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子推崇無知無慾?

三乘一百


從《道德經》來看,無知無慾,老子實際上是要我們返回到人最初的本來,最原始的樸素狀態,只有那種狀態,才是真的道。一方面我們必然從一個嬰兒成長為社會人,這是一個從無知無慾成長為一個有知有欲的必然過程,但此時還不是一個完滿的人,還必須超越有知有欲,再次走向無知無慾的過程,復歸人的原初性,進而達到無極狀態。

“無知無慾”也是老子的一個重要思想,有的人會把它解釋成沒有知識就沒有慾望。更有甚被人解釋為愚民政策。老子怎麼可能希望我們無知、無慾?那他寫了那麼多的哲學思想經典,告訴我們那麼多的大道理,道理又講的那麼好,那不是一種自相矛盾嗎!所以必然不是。

首先第一點,到目前為止,沒有哪個真正的思想家是要求我們禁慾的,人要生存,要生活,有慾望是本性!想吃穿得體,想美美的,想別人喜歡你,想事業發達,想子孫興旺,想家庭和諧,等等,人生在世,誰能做到無慾!但是也沒有一個思想家是主張縱慾的,都不用思想家,我們自己都明白,縱慾的害處有多少。

再說以下無知,老子最早對於無知的解讀應該是指沒那麼多世故的,眼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後來現在將這個詞貶義了,他推崇在當時治國的核心要點應該是讓民眾迴歸到一種樸素的願望,並減少個人的私心慾望。現今社會,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當然要知識,真的無知就是傻子了,但是掌握太多的知識有時候不但沒有用,反而有害

所以,無知無慾其實一方面也是告訴我們要知,但知道了之後要運用所學。而不要被所學的東西所束縛。要將知識昇華為智慧。如果天天胡思亂想就不是無知無慾,就容易產生自卑狐疑甚至嗔恨,這不好。

現如今看老子的無知無慾,簡直就是對現今社會的一種先知先覺的悲鳴。當今社會,享有知識爆炸的好處,但同時也帶來了多少煩惱。

這就是我理解的無知無慾,見素抱樸,知足常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