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華州的我們,愧對故鄉

走出故鄉的我們,愧對故鄉

近日看到統計部門公佈的渭南市各縣(市、區)2018年前三季度GDP排名,我的家鄉處於墊底的位置(-23.32%)。看到底下的留言,大部分是抱怨、吐槽、諷刺、挖苦,甚至謾罵。我沒有發表意見,儘管幾乎每一條家鄉的新聞我都會在文尾評論,但是這一次,我沒有評論,因為我覺得:我沒有資格去對這個成績指手畫腳。


走出華州的我們,愧對故鄉


“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直到長大以後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離開總是裝作輕鬆的樣子;微笑著說回去吧轉身淚溼眼底……”

前幾日聽“筷子兄弟”的《父親》,讓我熱淚盈眶,一個大老爺們竟然沒有出息到流眼淚的地步,連我自己都感到吃驚。後來想了想,不僅是對父親,對母親,我們這些在外的人對家鄉不也是“總是索取卻不曾說謝謝”嗎?

我在家鄉讀小學、初中、高中,然後通過我們自己的聰明才智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又在大城市找到一份謀生的職業,之後,我又在家鄉父母的支持下買房、買車、成家立業……所有的一切,不都是不斷地從家鄉獲取和索取嗎?沒有家鄉家人的支持,只靠自己完成,這是我一個人無法實現的。


走出華州的我們,愧對故鄉


大城市與小縣城相比,競爭力和吸引力之強弱不言而喻。越來越多的人才,從小縣城出生,然後從小縣城逃離,到大城市奮鬥,為大城市做貢獻。小縣城的衰落幾乎是一定的,而大城市更加繁華是一定的。小縣城的精英人才不斷流失,而大城市不斷聚集著頂尖的精英人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城市一定人滿為患,小縣城只剩下弱勢人群,就如同現在農村的衰落一樣。

作為一名從縣城走出去的人,我同時也帶走了縣城最好的資源,帶走了縣城大量的資金(因為要在大城市生活居住),只把一些不需要的留給了縣城。我們完全用不著去統計和計算,每一年縣城的資金流入量,絕對是負增長,而大城市的資金流入量,絕對是跨越式的正增長。僅房地產一項,大城市的虹吸效應,就足以讓整個縣城經濟資源陷入枯竭。

有一個朋友開玩笑說,現在是村裡的精英到縣裡買房子生活,縣裡的精英去市裡甚至省城買房生活,市裡的精英,去省城或京城買房生活;省城的精英,則去京城和國外買房生活;京城的精英,是精英中的精英,大部分去國外買房生活;而國外發達國家的精英,直接上了天,去了月球了。


走出華州的我們,愧對故鄉


這雖然是個笑話,卻揭露了一個事實,隨著“人往高處走”這樣的趨勢不斷走強,縣城和一般城市的衰落形勢不可逆轉。

家鄉,就如同家裡年邁的父母一樣,逐漸地衰老,失去了曾經的活力,甚至失去了勞動能力,也沒有了創造財富的動力。


走出華州的我們,愧對故鄉


走出華州的我們,愧對故鄉


對於走出來的人來說,除了索取,並沒有給過家鄉太多的貢獻,我們在家鄉的時候,正是索取的時候;我們剛剛離開家鄉的時候,也還是索取的時候;等家鄉需要我們回報的時候,我們卻在為不是家鄉的大城市付出,為家鄉的衰落而恨其不爭。

家鄉不指望我們為她做太多的貢獻,只要我們常回家看看,少一些抱怨,少一些埋怨,少一些諷刺,少一些謾罵,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讚美,多一些關注,哪怕一點點的付出,僅此而已。

【攝影:圖一:華州之家;圖二梁曉光。其餘圖片吉建軍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