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是科學還是心靈雞湯?

蓬勃積極心理學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積極心理學屬於心理學派的一個分支,是有大量數據和科學實驗作為支撐的一門學問。

積極心理學所提倡的內容,與時下倡導的如何獲得成功、如何經營婚姻、如何在職場上站穩腳跟等自助類書籍很相似。所以很多人在剛接觸時,也很容易將其和雞湯混淆。

讓我先來解釋一下兩者的區別:從某種角度來說,積極心理學在近幾年的能夠快速流行,正是契合了我們對那些自助類書籍(也可以稱之為心靈雞湯)的需要。不可否認,我們需要雞湯,在這個時代,大多數人已經能夠不為物質的吃穿發愁(房子除外),但在精神上卻不知道心歸何處。我們如此對幸福的強調,恰恰反應出我們自身的不安和困惑。

於是市面上很多雜亂的課程紛紛出現,且都會誇大地提出能夠“快速解決”的方案:一句話、一堂課讓你恍然大悟,人生的各種問題從此都能迎刃而解。而那些自助類書籍更是容易誇大其詞,過度承諾。比如“快樂需知的五件事”、“三個方法成就偉大的領導”、“一個幸福、成功和美滿人生的秘密”等等。沒錯,這些書籍在我們看了之後的確會倍受鼓舞,但這種感覺只會是在短時間內的產生作用,很難持久。

而在積極心理學領域,許多所提出來的方法和原理都是經過大量的實驗和數據分析驗證的。雖然說積極心理學是學院派發起的,旨在修正以往過於消極的研究傾向的學科,而且如果現在要求它提供出人生的解決方案也還為時過早,但好在它提供了一些關於幸福和積極人性的事實和視角,並且這些都有相當高的可靠度以及實際應用的價值。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馬斯洛曾經說過:“心理學這一學科對於消極方面的研究,遠比對於積極方面的研究成功。它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的短處、缺點、過失,但很少談到人類的潛能、長處、實際願望或精神高度,好像心理學自願固步自封,讓自己僅限於研究黑暗低劣的一面。”

而積極心理學正是更加關注生活中積極方面的一門學科。它是為那些想變得更開心的人們設置的,如果你不開心,你可以變得開心;即使你已經很開心了,你也還可以更加開心。當然這需要我們的努力,幸運的是在積極心理學中我們不需要絞盡腦汁去搞清那些深奧複雜的概念,而只要努力把這些觀念融入我們的生活中就行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的在積極心理學中提出的概念都是適合我們的,我們需要去接觸它,嘗試它,然後做出決定,適合我們或者不適合。所以積極心理學更加強調的是希望我們都能積極的參與進來,而不是被動的去接受某種學說。

以上,希望能夠給到你幫助。


浮生流景


積極心理學,既不是科學也不是雞湯,為什麼呢?理由如下。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科學,什麼是雞湯。然後我們才能來確定積極心理學是雞湯還是科學。

任何學問只有能夠用數學或邏輯來表達的才算是科學。按照科學共同體的公認定義,科學是以數學或邏輯為工具,用假說-實證來解釋或預言可經驗可實證的自然現象。心理學學科,不管是積極心理學還是自卑心理學,還是個體心理學等等,甚至包括整個社科類的一切學問都不能算是正真的科學。所以積極心理學不是科學。

所謂雞湯那就更清楚了。它不僅不提供湯勺,實質上也沒有什麼營養。只是讓你聞著覺得好香,幹了一碗又一碗。雞湯總是用華而不實的外衣來包裝他空洞無華的靈魂,總是用那些完全正確卻毫無實際用處的觀點來毒害我們的思想。但對我們的身體,對我們的大腦,對我們的思想,沒有一絲一毫的營養;非但沒有營養,反而是一種毒害。

但積極心理學不光研究人類的幸福問題,還研究道德、智力、審美、創造、積極的社會關係、積極的社會組織、生活的意義等內容,對我們的整個人生充滿了正面的意義。

積極心理學其實是一門研究所有人類的正向心理的熱門理論,它關注的是人性之中光明善良,那些“人之所以為人”的高貴特質,如感恩、愛、尊重、幸福、希望、樂觀、不放棄的毅力等。最近大行其道的心流理論就是積極心理學的一項重大貢獻。

科學是需要證明的,雞湯只要好喝,理論呢則需要要自洽。說白點理論只需要自圓其說就可以了。所有社科類的學問都可以稱作理論。在心理學的發展歷史上,積極心理學有其特殊的地位。

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彼德森教授在一次演講的時候,曾遇到一位老人顫巍巍地站起來發問:“教授,你講的東西太多了,我記不清楚,你能夠用一句話告訴我,積極心理學是什麼嗎?”彼德森教授也僅僅回答了一句話:“他人很重要。”

人際關係直通生命的本質,是幸福之門的鑰匙。人生並非時時快樂,我們的生活充滿了許許多多的不如意、苦惱、艱難、困頓甚至是苦難,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悲傷、痛苦、抑鬱、絕望。然而,在經歷這些痛苦時,人性中仍然會存在美好的、積極向上的一面:在絕望之中會有希望,在悲傷之中會有安慰,在痛苦之中會有堅強與成長,在逆境之中會產生對生命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愛,而這些正是積極心理學家所關注的。


青花的瓷


積極心理學是關於人類優勢與幸福的科學。—Alan Car(愛爾蘭)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學界大咖、眾多積極心理學的愛好者、實踐者、受益者,他們都有自己更好的答案。我只從自己的體驗來分享一下,僅供參考!

我自己是2012年開始接觸、學習積極心理學,開始與很多人一樣,就是因為兩個字:積極。在2013-14年,當我第一次到清華大學,聆聽完彭凱平教授為我們首屆全球幸福之旅的企業家,講解《中國人的幸福》後,實事求是地講,我一點感覺都沒有,只是覺得確實有點意思。然後就與趙昱鯤博士帶領這些企業家,先後到哈佛、伯克利、德語積極心理協會、丹麥幸福研究中心、不丹皇家寺院等等,我們認為幸福的國度與學府院所,去學習幸福的科學(積極心理學),並體驗和探索真實的幸福。

我非常感謝這段經歷,因為我確實愛上了積極心理學,但我依然是因為“積極”兩個字。這也是很多人認為它是心靈雞湯的原因,哪怕課程中這個領域最權威的學者、專家向我們展示了無數的實驗成果與實踐數據,誰又會去太在意呢?我們之前的思維模式與生活經驗,我們“頑固”的負面偏見,不是來個什麼新玩意能輕易改變的,難道不是嗎?哪怕我們在谷歌、臉書、奔馳等等世界級的企業,親眼見證他們在團隊精神、產品設計、客戶體驗方面的廣泛應用。可是,這並沒有削弱它對這個世界的吸引力🧲,並且與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密切相關。

之後,2014-15,我們又一次開始了世界幸福之旅。雖然,這是一個商業項目,但是能吸引到這麼多企業家參加,就已經說明了一切。我在德國的阿爾卑斯山脈的楚格峰正式決定:深入學習和實踐積極心理學。

2016年,清華推出第一期積極心理學指導師脫產培訓,我立刻報名。然後是,第一期實踐班,第一期認證指導師班。從此,完全成為一名正式的積極心理學傳播與實踐者。

坦誠地說,這個過程並沒有陽春白雪,而是非常艱難,整個負面偏見與社會成見非常深。甚至你都不能有點小情緒,有人會快速懟一句:你不是學積極心理學嗎?這,就是癥結。

我現在要用一點篇幅來試著說說:

1.起源。積極心理學的起源並不是來自馬丁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最早使用“積極心理”一詞的是馬斯洛。同時,最早有過研究的更早,有人發現在達爾文的進化論中就已經有出現。所以,積極心理學是一個全新的心理學科,但是它一樣有一顆與你我一樣古老的靈魂。只是那個時候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也不正是我們人類的生命軌跡嗎?

2.科學。馬丁曾經說過:積極心理學不是一場運動。不是隨便申請一個號,然後就來玩一下,它有自己嚴謹的體系和研究實踐方向。它的基本追求,就是要用科學的方法讓更多的人發揮自己的優勢,讓人生更幸福美好。恰恰不認同的是現在成功學那一套(順便腦補一下:成功學最開始不是這樣的,而且是非常注重正向目的與積極引導的)。卻反而被人當成了安慰劑,這確實有些幽默。造成這一印象,我個人認為主要是它的實踐投入與工具總結,沒有跟上它的傳播速度。哪怕在哈佛,2002年,第一堂幸福課只來了7位學生,中途還走了2位。但是,現在它已經成為哈佛曆史上最受歡迎的大學生選修課程,一舉超過《經濟學概論》。

3.實踐。美國國防部,從小布什時代開始,在當時的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的邀請下,馬丁他們拿著1.25億美元的經費,就是為了每個月為100位美軍提供積極心理培訓,一直持續到現在。試問進入美軍的採購,不會是靠馬丁在國防部有什麼關係吧!同時,我在哈佛學習積極創造力的老師,Shally教授也是美國國防部的顧問。可見,他們不是心血來潮,而最後的結果證明,因為提前接受積極心理培訓,美軍在阿富汗、敘利亞等地的戰後創傷等心理問題有了明顯改善,遠低於越戰與海灣戰爭。之後,開始廣泛應用於企業、教育,現在中國北京海淀、成都青羊、廣州增城、深圳龍華等地區,全面推進實踐積極教育。我自己也在全國超過60所中小學校,被邀請做積極教育的師生和家長培訓。它在解決學生學習動力和興趣方面,激發學生潛能等方面,是我見過對傳統教育最好的補充。

雖然積極心理學對很多人來說,依然是新鮮事物,接受本身就有一個過程。同時,它是對傳統心理學過度關注問題、關注傷口的一種平衡與互補,而不是替代。

也許爭論永遠有,但真的不影響你喜歡和擁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