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弟子多才俊”,項羽為什麼不過江東?

“江東弟子多才俊”,項羽為什麼不過江東?

如果說讓你在漫漫的中華五千年史中,選一位蓋世英雄,我想很多人都會選擇項羽,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是那個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更因為他是個個性鮮明,有血有肉的有骨氣的英雄,太史公曾在史記中盛讚項羽,有烏江自刎的悲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氣干雲,也有霸王別姬的無奈,“大王義氣盡,賤妾何撩生”。

破釜沉舟項羽初露鋒芒,鉅鹿之戰更是名揚四海,如果不是鉅鹿之戰的大勝,秦朝可能不會這麼快的四分五裂,鴻門宴卻留下了千古遺憾,垓下歌更是英雄氣短,眼看心愛的虞姬香消玉殞,自刎烏江更是英雄遲暮的無奈,那麼項羽為什麼不肯回江東呢?

“江東弟子多才俊”,項羽為什麼不過江東?

宋朝有名的女詞人曾經寫了一首詩寫到“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抒發了自己的對於項羽不肯過江東的不理解,江東弟子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江東弟子多才俊”,項羽為什麼不過江東?

項羽被劉邦大敗以後,部隊跟著撤退,有個老頭給項羽指了錯誤的路,導致項羽走到了淤泥裡,等出來的時候,只剩下了二十八騎,項羽自知逃不出去,說到今天是天要亡我項羽,非戰之罪,於是帶二十八騎衝殺了一番,最後一個人都沒死,項羽就是為了證明這句話,然後就自刎烏江了,從這一點來看,項羽認為自己的戰敗是天意,無法改變,回江東也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第二點就是項羽自身的性格問題,他驕傲自滿,他不願意相信自己會敗在一個自己看不上眼的市井小明身上,這是對自己的侮辱,不願意苟且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第三點,不願意給江東的父老帶去戰爭,出於對家鄉的熱愛,自己當時用八千子弟兵起家,如今卻一個都沒帶回去。

“江東弟子多才俊”,項羽為什麼不過江東?

第四點:兒女情長,虞姬的死了好了項羽很大的打擊,虞姬為了不拖累他,死在自己面前,項羽無法保護自己心愛的人,心灰意冷,不願意在打打殺殺,所以即使有機會,也不願意回去。

“江東弟子多才俊”,項羽為什麼不過江東?

以上就是我覺得項羽不願過江東的原因,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歡迎補充。結尾飲用王安石的《疊題烏江》: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