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作者是

路遥,原名王卫国,是中国当代的一位农村作家。

路遥出身贫苦,虽然他是家中的长子,但是家里没有能力抚养他,路遥七岁时就被父亲过继给伯父,饥饿和贫穷充斥着路遥的青少年时代。也正因为如此,路遥对于底层的苦痛有着深切体会,这些生命经验都被路遥写进了《平凡的世界》中。

其实,在很早之前,路遥创作的几部作品就已获得全国中篇小说奖。其中,以《人生》改编的电影还拿到了金鸡奖和百花奖。但是路遥并不满足于这些荣誉,路遥真正追求的,是写出一部大书,来反映1975到1985这十年间中国城乡社会的变迁,而这本书正是《平凡的世界》。

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读《平凡的世界》,什么是平凡?

“平凡”这个词,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意义。

或许平凡就是普普通通,就是踏踏实实,就是不去抗争,就是安于现状。可能有很多人会这样说:平凡一点没有什么不好,没必要轰轰烈烈。的确,我们现在可以重新给平凡下定义。但是,在中国1975年到1987年,平凡是和家庭出身、人生选择直接挂钩的。平凡的出身意味着失去许多机会,平凡的家庭也会带来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贫穷。

很多人不怕自己成为一个平凡的人,也不怕做平凡的工作,却害怕平凡背后的贫穷。小涂曾经是唐山市的一位高速收费员,她的工作也曾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她最初也认为只要自己够勤劳,就能过上好日子。谁知一场大病,掏空了小涂的所有积蓄。更不幸的是,唐山市又把所有的的收费站都撤销了。

小涂失业了,她最终是被平凡击垮的吗?并不是,是平凡背后的贫穷给了她致命一击。同样感受到贫穷的,就是《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家兄弟。

孙家是典型的农民家庭,这种出身就注定金钱和物资上要匮乏一些,这也给兄弟二人的人生带来第一个阻碍,那就是自卑感与自尊心的博弈。

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自卑的人一定有强大的自尊心,兄弟二人身上都明显表现出这一特点。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细致地描写过校园中午的饭菜: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还有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只有清水煮白萝卜,每份五分钱。而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从饭菜里,就可以看出阶层与贫富的差距。

孙少平很晚才会来到饭场,那时候的饭场几乎没什么人了,他拿了两个黑色的高粱面馍,又像偷东西一样地舀剩菜汤,接着,他来到没人的开水房前,往菜汤里加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馍掰碎了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吃起来。为什么要最后来取饭?因为贫穷,吃不起好饭。还因为孙少平有着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他躲避着公众的眼光,以免遭受耻笑。哥哥孙少安最终没能上高中,而选择成为一名农民。但是,他在离开学校的最后一刻决定,他要参加考试,用成绩来证明,是他自己选择不上学,而不是考不上。

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很多时候,兄弟二人都被贫穷压得喘不过气来,吃饭、上学这些事,对于孙少平和孙少安来说,就成了一件很艰难的事情。除了物质上的匮乏,贫穷还进一步向内侵蚀,成了兄弟二人追求爱情路上的绊脚石。

孙少平班有个女同学叫郝红梅,郝红梅常常和孙少平一样,因为家里贫穷,又不愿受到同学们的眼光,所以很晚才到饭场拿饭,两人经常就在饭场经常见面。相同的出身一下子拉近了两人的距离,孙少平可以看到破旧的着装下,郝红梅其实是很漂亮的一个姑娘。

孙少平和郝红梅又有着共同话题,都爱阅读,这对于孤独的孙少平来说,是巨大的安慰。但在郝红梅心中,她很清楚自己的出身不好,就必须找一个条件好的男人改变自己,很显然孙少平不在考虑的范围内,虽然孙少平也很有才华,但是孙少平太贫穷了,所以,郝红梅最终选择了班长顾养民。

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哥哥孙少安也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孙少安儿时的玩伴田润叶爱上了孙少安,她像当时的新兴女性一样,热烈地表达自己的情意,收到信件的孙少安难道不懂这份心意吗?不,孙少安是懂的。

但是他不敢回应这份情,因为他太贫穷了,虽然他可以靠勤劳打拼一份事业,但是他无法缩短阶级的差异。现实简单而明白地摆在孙少安面前:他和田润叶是不可能的!从他辍学回家开始,他的身份就是一个农民。而一个满身臭汗的农民,怎么可能和一个公家的女教师生活在一起呢?田润叶的父亲还是双水村村支部书记,门第之间的差距让孙少安停住了脚步,不再追求自己的爱情。

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贫穷限制了对爱情的追求,这触动很多人的青春伤痛。但是,贫穷更让人惧怕的地方,是会让我们的思维受到局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穷志短。

《血色浪漫》一书中,说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到陕北插队的时候,上山放羊,然后他问放羊的娃子:你长大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孩子。生孩子干什么?放羊。贫穷会让人陷入一种思维定式:一定要过上好日子。但所谓的好日子,就是吃好一点,穿好一点,并没有其他的追求,也不会再寻求改变。一旦遇到生活的打击,例如生一场大病,很多人就会重新陷入贫困的泥沼。

那么面对贫穷,我们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并不是。孙少平和孙少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贫穷,但是他不能心穷。

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孙少平用来抵御贫穷的方法就是读书,在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孙少平受到深深的鼓舞接着他开始大量地阅读。而这些书,也成了少平心中的能量,很多同学都愿意听他说书中的故事,这让他赢得别人的好感,也让他打破自卑,更加自信地面对这个世界。

而哥哥孙少安,即使他没有再去读书,也不能和田润叶结合,但是他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劳动上,他要做就做一个最有干劲的庄稼汉。热情不管是放在学习上,还是放在劳动上,都能激发出无限的潜力。种地也是一门学问,从庄稼到蔬菜,要互相套作,见缝插针。连种什么都是孙少安精心谋划的,有些要补充口粮,有些要换成零用钱。

孙少安在土地里洒下自己的汗水,也倾注自己的激情,而所有的收获都是靠自己一点点打拼下的,孙少安感到无比的满足与幸福。贫穷即使让这个小伙子穿不起好衣服,但是仍旧无法掩盖他身上刚毅的魅力,最后孙少安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姑娘,愿意陪他度过一生。

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贫穷给我们的打击也许会伴随一生,但是贫穷不能浇熄我们对生活的的热爱。除了防止贫穷让我们的心变穷以外,我们还要抵御平凡变成平庸。“平凡”与“平庸”,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们给人带来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平庸的人,已经完全被消磨了斗志,不再与生活抗争。平庸的人,心中少了许多防御力,就很容易得过且过,甚至走上歧途。

所以,《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的是:即使我们做最简单的事,过最普通的生活,我们也要做一个平凡但不平庸的人。

在《平凡的世界》中一个人即使平凡,但是拥有哪些品质就能成为不平庸的人呢?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升目标感,树立我们的理想。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随着《人生》的走红,路遥笔下的主人公“高加林”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当时有一种论断,《人生》是路遥无法再逾越的一个高度。同时,路遥亲戚朋友也开始纷纷上门,不是要钱,就是让路遥帮忙安排子女的工作。如果路遥愿意,他完全可以躺在功劳簿发掉一生,但这并不是路遥真正的理想。对路遥来说,写作不只是为了取悦当下,在路遥心中,他想探寻苦难背后的可能性,为了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

路遥的文学教父柳青曾希望他挑起担子,为陕北写几部前人没有写过的大书。这成了路遥的理想,很显然,仅仅十三万字的《人生》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1983年,路遥决定开始创作一部新的长篇小说,在尚未动笔前,他就已经想好了这部著作的框架:三部,六卷,一百万字,名字分别是《黄土》《黑金》《大城市》。

路遥说,他要像巴尔扎克一样,做一位“历史的书记官”。让路遥没有想到的是,他与这份交代缠斗了六年有余,创作《平凡的世界》成了近乎苦役的工作,也耗尽了路遥的全部心力。

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但是,路遥并不后悔,他把对于贫穷的体会,还有自己在青年时的窘迫与仿徨,都写进了笔下的小人物的生命中。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很好地继承了路遥先生的理想主义。孙少平能够接受自己农民的身份,他不怪罪于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心中渴望独立地寻找自己的生活,无论是光荣还是屈辱,他都能承受。

这种意识其实在孙少平高中时就产生了,但是现在这样的想法变得更加强烈,对于责任的承担也更具有勇气。在现实与理想挣扎后,孙少平最终选择追逐理想。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即使孙少平没有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但是他已经靠自己的力量,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读了《平凡的世界》的每一位读者,都能感同身受地回忆起苦难的岁月,也都在主人公的命运中汲取力量,从而更坚定地选择自己的道路。

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我们要修炼的第二个品质:保持善良。

曾经有一项调查指出,很多人犯罪的原因是穷到走投无路。但是,所谓的走投无路,是真的一点出路都没有了吗?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放弃了谋生的出路,最终选择一条不归路。的确,这种方式让他们摆脱了贫穷,但是也葬送了自己的人生。处于社会底层,我们不害怕贫穷,我们应该担心的,是消极心态滋生的戾气与恶意。

《平凡的世界》向我们传递的一种正能量,就是遭遇不公之后,还能以善良之心去对待这个世界。在书中,路遥描写了双水村的人们,他们虽然都是平凡的农民,但是却没有丢掉善良这一宝贵的品质。金波一家与少平一家并无血缘关系,对困境中少平一家无私的帮携,实在令人暖心和动容,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难能可贵。

除了描写双水村的朴实,路遥还把许多的笔墨倾注到了女性角色中,路遥笔下的每一位姑娘,都是那样的纯净美好。一直爱着孙少安的润叶,不顾世俗的偏见,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润叶对少安的好,从点点滴滴都能看得出来,怕他节俭不肯吃饭,在食堂里给少安买了很多菜,又小心地照顾着孙少安的自尊心。而最终和少安结合的贺秀莲,连彩礼都可以不要,秀莲更在乎的是少安的品质。

如果说田润叶和贺秀莲都是为爱而倾注关怀,那么田晓霞的善良与爱更是一种大爱。起初,田晓霞就看到孙少平眼中不一样的光芒,田晓霞的善良不是一般的怜悯,而是一种能量的赋予,她对于时事的见解,对于社会的关注,对于世界的描述,最终也促使孙少平迈出追求理想的步伐。田晓霞用这样的能量影响着孙少平,用大爱对待这个平凡的世界,为了就洪水中的儿童,她最终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成就了自己的不平凡。

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要想摆脱平庸,我们要拥有最后一种力量:敢于抗争。

苦难曾经压着孙家的人喘不过气来,他们最怕家人出事,一旦有什么事情也摆平不了。为了摆脱平庸,哥哥孙少安下定决心,在农村也要干出一番事业。孙少安最先察觉到农村变革中的机遇,孙少安在城里拉砖的时候,就看见到处都在修建筑,而砖瓦一直是紧缺的材料。有多少能卖多少,孙少平当时就想要是能开个烧砖窑,一年下来肯定能赚不少钱。结果证明了孙少安眼光的正确性。

在一年内,孙少安从一个贫苦的农民一下子成了冒尖户,也就是收入超过一般家庭。然而,孙少安并没有因眼前的成功而松懈,他又先后两次扩大了生产规模。虽然第二次失败了,但并不是眼光的问题,而是用错了制砖的师傅。当他再次取得成功后,没有因为以前的失败而畏惧,孙少安又从石圪(gē)节砖厂的拍卖中觅得新的商机。

孙少安的砖厂办起来后,孙家的日子渐渐好起来,弟弟少平这时候上完高中也在家里劳动挣工分,有时在砖厂里干活。

但是,尽管亲眼所见哥哥与命运的抗争,少平还是不愿意像哥哥一样只待在双水村。孙少平知道双水村以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更值得自己去追求。当少平把闯荡世界的想法跟家里人说了后,做哥哥的少安很激动,他想不通现在日子过好了,全家人能吃饱饭了,少平为什么要到一个未知的世界去受罪呢?

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其实孙少安和孙少平都没错,少安不想让弟弟少平受罪,他认为自己有能力让弟弟过上好日子。但孙少平也想去抗争,他有自己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他只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怕为此会出多大的艰辛与努力也再所不惜。

在黄原揽工的时候,孙少平住过候车室,看过亲戚的白眼,在当小工背石头的时候,后背被石头磨的皮开肉绽,但孙少平依然没有放弃梦想。其实,孙少平和孙少安两人奋斗的方式都没有错,他们都没有退缩,依然与命运抗争。这种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让他们成为了平凡但不平庸的人。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下的这段话,一直激励了很多人: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读完《平凡的世界》,我们的心中已经获得了这股力量,但是时代已经变迁,我们不再像孙少安一样去办砖厂,不能像孙少平一样做一名工人。我们真正要思考的是:世界依旧平凡,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人生规划,让理想更深厚一点。

前段时间,一位叫张薇的女孩即将从清华大学毕业,她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感动了无数人。张薇出生于甘肃镇原,那里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交通不便,教育资源有限,经济十分落后。张薇就在这里完成了她十八年的学业,她很少离开这个地方,离开家乡也是为了去省城参加物理竞赛,她从来没有见过比赛所用的仪器,当她终于找到仪器开关时,实验时间已经到了。

张薇第一次意识到教育的差距是如此之大,我们可以想象,在竞赛中,看到别人都能自如地使用仪器,张薇心里感受到和孙少平一样的窘迫。张薇决定去大城市读书,可这决定不是随口说说而已。一旦做出人生规划,接下来就是将每一天都利用起来,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最终以实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今社会中,一个人能考入清华园,已经足够优秀,但这只是张薇人生规划中的第一步。张薇来到清华园,她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仍旧很大,微积分学不懂,仰卧起坐也只能拿20分。 张薇有自卑到抬不起头吗?并没有。张薇决定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锻炼,去逼迫自己参加更多的活动去长见识。这时的张薇才真正走上人生的正轨。而在毕业的时候,张薇虽然已经考上研究生,但是她决定推迟一年入学,去做一件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事情,回到家乡支教。张薇的最终选择让她的理想更有厚度和广度。

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其次,我们在前行中,还要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在我们看清这个世界之后,仍然要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

孙少安的妻子秀莲,在少安砖厂倒闭、落魄潦倒的至暗时刻,她始终没有放弃,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成为丈夫的精神支柱和坚强后盾,温暖他、鼓励他,夫妻两最后一起走出了事业的阴霾。多少打击,也没有让出门闯荡世界的少平心灰意冷,即使为了救护徒弟而受了重伤,自己的英俊面容尽毁,孙少平并没有被不幸压垮,他敢于面对现实,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新的生活与挑战。

现在,我们太容易崩溃了。一位杭州小伙因为骑单车逆行,被警察拦下罚款,又因为女朋友电话里的催促、工作的压力,最终情绪爆发。他把手机摔到地上,给交警跪下,继而嚎啕大哭。有时候,我们很想好好地哭一场。

人生实苦,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生来伟大,但不妨每个平凡的人都在坚强乐观地活着。有时候,整天满脸挂着笑容并不就是乐观。相反,崩溃过后,能重振旗鼓的动力才真正来自于生命的韧劲。

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有了动力与韧劲,最后一步,我们要做到的就是:不忘心怀感恩,坚持走下去。

如果少平为了单纯的过上好日子,他完全可以在家和哥合办砖厂,几年后给自己凿几口像样的窑洞,没必要再去黄原了,但他选择了一条内心深处想走的路,那怕这条路充满磨难与挑战,亦无怨无悔。

《平凡的世界》最鼓舞人心的地方,是告诉我们奋斗无悔,坚持自己的选择,就会让人生变得不一样,至少我们没有和村口的老大爷一样,日复一日混日子。从孙少平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的影子,也最终找到自己的影子。

2003年,刚毕业的吴向荣本来可以留在日本,但是他选择回到了阿拉善植树种林,立志守护阿拉善。现在,吴向荣已经驻扎在阿拉善16年。沙漠里的生活太苦了,与漫漫沙漠斗争,需要长期的韧劲与强大的心灵做支撑,后来大家都渐渐离开了阿拉善,只有吴向荣留了下来。

种树就是吴向荣的生活,也是吴向荣的事业。在这平凡的种树工作中,吴向荣发现了平静的沙漠中的感动与美丽,他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坚持种好每一棵树,在人们心中种好每一棵树!”也正是因为这份坚持,成就了吴向荣的不平凡。

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即使我们和路遥生活的年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平凡的世界》依旧能给予我们很大的力量。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说过:“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我们终将归于平凡,但是我们也要做好人生规划,让理想更深厚一些。即使受到不公的待遇,也要依旧保持乐观。最后,坚定地走下去的时候,不忘感恩,感谢那些给予我们能量的人,也感谢那个永不放弃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