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住“牛棚”的父親送飯


給住“牛棚”的父親送飯

圖片源自網絡

正當村裡那些有本事的人謀劃著如何推薦保送子女們上高中上大學的時候,父親被關進了 “牛棚”———無產階級專政學習班。住在一個已經去世的五保戶的破舊的院舍裡,限制自由,不許出門,只允許家屬一天送一次飯。

母親去世,奶奶眼瞎,大姐出嫁,哥哥在西韓鐵路上打工,家裡只剩下二姐、三姐和我。

二姐十五六歲,剛夠資格到地裡掙工分。三姐十二三歲,勉強能將生的做成熟的餬口。打掃庭院、割豬草、拾柴禾、給父親送飯的任務責無旁貸地落在我稚嫩的肩頭。

同學們在一起誇耀自己的父親,議論地富反壞右的時候,我只能獨處一隅默默流淚,父親帶給我的是恥辱,我難過、痛苦。但別人的父親再好是別人的,自己的父親再不好是自己的

父親,我是父親的兒子,就是整個世界背叛他,我也不能背叛他。就這樣,我把每天一次給父親送飯當成最神聖不可侵犯的事。一放學,撂下書包,就看三姐將飯做好了沒有。

給父親送的飯大多是麻糖饃 (糜子面饃),將麻糖饃在灶爐裡烤得外黃裡熱,夾上一些紅辣椒,用一塊乾淨的抹布包好,這就是父親一天的飯食。洋相他老伴從七個女兒家一家抓了一把白麵給老伴擀了一碗麵條,令所有地富反壞右垂涎三尺,紛紛哀嘆自家光景不濟。我也分明看到父親眼中的無限羨慕和悲涼,回家後我就謀劃著也給父親擀麵條吃。

可白麵從哪裡來呢?

聽說姑媽賣了三間上房,我星期天去看姑媽,我知道姑媽是真心疼她弟的,當姑媽問起我父親的情況時,我禁不住淚流滿面,哽咽著說父親被關在學習班,順便說起給父親送飯的見

聞,姑媽聽了也心疼地落淚,臨走時,姑媽用一個小布袋裝了兩碗白麵讓我帶回家,讓姐姐擀麵條給父親吃。

父親連著吃了兩天麵條,解了半年的饞,剩下的白麵再怎麼搜刮也不夠擀一碗麵條了,那天蒸饃的時候,二姐用那一把白麵兌上水攪拌成糊糊,裡面撒些鹽和辣椒麵,攪拌均勻,放

在鍋裡蒸成 “蒸辣子”,父親用它泡饃吃,很有火鍋的味道,因此招來其他人的羨慕。

有時,大姐也會揹著她的婆婆小姑給我們拿一些白麵,姐姐就學著給父親包餃子,卷春捲,夾雜著用粗糧細做的紅薯面涼魚、包穀面攪團、白蒿菜疙瘩、苦苦菜窩窩,父親天天飯食變花樣,那些地富反壞右們七嘴八舌議論不休:“老楊頭,你個光棍,比我們有老婆的人活得都滋潤。” “這老楊,有這一群懂事的娃,也不枉活這一輩子!”

作者簡介:​楊夢宏 中學高級教師,渭南市作協會員,大荔中學校刊《馮翊學刊》《啄泥》文學報主編。幹平凡的工作,不甘於平庸的人生。教學之餘,筆耕不輟,先後出版《中學語文教與學實用手冊》及散文集《火紅的石榴樹》、《桃李芬芳》、《杏壇歲月》,校本教材《大中新燕啄春泥》。散文《外婆的童謠》曾獲第四屆路遙文學獎;主編大荔中學政教工作宣傳冊《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多次被評為模範班主任、明星教師、先進個人。多次演講獲獎。組織輔導的揚帆文學社、紅太陽劇社,啄泥文學社學生參加全國各級作文競賽多次獲獎。擔任班主任所帶班獲“陝西省模範優秀中隊”、“渭南墾區模範班集體”。在“百家碎戲”《兒子、女兒、女婿》和《傻老太進敬老院》中飾演主要角色。

給住“牛棚”的父親送飯

作者楊夢宏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