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片《父親》觀後的深思,如何將“貧窮”的基因遺傳給了下一代

早上在瀏覽頭條,頭條君推薦了一個紀錄片《父親》,看完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你能時顛覆讓生命重來嗎?不能。寒門裡的貴子在走向社會以後面臨問題,思想的禁固很大的原因與他的生活環境和上一輩人的影響,讓很多人看後感到了扎心的真相:貧困的基因會遺傳。無論是經濟上和精神上,可悲的是身處其中的人根本就感覺不到。

故事發生在2005年,主人公韓培印的兒子韓勝利,高考考上了西安石油大學通信工程專業,韓培印變賣了家裡的所有值錢的東西,就為送兒子進大學。韓勝利的生活費和學費加起來大概每年七八千元,除了變賣家產,這筆費用還需要韓培印進城打零工和到處借錢補齊。貧窮的程度可想而知。


記錄片《父親》觀後的深思,如何將“貧窮”的基因遺傳給了下一代

打電話的韓培印

四年後韓勝利畢業了,本來盼望大學畢業後就來的好日子卻隨著找工作難,擊的遍地殘渣。畢業後,韓勝利沒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他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青海的戶外通信安裝,月薪500-600元,這個收入別說是還上大學的欠的債務,自己生活都要勉強維持。

這時,一個問題出來了,為什麼韓勝利大學畢業後卻不能找到一份體面和高收入的工作?

首先,考大學選專業時,父子倆思想上就沒有考慮太多,只是聽同鄉說通信工程畢業後賺錢,於是就報了這個專業。然後,大學裡,韓勝利生活拮据,空閒時間別的同學做兼職掙錢,接觸互聯網,用手機,跟隨時代的發展,獲取更多的社會信息,而韓勝利只會撿礦泉水瓶換點零花錢。這是因為父親的一句話:好好學習,錢將來就有了。在父親的思想的潛移默化下,韓勝利認為上學就只是好好讀書,如果去兼職找工作賺錢,玩電腦,那樣就不能好好學習了。後來,面臨畢業,無論校園內校外招聘會經常有,面對那麼多企業招聘,韓勝利最多是投遞簡歷,從不上前詢問對方需要哪方面的人才,自己專業是否對口,根據企業招聘的特點抓緊時間去補充自己欠缺的地方,他都不敢也沒有去嘗試。

作為一個從農村考上大學的人,肯定也是成績比較優良,高於別人一些的人,韓勝利從始至終在上學和找工作的過程中,完全沒有一絲一毫打破過去生活束縛的念頭,更別說為自己制定目標併為之付諸努力。

記錄片《父親》觀後的深思,如何將“貧窮”的基因遺傳給了下一代

韓培印和韓勝利在他打工睡覺的地方


他沉默、自卑、逆來順受,被父親的思想禁固束縛著。

故事看到最後,他已經有點埋怨父親為他選錯專業,找不到一份像樣的工作,但他自己依然沒有做出任何想改變的實際行動,似乎也沒有想要改變現狀的慾望,再問到找對象的情況時,也是和找工作一樣樣的。

像他這樣的心態,經濟學上有名詞形容他很貼切叫:路徑依賴。就像是物理學中的慣性:某件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再難改變,並且不斷強化,再也走不出去。

著名的教育家曼恩說過一句話:“習慣彷彿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牢不可破”。

一種思想,一個行為,都是無形的“路徑”,都是一根“繩索”。

韓勝利無法突破父親灌輸給根深蒂故的思想,也沒有想要改變的想法,他從小習慣了聽從父親的安排,也沒有能力去突破這些安排,所以只能一直走下去。

在這個短片中,我們能看到,韓培印沒有錯,他不但是農村中少有的讀書有知識的人,思想還是超前的,他的生活有序,對生活熱情並且懂得知識改變命運,供兒子讀書,無論自己吃多大的苦都願意,韓勝利也沒有錯,他聽從父親的安排,好好讀書,節省,然而,也是韓培錢錯誤的教育方法和人生三觀將韓勝利一步一步拉入了和他一樣幾乎一生註定貧窮的萬丈深淵,而更讓人感動心酸和痛苦的是,你還不能無法對他進行批評和指責,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錯誤教育,在他的思維和三觀中都是“正確”的,這更是一場“無心之過”。

韓培印和知識和讀的書太過侷限,他只從書中讀到了“拼命刻苦”,但他卻沒有意識“天下大勢,時代變遷”,給兒子韓勝利的思想禁固在一個思維模式下,直線發展。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出生在改革開放的80/90後的我們早就成為了父母,並且在教育子女上費心盡力,看完這個紀錄片,作為80後有兩個孩子的我心中不禁想到了無數個問題。

1、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樣去教育和引導下一代,怎麼才能不要把我們固有的思想“遺傳”給我的孩子?

2、隨著社會發展,電子科技,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們的孩子在學習的同時還需要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