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紀錄片——父親,給我們的思考

富不過三代的事情有很多,但是“窮不過三代”的事情卻很少,很多人也都知道這樣一個壓抑的事實:越窮的人家,往往出來的更可能是窮人,寒門出貴子的機會,實在是太少了。即使出了貴子,考上了好大學,家境真的就會變好嗎?

有這樣一部紀錄片,片名就叫做《父親》。

看紀錄片——父親,給我們的思考

這部紀錄片的時間,正是新中國城鎮發展變化的加速時期。而這部紀錄片中的主角用一種將近絕望的方式,為我們演繹了一場“悲劇”——兒子即便考上大學,家裡仍然是十分貧窮。

一、傳統的中國父親

講實在的,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評價影片的“父親”韓培印。

看紀錄片——父親,給我們的思考


一方面,為了兒子能夠沒有經濟上的壓力上大學,他賣掉了家裡最值錢的東西,還專門跑去做苦力給孩子賺錢掙學費。正是因為父親賣掉了所有值錢的東西供孩子去上學這件事,所以才有了這部紀錄片的誕生。

看紀錄片——父親,給我們的思考

可是在另一個方面,韓培印也是徹底毀掉兒子一生的根源所在。他用著自己獨特且錯誤的教育方式,將自己的兒子送入了和他註定一模一樣的貧困的深淵。

但是,這還不是最讓人難受痛苦的,最讓人難受痛苦的是,直到最後,他還認為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甚至他還指責那些說他錯誤的人。

二、一如既往的中國窮人教育思維

看紀錄片——父親,給我們的思考

在這部紀錄片中,父親韓培印始終不曾離手的,就是一個不大的筆記本。比較起來一個村出來的其他民工,韓培印算是讀過書,所以認識些字,還很喜歡給兒子寫詩詞和信。

要不是因為他讀過一些書,甚至還不會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甚至就沒有了後來的賣掉所有東西供兒子上大學。令人遺憾的是,他讀的書太少了,很有侷限性,他只從書中知道了努力刻苦,卻沒有知道,要隨趨勢而進步而前進。

韓培印給自己的生活費標準是每月150元,他按照自己的參考,給兒子定製的生活費標準是每個月200元。他依照這個標準,給自己的一日三餐的開銷是:早上1塊多,中午和晚上各2塊多,肉菜隔幾天吃一次。

看紀錄片——父親,給我們的思考


除了吃以外,他們父子二人沒有了其他開銷。只有每當孩子需要購買學習材料的時候,才會找父親要錢。父親對待這件事的態度和對待吃飯時的態度差不多,告訴兒子材料“不要不買也不要買太多,買的剛剛好就行”。

三、到底是如何徹底擊垮年輕人的心理防線

看紀錄片——父親,給我們的思考

1.持續性向兒子表示你上學花了家裡多少錢。

一方面,向子女表示賣掉一切值錢的東西也要讓你安安心心的讀大學,而另一方面則向兒子訴苦自己多麼的不容易。每當兒子要放棄讀書時,又變得大義凜然起來。這種發自內心地想要從兒子考上大學這件事上獲得的虛榮感,並且未來兒子有可能有一份好的工作的想法,被一直藏在“父愛無疆”的幌子下不斷髮酵、成長,最終釀成了惡果。

2.持續性向兒子表示我們有多窮。

哭窮教育,是過去的很多年裡,極大範圍內的毀掉中國蓬勃發展的年輕人的一種恐怖的教育方式。因為家裡很窮,所以你就得必須這麼做,讓中國年輕人的膝蓋跪的再也站不起來,跪到碎。

而這種擁有高腐蝕性和破壞性的觀念一經形成,輕則影響孩子接下來的幾十年,重則這輩子孩子也別想從這種無形的壓力中解脫出來了。本來可以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結果卻在岔路上越走越遠。

四、除了讀書,我還會什麼?

看紀錄片——父親,給我們的思考

紀錄片接近尾聲的時候,韓勝利也即將要畢業了,他正要準備去招聘會上尋找工作。可幾乎沒有社交能力的他,在招聘會上將近一句話都沒有說

作為通訊專業的大學生,社交這方面我們可以先放到一邊,況且他還有一個極大的隱患,那就是他幾乎不會操作電腦和使用互聯網。因為在自己的父親的眼中,電腦和互聯網就如同那洪水猛獸,是所有好孩子的深淵。

計算機作為自己的本專業,卻連基礎都不會,這就相當於醫學專業不會給病人看病是一個道理的。我們並不難想象,他將會在這個專業中有多難前進。

這部紀錄片中,韓勝利對於未來的職場生涯的思考也令人心碎。他說,找不到一個月800塊的工作找不到,那就去找一個月400塊的,400塊的工作要是也找不到的話,那就不要錢去給別人幹,只要有人要我。我甚至可以去做服務員、保潔、保安。

看紀錄片——父親,給我們的思考


有非常多的工作機會和崗位是在特定的城市才是最好的選擇。不管多久,都是這個樣子的。做物聯網、做人工智能、做大數據、做區塊鏈、做虛擬現實、做金融科技。你如果離開這些特定的城市,那麼這將會是一件極其不明智的選擇。

五、時代給予城鎮的機會

看紀錄片——父親,給我們的思考

我們一起來看看十年前,主角一家人的收入情況——

幾乎沒讀過書的父親韓培印在西安出苦力打零工,每月的收入大約是500~800元之間。

在西安石油大學通訊專業畢業的兒子韓勝利,先是到青海裝寬帶每月月薪600元。工作三年後回到西安,找到一份月薪1500元的工作。

中學畢業即遠赴深圳工廠打工的女兒韓明利,月收入已經有3000~4000元。

他們的付出的辛苦程度應該說是相差無幾的。但是為什麼反映在收入上,差距就會如此懸殊?尤其是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費盡千辛萬苦考上大學的韓勝利,只能找到一份月薪幾百或一千多的工作?

看紀錄片——父親,給我們的思考


現在有多少家長也是這樣,忽視了教育裡的某一樣東西

窮人窮的不僅僅是物質,更是思想。 窮人的孩子在父母傾家蕩產正義凜然的“無私”,他的心靈早已經自閉自卑怯懦了。一想到父母傾其所有的付出,都會令他有罪惡感。畏手畏腳,思想禁錮。而父母所謂的“無私”又何嘗不具有目的性、對孩子有目的的期待?

這種期待,都會成為孩子思想上的大山,如同千斤重頂,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與經濟條件好的父母對孩子沒有期待的付出,喜悅平和的家庭氛圍相比較,窮人給予孩子的不僅僅物質上貧窮的繼承,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貧窮更加根深蒂固。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又有這樣的父親,本身都會令孩子絕望的窒息。 沒有自由的靈魂,何來發揮和創造,何來生命的喜悅與幸福?

看紀錄片——父親,給我們的思考


在中國,父母輩的艱辛付出是偉大的,但是如果沒有鍛鍊孩子的性格,孩子最終也會一事無成

很多人詬病中國人的傳統教育,的確,五千年的文化歷程中,有精華,也有糟粕,一些看似約定成俗的教育,放在現代,卻成了孩子身體上、心理上的一座座大山,最終把孩子、父母全部壓垮。

我們看過太多失敗的親子教育,孩子在長大之後不知道奮進,反過來壓榨著父母的老本,也看過太多孩子一言不合就頂嘴甚至動手,更看過孩子敗盡了家財,而父母還在自我安慰:兒子健康活著比什麼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