孫少平用來抵禦貧窮的方法就是讀書,在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後,孫少平受到深深的鼓舞接著他開始大量地閱讀。而這些書,也成了少平心中的能量,很多同學都願意聽他說書中的故事,這讓他贏得別人的好感,也讓他打破自卑,更加自信地面對這個世界。

而哥哥孫少安,即使他沒有再去讀書,也不能和田潤葉結合,但是他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勞動上,他要做就做一個最有幹勁的莊稼漢。熱情不管是放在學習上,還是放在勞動上,都能激發出無限的潛力。種地也是一門學問,從莊稼到蔬菜,要互相套作,見縫插針。連種什麼都是孫少安精心謀劃的,有些要補充口糧,有些要換成零用錢。

孫少安在土地裡灑下自己的汗水,也傾注自己的激情,而所有的收穫都是靠自己一點點打拼下的,孫少安感到無比的滿足與幸福。貧窮即使讓這個小夥子穿不起好衣服,但是仍舊無法掩蓋他身上剛毅的魅力,最後孫少安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姑娘,願意陪他度過一生。

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貧窮給我們的打擊也許會伴隨一生,但是貧窮不能澆熄我們對生活的的熱愛。除了防止貧窮讓我們的心變窮以外,我們還要抵禦平凡變成平庸。“平凡”與“平庸”,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們給人帶來的狀態是完全不同的。一個平庸的人,已經完全被消磨了鬥志,不再與生活抗爭。平庸的人,心中少了許多防禦力,就很容易得過且過,甚至走上歧途。

所以,《平凡的世界》告訴我們的是:即使我們做最簡單的事,過最普通的生活,我們也要做一個平凡但不平庸的人。

在《平凡的世界》中一個人即使平凡,但是擁有哪些品質就能成為不平庸的人呢?

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提升目標感,樹立我們的理想。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隨著《人生》的走紅,路遙筆下的主人公“高加林”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當時有一種論斷,《人生》是路遙無法再逾越的一個高度。同時,路遙親戚朋友也開始紛紛上門,不是要錢,就是讓路遙幫忙安排子女的工作。如果路遙願意,他完全可以躺在功勞簿發掉一生,但這並不是路遙真正的理想。對路遙來說,寫作不只是為了取悅當下,在路遙心中,他想探尋苦難背後的可能性,為了給歷史一個深厚的交代。

路遙的文學教父柳青曾希望他挑起擔子,為陝北寫幾部前人沒有寫過的大書。這成了路遙的理想,很顯然,僅僅十三萬字的《人生》顯然無法滿足這一要求。1983年,路遙決定開始創作一部新的長篇小說,在尚未動筆前,他就已經想好了這部著作的框架:三部,六卷,一百萬字,名字分別是《黃土》《黑金》《大城市》。

路遙說,他要像巴爾扎克一樣,做一位“歷史的書記官”。讓路遙沒有想到的是,他與這份交代纏鬥了六年有餘,創作《平凡的世界》成了近乎苦役的工作,也耗盡了路遙的全部心力。

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但是,路遙並不後悔,他把對於貧窮的體會,還有自己在青年時的窘迫與仿徨,都寫進了筆下的小人物的生命中。

《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很好地繼承了路遙先生的理想主義。孫少平能夠接受自己農民的身份,他不怪罪於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心中渴望獨立地尋找自己的生活,無論是光榮還是屈辱,他都能承受。

這種意識其實在孫少平高中時就產生了,但是現在這樣的想法變得更加強烈,對於責任的承擔也更具有勇氣。在現實與理想掙扎後,孫少平最終選擇追逐理想。少平青春的夢想和追求,也激勵著他到外面去“闖蕩世界”,他從漂泊的攬工漢成為正式的建築工人,最後又獲得了當煤礦工人的好機遇。即使孫少平沒有過上大富大貴的生活,但是他已經靠自己的力量,走上了一個新臺階。

讀了《平凡的世界》的每一位讀者,都能感同身受地回憶起苦難的歲月,也都在主人公的命運中汲取力量,從而更堅定地選擇自己的道路。

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我們要修煉的第二個品質:保持善良。

曾經有一項調查指出,很多人犯罪的原因是窮到走投無路。但是,所謂的走投無路,是真的一點出路都沒有了嗎?很大程度上是他們放棄了謀生的出路,最終選擇一條不歸路。的確,這種方式讓他們擺脫了貧窮,但是也葬送了自己的人生。處於社會底層,我們不害怕貧窮,我們應該擔心的,是消極心態滋生的戾氣與惡意。

《平凡的世界》向我們傳遞的一種正能量,就是遭遇不公之後,還能以善良之心去對待這個世界。在書中,路遙描寫了雙水村的人們,他們雖然都是平凡的農民,但是卻沒有丟掉善良這一寶貴的品質。金波一家與少平一家並無血緣關係,對困境中少平一家無私的幫攜,實在令人暖心和動容,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難能可貴。

除了描寫雙水村的樸實,路遙還把許多的筆墨傾注到了女性角色中,路遙筆下的每一位姑娘,都是那樣的純淨美好。一直愛著孫少安的潤葉,不顧世俗的偏見,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潤葉對少安的好,從點點滴滴都能看得出來,怕他節儉不肯吃飯,在食堂裡給少安買了很多菜,又小心地照顧著孫少安的自尊心。而最終和少安結合的賀秀蓮,連彩禮都可以不要,秀蓮更在乎的是少安的品質。

如果說田潤葉和賀秀蓮都是為愛而傾注關懷,那麼田曉霞的善良與愛更是一種大愛。起初,田曉霞就看到孫少平眼中不一樣的光芒,田曉霞的善良不是一般的憐憫,而是一種能量的賦予,她對於時事的見解,對於社會的關注,對於世界的描述,最終也促使孫少平邁出追求理想的步伐。田曉霞用這樣的能量影響著孫少平,用大愛對待這個平凡的世界,為了就洪水中的兒童,她最終獻出自己的生命,也成就了自己的不平凡。

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要想擺脫平庸,我們要擁有最後一種力量:敢於抗爭。

苦難曾經壓著孫家的人喘不過氣來,他們最怕家人出事,一旦有什麼事情也擺平不了。為了擺脫平庸,哥哥孫少安下定決心,在農村也要幹出一番事業。孫少安最先察覺到農村變革中的機遇,孫少安在城裡拉磚的時候,就看見到處都在修建築,而磚瓦一直是緊缺的材料。有多少能賣多少,孫少平當時就想要是能開個燒磚窯,一年下來肯定能賺不少錢。結果證明了孫少安眼光的正確性。

在一年內,孫少安從一個貧苦的農民一下子成了冒尖戶,也就是收入超過一般家庭。然而,孫少安並沒有因眼前的成功而鬆懈,他又先後兩次擴大了生產規模。雖然第二次失敗了,但並不是眼光的問題,而是用錯了制磚的師傅。當他再次取得成功後,沒有因為以前的失敗而畏懼,孫少安又從石圪(gē)節磚廠的拍賣中覓得新的商機。

孫少安的磚廠辦起來後,孫家的日子漸漸好起來,弟弟少平這時候上完高中也在家裡勞動掙工分,有時在磚廠裡幹活。

但是,儘管親眼所見哥哥與命運的抗爭,少平還是不願意像哥哥一樣只待在雙水村。孫少平知道雙水村以外還有一個更大的世界,更值得自己去追求。當少平把闖蕩世界的想法跟家裡人說了後,做哥哥的少安很激動,他想不通現在日子過好了,全家人能吃飽飯了,少平為什麼要到一個未知的世界去受罪呢?

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其實孫少安和孫少平都沒錯,少安不想讓弟弟少平受罪,他認為自己有能力讓弟弟過上好日子。但孫少平也想去抗爭,他有自己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他只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怕為此會出多大的艱辛與努力也再所不惜。

在黃原攬工的時候,孫少平住過候車室,看過親戚的白眼,在當小工背石頭的時候,後背被石頭磨的皮開肉綻,但孫少平依然沒有放棄夢想。其實,孫少平和孫少安兩人奮鬥的方式都沒有錯,他們都沒有退縮,依然與命運抗爭。這種敢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讓他們成為了平凡但不平庸的人。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寫下的這段話,一直激勵了很多人: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讀完《平凡的世界》,我們的心中已經獲得了這股力量,但是時代已經變遷,我們不再像孫少安一樣去辦磚廠,不能像孫少平一樣做一名工人。我們真正要思考的是:世界依舊平凡,我們該怎樣做,才能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人生規劃,讓理想更深厚一點。

前段時間,一位叫張薇的女孩即將從清華大學畢業,她在畢業典禮上的發言感動了無數人。張薇出生於甘肅鎮原,那裡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交通不便,教育資源有限,經濟十分落後。張薇就在這裡完成了她十八年的學業,她很少離開這個地方,離開家鄉也是為了去省城參加物理競賽,她從來沒有見過比賽所用的儀器,當她終於找到儀器開關時,實驗時間已經到了。

張薇第一次意識到教育的差距是如此之大,我們可以想象,在競賽中,看到別人都能自如地使用儀器,張薇心裡感受到和孫少平一樣的窘迫。張薇決定去大城市讀書,可這決定不是隨口說說而已。一旦做出人生規劃,接下來就是將每一天都利用起來,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學習,最終以實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當今社會中,一個人能考入清華園,已經足夠優秀,但這只是張薇人生規劃中的第一步。張薇來到清華園,她發現自己與別人的差距仍舊很大,微積分學不懂,仰臥起坐也只能拿20分。 張薇有自卑到抬不起頭嗎?並沒有。張薇決定用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去鍛鍊,去逼迫自己參加更多的活動去長見識。這時的張薇才真正走上人生的正軌。而在畢業的時候,張薇雖然已經考上研究生,但是她決定推遲一年入學,去做一件讓自己終生難忘的事情,回到家鄉支教。張薇的最終選擇讓她的理想更有厚度和廣度。

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其次,我們在前行中,還要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

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在我們看清這個世界之後,仍然要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

孫少安的妻子秀蓮,在少安磚廠倒閉、落魄潦倒的至暗時刻,她始終沒有放棄,仍然保持樂觀的心態,成為丈夫的精神支柱和堅強後盾,溫暖他、鼓勵他,夫妻兩最後一起走出了事業的陰霾。多少打擊,也沒有讓出門闖蕩世界的少平心灰意冷,即使為了救護徒弟而受了重傷,自己的英俊面容盡毀,孫少平並沒有被不幸壓垮,他敢於面對現實,又充滿信心地回到了礦山,迎接新的生活與挑戰。

現在,我們太容易崩潰了。一位杭州小夥因為騎單車逆行,被警察攔下罰款,又因為女朋友電話裡的催促、工作的壓力,最終情緒爆發。他把手機摔到地上,給交警跪下,繼而嚎啕大哭。有時候,我們很想好好地哭一場。

人生實苦,生活中,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生來偉大,但不妨每個平凡的人都在堅強樂觀地活著。有時候,整天滿臉掛著笑容並不就是樂觀。相反,崩潰過後,能重振旗鼓的動力才真正來自於生命的韌勁。

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有了動力與韌勁,最後一步,我們要做到的就是:不忘心懷感恩,堅持走下去。

如果少平為了單純的過上好日子,他完全可以在家和哥合辦磚廠,幾年後給自己鑿幾口像樣的窯洞,沒必要再去黃原了,但他選擇了一條內心深處想走的路,那怕這條路充滿磨難與挑戰,亦無怨無悔。

《平凡的世界》最鼓舞人心的地方,是告訴我們奮鬥無悔,堅持自己的選擇,就會讓人生變得不一樣,至少我們沒有和村口的老大爺一樣,日復一日混日子。從孫少平身上,我們看到了許多人的影子,也最終找到自己的影子。

2003年,剛畢業的吳向榮本來可以留在日本,但是他選擇回到了阿拉善植樹種林,立志守護阿拉善。現在,吳向榮已經駐紮在阿拉善16年。沙漠裡的生活太苦了,與漫漫沙漠鬥爭,需要長期的韌勁與強大的心靈做支撐,後來大家都漸漸離開了阿拉善,只有吳向榮留了下來。

種樹就是吳向榮的生活,也是吳向榮的事業。在這平凡的種樹工作中,吳向榮發現了平靜的沙漠中的感動與美麗,他經常提到的一句話就是:“堅持種好每一棵樹,在人們心中種好每一棵樹!”也正是因為這份堅持,成就了吳向榮的不平凡。

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即使我們和路遙生活的年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平凡的世界》依舊能給予我們很大的力量。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說過:“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我們終將歸於平凡,但是我們也要做好人生規劃,讓理想更深厚一些。即使受到不公的待遇,也要依舊保持樂觀。最後,堅定地走下去的時候,不忘感恩,感謝那些給予我們能量的人,也感謝那個永不放棄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