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歷史上誰才能稱得上是第一猛將呢?

漢史趣聞


中國從古至今,戰將如雲,名將輩出,白起、衛青、呂布、關羽、張飛、岳飛等等,都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但要說誰是第一猛將,還真不好評比,沒有標準統一的答案。

在中國革命史上,彭德懷元帥,無論是從軍事才能,還是勇敢善戰上來講,他都是一位傑出的佼佼者。今天簡要介紹一下彭總在紅軍時期的幾個事件。

△平江暴動舉旗幟。1928年7月,他與騰代遠、黃公略領導了平江起義,拉起了革命的隊伍,組建了紅五軍,他任軍長。

△敢打惡仗、險仗。1929年他奉命堅守井岡山,率1個團,與敵人20個團進行激烈搏鬥,突圍中又受到重創,部隊只剩下300人。1930年,他任紅三軍團長,率部一舉攻下了長沙,創造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攻下省會的唯一戰例,極大提高了紅軍的聲威。

△他參加了中央蘇區的歷次反國剿戰鬥,一直都是一線指揮員。長征中,率部血線湘江,為中央紅軍北上打開了通道。

△紅軍到達陝北後,他指揮了直羅鎮戰役、山城堡戰役。為了擴大紅軍的影響,他作為紅軍抗日先鋒軍司令員,與政治委員毛澤東指揮紅軍東渡黃河,挺進山西,進行東征,打得閻錫山連連敗退,電請蔣介石派中央軍入晉剿匪。東征結束後,毛澤東欣然揮筆,寫下了: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後來,他指揮百團大戰、保衛延安、解放西北、抗美援朝等大的戰役,在我軍的歷史上都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就不一一介紹了。





zj史海拾貝


說到古今中外歷史上的第一猛將是誰,應該說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人的眼裡,是有不同的人選的。

但是,對於我們新中國的人們來說,古今中外歷史上的第一猛將是彭德懷元帥。

中國的 猛將那麼的多,為何是彭德懷元帥呢?

之所以是他,是因為他對陣的敵人,是外國入侵者。他打的是要侵略中國的外國人,要知道彭德懷元帥帶領的中國人民,既打過日本侵略者,又打過美帝國主義。

更加重要的是,在面對如此強大敵人的時候,彭德懷元帥靠著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敏銳的觀察能力,以及臨場應變能力,全部都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不得不說這樣的勝利,簡直就是偉大的一個奇蹟,因為在中國武器不如人家的情況下,想要取得戰爭的勝利,打敗強敵真的是太難了。

不過正是因為這樣的勝利來之不易,更加突出了彭德懷的軍事指揮才能。

彭德懷打仗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每一次大戰的時候,他都能做到親臨前線指揮。正是因為他了解戰場上的實際情況,所以,他能快速的做出判斷,抓住時機給敵軍以沉重的打擊。

同樣,這樣打仗也是最為危險的。

畢竟作為指揮大戰的將軍,到了炮灰連天的前線,萬一有個什麼不測,是很容易會被敵人的子彈打到的。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有利就有弊吧。

在面臨抉擇的時候,彭德懷選擇了他認為最為正確的一種,畢竟戰爭無論如何,都是要最終的結果,那就是取得最終的勝利。

在彭德懷的一生之中,他打的勝仗真的太多了。

百團大戰,他帶領中國八路軍殲滅日偽軍共計四萬餘人,給日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大大的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日的士氣,為中國抗日戰爭的最終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彭德懷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可以讓中國人民,全身心的投入到祖國的建設當中去。

同時,抗美援朝的勝利也讓世界人民知道中國軍隊的厲害,中國領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任何敵人只要侵犯了中國的利益,我們都將不惜和他們一戰。

所以說這樣的彭德懷,才是世界歷史上的第一戰神,也是中國人民心目中最偉大的將軍,人民心目中的第一猛將。


史學達人


國軍第一猛將,兩次擊敗西野,叫囂一戰定陝北,卻因得罪胡宗南下臺

國軍第一猛將是誰?有人說是張靈甫,有人說是胡璉,其實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說法。在我眼裡,國軍第一猛將稱號應該給鍾松,打起仗來悍不畏死,更是兩次打敗彭德懷指揮的西北野戰軍,瘋狂叫囂一戰解決陝北問題,只可惜,這樣的直腸子,在國軍中根本生存不下去。

鍾松是個傳奇將軍,在黃埔軍校第一期,他病重被校醫丟進了太平間,要不是同學細心檢查,他可能直接就被火化了。也許是因為死了一次,鍾松在後來的北伐戰爭、中原大戰、抗日戰爭等戰爭中相當勇猛,悍不畏死,可以說是國軍將領中的佼佼者。

1933年,鍾松參加長城抗戰,擔負守衛南天門的任務。戰後,他因功成為旅長,指揮第二師獨立旅。淞滬會戰中,鍾松擔任61師師長,在唐家宅等地阻擊日軍,戰鬥相當慘烈,61師的361團團長李忠,365團團長季偉佩戰死。此後,鍾松又先後參加了蘭封戰役、武漢會戰、滇西反攻等戰役,直到抗戰後期,鍾松加入胡宗南部,成為胡宗南手下第36軍8萬多人的統帥。

解放戰爭中,鍾松駐防陝北,主要針對的就是彭德懷元帥指揮的西北野戰軍。鍾松曾兩次打敗西野,這是怎麼回事呢?

第一次是榆林戰役。

1947年8月的榆林戰役中,我軍集中了8個旅4.5萬人圍攻榆林國軍1.5萬人。胡宗南6萬軍隊兵分兩路救援榆林。鍾松繞道橫山以北穿越沙漠想要給榆林攻城部隊突然襲擊。鍾松忽然到達榆林,導致我軍付出極大傷亡後沒有取得預定戰果,只好撤退。

這場戰役被國軍渲染稱為"榆林大捷",而鍾松本人也公開在報紙上說,"一戰就能解決陝北問題"。

事實卻是,鍾松帶領的36軍北上,陷入孤立地位,西北野戰軍乘機組織部隊圍殲該部。沙家店一戰,36軍損失了6000多人,元氣大傷。陝北形勢因此逆轉。

第二次是宜瓦戰役。

就在沙家店戰役過後不久,鍾松又帶著4個旅病例衝破徐向前元帥組織的阻擊,解了運城的圍困。鍾松一句燒掉了運城4萬多塊門板,真是太壞了。1948年3月的宜瓦戰役中,西北野戰軍派出了兩個縱隊攻擊洛川,22天沒有攻克,只好撤圍而走。鍾松率領整編36師一路北上追擊,日行百里,多次衝散解放軍的撤退部隊。這場戰役讓西野承受了巨大損失。

不過,1948年7月的馮原戰役中,鍾松要求第五兵團裴會昌支援,裴會昌不支援。結果鍾松的據點迅速崩潰,整編36師幾乎全軍覆沒,鍾松帶著123旅主力突圍成功。

馮原戰役的總結會議上,鍾松直接批判西安綏靖公署的智慧錯誤,把胡宗南氣得半死。胡宗南直接給他來了個"撤職留任"的處分。鍾松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帶兵打仗了,就乾脆走了,去了香港。

鍾松和胡宗南並沒有徹底撕破臉,所以鍾松也最終沒有跟著香港的一眾國軍將領宣佈脫離國民黨。鍾松在臺灣繼續做胡宗南部下,一直到1965年退役。

鍾松曾在1988年回大陸探親訪友,晚年在荷蘭去世,終年95歲。


歷史知事


第一猛將當屬韓先楚上將。


1955年授銜時,根據每個人的資歷和戰功來評定軍銜,韓先楚就被評為了中將,當毛主席得知後專門作出指示,讓韓先楚晉升為上將,可見韓先楚在毛主席心裡的地位如何,而大家對於韓先楚晉升為上將也都很信服。


韓先楚,1913年出生於中國有名的將軍縣湖北黃安,1932年成為紅軍戰士後,先後經歷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從一名普通戰士一步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戰將,可謂身經百戰、戰功赫赫。


而韓先楚的“成名之戰”則是在參軍後不久發生的。剛剛入伍的韓先楚分配到了紅25軍的交通隊,專門負責為前線部隊運送給養。在一次轉移中,在大部隊最後面的交通隊被十幾名地方民團尾隨著,交通隊大部分戰士都沒有槍,也沒有戰鬥經驗,底氣不足,而對方至少有十幾杆槍。距離越來越近,韓先楚急中生智,讓他們聽他的部署。把交通隊隊員分為了三部分,假裝埋伏起來。然後韓先楚大聲叫:衝啊,抓活的。突然這一聲叫,使得身後的民團愣住了,看到有很多人衝過來,手裡還拿的槍(其實是扁擔),立馬慌了。畢竟民團戰鬥力很差,為了保命,全部都舉手投降了。


而韓先楚帶領交通隊用扁擔俘虜敵軍的事蹟很快傳開了,25軍軍長吳煥先當即決定:調這個年輕人到紅七十五師二二五團二營五連當排長。從此也開始了韓先楚的“打怪晉級之路”。


國軍整編第25師,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全副美式武器,戰鬥力極強。這支部隊在東北大地上作為蔣介石發動內戰的急先鋒,和東北民主聯軍爆發過多次戰鬥。儘管韓先楚指揮的4縱武器裝備落後,但還是被韓先楚抓住機會,在老爺嶺歷時三天三夜全殲了這支頑敵,俘虜25師師長以下5000餘人,開創了在東北戰場上一次作戰殲敵一個整師的先例。


遼瀋戰役勝利後,韓先楚率軍入關一路南下,從東北打到了海南島。由於之前金門戰役的失利,使得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一推再推。而韓先楚根據自己的判斷,認為以木帆船為主渡海作戰完全沒問題。儘管眾人還在猶豫,可是在韓先楚的再三堅持下,才使全軍下定決心渡海作戰,我國第二大島海南島也在韓先楚的指揮下,歷時三天,在1950年4月宣告解放,避免了海南島成為臺灣第二的命運。


朝鮮戰爭爆發後,韓先楚又踏上了異國的征途。他率領的38軍,因表現突出,作戰勇猛,打得美軍聞風喪膽,而被人們稱之為“萬歲軍”,可是由於韓先楚多年戎馬生涯留下的舊患,使得韓先楚不得不提前回國養病,含恨離開了朝鮮。其實韓先楚最大的心願還是解放臺灣,可是在韓司令臨終前也沒有看到那一天。不過作為後輩的我們,是幸運的,因為臺灣解放的那一天不遠了。



歷史局中人


說到古今中外歷史上的第一猛將,可能不同人的眼裡,有不同的人選。但是,在我看來,粟裕絕對稱得上第一猛將。

我們都知道粟裕將軍一生,所進行的戰爭,全部都是為了人民的獨立和解放而戰,他是真真正正的為貧苦人民,為天下百姓而戰的。

在說粟裕打了哪些勝仗,戰勝了哪些敵人之前,我們先說說粟裕打仗的特點。

不得不佩服粟裕是個全能型的將軍,無論是戰略上,還是戰術上。他都有著十分強大的洞悉與掌控力。

還有無論是大規模作戰、還有游擊戰、伏擊戰、運動戰......,粟裕都能掌控到恰到好處。

也許,這和粟裕的成長經歷有關。他是眾多開國高級將領中,為數不多的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一名將軍的人。

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經歷,給了他豐富的作戰經驗,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造就了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粟裕將軍的。

關於粟裕將軍,他的敵人在和他作戰的時候,對他肯定是最為頭疼的。

因為粟裕打仗,十分的靈活,沒有章法可尋,他會根據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敵人,不同的實力,選出不同的應對方案。

有的時候,粟裕會集中主要兵力,各個擊破敵軍。

有的時候,採用四面八方合圍的方式,殲滅敵人。

有的時候,會先打敵人的精銳部隊,有的時候會打弱小部隊.......。

正是因為粟裕作戰的靈活性,讓敵人根本就找不到如何應對粟裕的作戰方法。我們都知道粟裕在華東戰場上小試牛刀,就取得了七戰七捷的大勝。

本來蔣介石還想用半月大時間,打敗粟裕帶領的華東野戰軍呢。

但是,這一交手,蔣介石才意識到,自己手下的那些將領和粟裕比起來,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上。

華東戰場上七次大規模的戰役,粟裕全部以勝利告終,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粟裕打的蔣介石真的是丟盡了臉面呀,這個仇蔣介石肯定是報的。

他派出了自己最為精銳的七十四師,並委派心腹將領張靈甫作為七十四師的師長,開始向粟裕帶領的華野軍進攻了。

目空一切的張靈甫,把粟裕看的太簡單了。

他以為自己仗著先進的武器,強大的活力,在加上自己擁有龐大的盟軍,打敗粟裕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所以,張靈甫開始孤軍深入,到了孟良崮想把粟裕的華野軍吸引到孟良崮,然後和其它國民黨軍隊,一起把粟裕的華野軍圍而殲之在孟良崮。

可是,事實上粟裕帶著華野軍到了孟良崮僅用了四天的時間,就把張靈甫和他的七十四師全部殲滅了。

粟裕和他帶領的華野軍,全身而退之後,也沒有見到張靈甫的盟軍的到來。也許,這就是粟裕將軍的出其不意吧。

還有,被蔣介石視為封疆大吏的王耀武、杜聿明等人,最後也都是敗在了粟裕的手下,成了粟裕的俘虜。

淮海戰役的勝利,粟裕的華野軍,是立下了赫赫戰功的。黃百韜兵團,是被粟裕殲滅的,杜聿明集團,是被粟裕打垮的。

所以,戰功赫赫的粟裕,絕對能稱得上古今中外歷史上第一猛將。


不才講史


第一猛將當屬彭德懷將軍。

彭德懷將軍是新中國十大元帥之一,在朱德之後,排名第二位,他戎馬一生,為中華民族獨立做出所巨大貢獻。

今天我們來回憶下彭德懷親自指揮的朝鮮戰爭。

1950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1週年紀念,在西北主持工作的彭德懷並沒有意識到,他會和千里之外的朝鮮戰爭有交集。

一天中午,北京突然派人找到彭德懷,說毛主席邀請他參加一個會議。

彭德懷將軍沒有耽誤,馬上讓參謀收拾行李趕往北京。 到了北京以後,彭德懷才知道毛主席叫他來,是為了朝鮮半島局勢。

當時有有兩種意見,一種是靜觀其變,一種是出兵支援。

兩種意見相持不下,所以毛主席想聽聽彭德懷的看法。

彭德懷考慮再三後,向毛主席表達了出兵的看法,他說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最多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

毛主席聽到他這個觀點後,心裡有了合適的人選,當即表示讓彭老總掛帥出征。

10月中旬,彭德懷和先頭部隊共10餘萬人,越過鴨綠江往朝鮮方向進軍。

進入朝鮮半島,彭德懷將軍才感到局勢比想象中還要複雜。

當時朝鮮人民軍接連敗退,金日成身邊只有3個師的兵力。

彭德懷將軍來到朝鮮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美軍的情況,接著打了三次戰役,讓麥克阿瑟吃了一個大虧。

第一次戰役消滅了南韓第三師,第六師共1.5萬人,打垮了美軍的王牌騎兵師。

第二次戰役主要殲滅的是南朝鮮的近兩個師,特別是第二師基本上失掉了戰鬥力,美7師也受到了重大打擊,土耳其旅消滅了一半,其他的24師等也受了很多損失。

第三次戰役直接打到了北緯37度線,漢城已經在志願軍的射程範圍內。


直到這三次戰役打完,不可一世的麥克阿瑟才知道對方的指揮官是誰,想來也是非常滑稽的事情。

後來麥克阿瑟被調回美國,從此一蹶不振。 後來的朝鮮戰爭,打得異常艱苦,美軍雖然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他們先進的武器裝備,現代化的作戰體系,讓志願軍吃了不少苦頭。

可是,彭德懷將軍帶領中國志願軍,用了三年時間,把美軍趕到了38線以南,這在百年來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勝利。

要知道,美軍剛剛經歷二戰的洗禮,擁有陸海空近1000萬武裝力量,而且裝備先進的空軍和海軍,想要戰勝他們的難度可想而知。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朝鮮戰爭正式結束。


彭德懷將軍率領中國志願軍陸續回國,他的英勇正好印證“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句話。

—End—



冷月鉤沉


歷史上猛將奇多,白起,項羽,呂布,典衛許諸,張飛,李存孝,薛萬徹,藍玉,石達開,抗日名將王耀武,孫立人,張靈甫,餘誠萬,方先覺,胡鏈,薛嶽將軍,共產黨的彭德懷元帥,韓先楚上將,鄧華上將,梁興初中將,王近山中將,許世友上將。





94310417小云


我認為中國猛將許世友,跟彭德懷齊名。現用事實事證明許世友是猛將:

一,一出身武行―敢死隊長―連升四級

許世友是天性使然,許世友又是習武所致,戰場上的許世友與“敢死”二字緊緊相聯。從吳佩孚的軍閥部隊到農民義勇隊,再到入編工農紅軍第四軍,從一名普通士兵到排長,再到紅四軍軍長,許世友僅僅用了短短的四年,就完成了軍旅生涯中最艱難也最重大的跨越。

二, 抗大風波―鋃鐺入獄―不打不成交

之所以毛澤東與許世友有這樣的情感,用許世友的話說,是因為“毛澤東兩次救我許世友;而用毛澤東的話說,是不打不成交。原來,毛澤東在第一次救許世友之前,不僅被許世友罵說,“你毛澤東算什麼東西!”,甚至還捱了許世友的一記重拳。

三, 進佔牙山―攻克趙保原―決戰濟南

16年後,許世友用赫赫戰功向人們證實了毛澤東用人的膽識和謀略。從濟南戰役到萬第之戰,從榆山會戰到牙山首戰,許世友在膠東16年,打了上千場的戰役,百死一生,以至於後來他離開山東,選擇秘書的時候,還要附加一個條件,膠東人。

四,忠孝難全―避難大別山―保衛毛澤東

在軍委會議上,他當著毛澤東的面罵江青是“白骨精”;在“二月逆流”裡,他和王洪文拍桌子拍斷了兩根手指頭。當厄運襲來的時候,許世友,再一次選擇了抗爭。用他的話說,落到造反派手裡,只有死路一條,所以寧可跳崖,也不能進“虎口”。

五,最後一仗―逍遙晚年―土葬風波

1979年2月17日,中國南線邊防自衛反擊戰打響。而此次戰役的總指揮,正是鄧小平親自點將的許世友。這一年,許世友74歲;這一仗,是許世友生平最後一戰,正是這一仗,世界從此知道了,除了彭德懷以外,中國還有一位橫刀立馬的戰將,名叫許世友。


王松林


當之無愧的是紅25軍“軍魂”吳煥先將軍,要知道徐海東、程子華、韓先楚、劉震等名將皆出自於紅25軍,軍史上可以用任何你知道的詞語形容他們的英勇善戰,然而紅25軍“軍魂”的榮譽卻只屬於一人,那就是英勇犧牲的軍政委吳煥先。

(吳煥先烈士)

吳煥先1906年出生於河南新縣,家境非常富裕,在當時的吳氏一門兄弟中排行第七,故稱“七相公”。他本可享受富足的日子,然而卻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16歲就讀於湖北麻城蠶業學校期間接觸進步思想,三年後的1925年入黨。1927年參加和領導了黃麻起義,是鄂豫皖根據地和和鄂豫皖紅軍的創始人之一。

因為組織黃麻起義和率領紅軍不斷打擊敵人,吳煥先的家人遭到反動民團的血腥報復,1927年3月18日的《漢口民國日報》上曾經刊登:“吳煥先家內大小六口被殺盡”。吳家遭到血洗以後,僅剩下母親陳氏和一個嫂子、一個侄女,在白色恐怖下,陳氏與吳煥先的妻子曹幹仙只能流落在外依靠乞討為生,有一次居然要飯要到了紅25軍駐地,在場幹部戰士無不落淚。

(吳煥先與徐海東)

後來的1933年5月,正值青黃不接的時節,曹幹仙為支援紅25軍圍攻七里坪,將婆媳二人乞討湊出的一袋“百家糧”送往七里坪龍王山陣地,懷有身孕的曹幹仙跋涉幾十裡,終於病餓交加犧牲在回去的路上。而吳煥先的母親陳氏,為了躲避敵人的搜捕,也最終活活餓死在一道夾壁牆裡,吳煥先的家人為革命的慘烈犧牲,至今令人動容。

從1931年起,吳煥先歷任紅四軍第12師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紅25軍第73師政委,1934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蘇區後(撤往川陝),吳煥先留下來堅持鬥爭,擔任鄂東北遊擊總司令。不久領導重建紅25軍並擔任軍長職務,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率部在大別山區與敵人周旋,紅25軍逐漸發展到3000餘人。

(開國大將徐海東)

在敵人的瘋狂圍剿下,1934年11月紅25軍決定實施戰略轉移,成為第一支奔赴陝北的紅軍長征隊伍,此時紅25軍的戰鬥序列是:從江西蘇區到來的程子華任軍長,吳煥先任軍政治委員,徐海東為副軍長,下轄第223、224、225團和手槍團共四個團。紅25軍突破數萬敵人的圍追堵截,一路奮力北上。

在歷經多次的激烈的戰鬥後,紅25軍的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均身負重傷,政委吳煥先勇挑重擔成為部隊的實際指揮員,並提拔了韓先楚、劉震等一批年輕幹部從連級晉升營級。紅25軍從大別山出發,兼程到達豫陝交界,期間突破了敵人三道封鎖線,於11月26日在方縣獨樹鎮遭敵伏擊。

(開國上將韓先楚)

獨樹鎮戰鬥,是紅25軍長征中生死攸關的一戰,因天氣寒冷戰士們的手被凍僵,幾乎拉不開槍栓,紅軍先頭部隊一時陷入被動。就在這危急時刻,軍政委吳煥先從警衛員身上抽出一把大刀,高喊:“同志們,現在是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共產黨員跟我來!”,一馬當先與敵殊死肉搏,終於打退敵人進攻扭轉部隊所處危局。

軍政委帶頭掄著大刀跟敵人進行白刃戰,這才是真正的猛將!是役紅25軍傷亡300餘人,但是終於在豫陝邊區站住了腳,建立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到1935年5月,紅25軍發展到3700餘人,另建設地方武裝2000餘人。為了配合紅一和紅四方面軍北上,紅25軍於7月間向陝甘出動進行西征,期間吸引和鉗制了大批敵人,有力配合了主力紅軍的長征,也為三大紅軍主力會師陝甘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開國上將劉震)

1935年8月21日,吳煥先在甘肅涇川縣四坡村的戰鬥中英勇犧牲,年僅28歲,由於他在領導鄂豫皖根據地和長征入陝中不可磨滅的貢獻,被公認為紅25軍“軍魂”。偉人曾經特別稱讚:“紅25軍遠征為中國革命立了大功,吳煥先功不可沒”!1985年,在吳煥先將軍犧牲50週年之際,徐向前元帥為吳煥先題詞:“赤膽忠心,英勇善戰”。

紅軍不怕遠征難,功不可沒吳煥先!

(曾任紅25軍軍長的程子華)


度度狼gg


千古第一武將西楚霸王項羽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他對自己的評價“力拔山兮氣蓋世”,秦末的蓋世英雄,戰神級別的人物。

他在正史當中的表現已經相當出彩,鉅鹿之戰成為項羽的成名戰,項羽破釜沉舟,越過漳水,以少勝多,九戰九捷,秦將蘇角只一回合,就被項羽刺死,王離被生擒,涉間自殺(這些人都是對匈奴作戰成名的大將),幾十萬大軍土崩瓦解,章邯的二十萬秦軍望風而逃。戰後,各路諸侯見霸王時,個個跪下膝行,不敢抬頭看項羽。(一個人使別人害怕到如此程度需要有怎樣的威猛)

項羽之所以厲害就在於他不管是單挑還是一挑多都能打贏,從沒輸過,真正的同時代無敵手。不像後世三國的呂布,同樣是同時代第一武將,但是單挑三五十回合拿不下關羽和張張,劉關張三兄弟一起上,他就撐不住了,水平還是有限。

"戰神”項羽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尤其最後一戰以步下對騎兵獨殺幾百人,更是顯示出了他的超凡戰鬥力。就是限於生產力的水平那時候可能造不出特別重的兵器,導致霸王的兵器相對後世其它猛將的有點輕,只有一百多斤重的霸王槍,甚至乾脆有時候拿劍上去殺敵,那就有點虧了,要知道冷兵器時代戰場上兵器越重越有優勢,但這樣更反襯出了項羽的厲害。

許多人都說算上演義小說的話,李元霸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猛將。 雖然李元霸這個人物我同樣喜歡,但不好意思,那是你只知正史當中項羽的勇猛,而不知演義小說中霸王的神威。許多人都知道霸王舉鼎的典故,而不知他舉的那個鼎究竟有多重,是怎麼舉的,《西漢演義》 裡項羽是單手抓住一隻鼎足把鼎平舉起來的,因為這個時候用的力氣基本上是小臂的力量,這樣的舉鼎方式簡直駭人聽聞,那個鼎重五千斤,這樣算來其整條手臂的力量絕對在兩萬斤以上。

在另一部《楚漢爭霸演義》裡因為好多人在項羽面前最多隻能撐上三合,於是派天上的夜遊神下凡附在英布的身上和項羽打,最終仍然沒鬥過項羽,以凡人之力挑戰神仙而獲勝的,唯有項羽一人而已。李元霸飛錘砸天,被雷公活活劈死,相比之下元霸就弱爆了。所以項羽在演義小說中無論是力量還是戰鬥力都絕對要強於李元霸。

而且項羽自刎而死,死得絕對有氣節。

單挑無敵,領兵打仗有那麼多以少勝多的戰役,即是猛將,又是名將,西楚霸王項羽不排第一誰能排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