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每个人都要学会从面具后走出来,面对真实的自己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最开始读到这句话,很好奇——为何会有人认为自己不配为人,存在于世呢?

看起来充满歉意,却充满了自我攻击与贬低。

后来,读到《人间失格》这本书,发现书中人物大庭叶藏的一生十分契合这句话。

《人间失格》:每个人都要学会从面具后走出来,面对真实的自己

大庭叶藏,这本书的主角,出生于大地主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亲是议员,也是当地的权贵人物。

叶藏的一生,足以用“悲剧”两个字来形容,他一生挣扎于自我与世人之间,最后,做出了妥协,才有了开头那句话。

他的挣扎与冲突,则来源于他既不得不靠近世人,又难以真的融入,终究在酒色中虚度光阴,麻痹自己,最终成了一个“废人”。

《人间失格》:每个人都要学会从面具后走出来,面对真实的自己

既想融入世界,却又格格不入

叶藏很小便知道要讨好别人。

夏天洗完澡后,戴着姐姐的红色绑腿,让别人以为穿上了毛衣,逗得大家哄笑。

父亲问他下次要不要带舞狮子的礼物给他,他本想要几本书,但不敢说,为了取悦父亲,他晚上偷偷找到父亲的记事本,写上了“舞狮子”。

体育课上故意摔倒,引发同学们哄堂大笑。

本想上美术学校,学画画,但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安排,进了东京的一所中学。

叶藏所做的这些事,也许能讨得别人的喜欢,但只有他知道心里想的到底是什么。

叶藏说:

“我总是用微笑来伪装自己,将敏感和烦闷隐藏在内心深处,就这样我成了一个搞怪滑稽的怪人。”

搞怪滑稽,他呈现给别人的样子,不过是在掩饰他的内心。通过扮丑,既迎合了别人,又避免他人接近真实的自己。这背后,反倒是与世界的格格不入。

然而,他本是富家子弟,哪用得着丑化自己,讨好别人,来伪装与掩饰内心呢?

《人间失格》:每个人都要学会从面具后走出来,面对真实的自己

只好带上面具,掩饰自己

这也许和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 爱的缺失

叶藏家兄弟姐妹众多,父亲忙于工作,母亲也很少照顾他们。

虽是家中幼子,却从小不被喜爱,常与佣人为伴,也由此看尽了他人脸色和世间冷暖。

孩子的天性是追寻爱的,如果缺失,会想办法得到。

那么,对于叶藏而言,他发现扮丑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和欢笑,并将笑当做对自己的喜爱和认可。

然而,通过讨好得来的爱是有条件的——不停讨好下去,才能一直获得。

  • 洞见人性的丑陋

有一次,和佣人一起看父亲的演讲,那些平日与父亲有往来的人当面捧着父亲,赞不绝口;背后却品头论足,恶语相向。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丑陋做法,让叶藏感到惊恐与厌恶。

  • 觉察与他人的不同

从小他就与人不同,比如将“不吃饭会死的”说法看作恐吓、想不明白“人为什么要活着”、看到天桥,以为是国外游乐场里的游戏设施,充满美好,知道是为人提供便利的目的后,自觉无趣。

就这样,叶藏一方面通过讨好他人,接近这个世界;一方面又恐惧于人性的虚伪、自身的不同。

因而,带上了面具,让人看不到真实的他。

《人间失格》:每个人都要学会从面具后走出来,面对真实的自己

自我越来越虚弱,面具越厚重

其实不止叶藏带着面具,我们每个人都有。

面具是一个人社会化的需要,是真实的自我对外界的妥协,我们按照他人的期望行事,并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面具,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他人的喜爱。

也可以理解为,面具就是我们展现给他人的外在面貌或个性,人通过面具适应环境。

同时,面具也可以遮蔽痛苦所带来的侵扰。

于叶藏而言,这种痛苦是担心不被人喜欢、害怕暴露真实的自己、接触世人眼中的世界。

不去面对,就可以降低焦虑,免受侵扰。


《人间失格》:每个人都要学会从面具后走出来,面对真实的自己

理想状态:自我通过个性表现,与他人互动


《人间失格》:每个人都要学会从面具后走出来,面对真实的自己

自我带上面具后,通过个性表现,与他人互动

但是,自我通过面具与他人互动,得到的反馈是指向面具的,而非自我。

如因讨好行为,而被他人喜爱,他人喜爱的是带着讨好面具的人,而非面具后的人。

然而,面具的目的是发展自我,通过防御那些让自己不舒服、痛苦的部分,以及吸收他人反馈中好的部分,来滋养自我。

如果过于依赖面具,将出现两个问题。

1)为了维护面具,不得不继续下去,还要担忧被人看穿。

如一次体育课上,叶藏想借摔倒出丑逗乐大家,但被同学竹一看穿,说他:“故意的,你是故意的”。

顿时,他觉得自己故意扮丑被发现了,内心非常惶恐。

以至于百般讨好竹一,防止他说出自己的秘密。

2)严重压抑真实的自我,加大了内心的冲突,随之而来的便是孤独、空虚、消极,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自我逐渐变得脆弱,而面具越发厚重。

《人间失格》:每个人都要学会从面具后走出来,面对真实的自己

这一点,正是叶藏悲剧一生的原因所在。

他内在的自我从未被看见过,他也从未想过要给谁看。

只有竹一说“你是故意”的那一刻,他的自我才被人看见了,惊恐之余,带有几分欣喜。

然而,后来他遇到了酒肉朋友堀木,便陷入了酒色糜烂中,一发不可收拾。

越是如此,越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和活着的意义,自我没有被滋养,虚弱无力,从而陷入到恶性循环中。

即便遇到想帮助他的人,为生活找到了一些意义,仍只是短暂的安慰。

自我从未见过光,哪有勇气去面对世界的种种

事实上,叶藏有两次离幸福很近,并走上了生活的正轨。

  • 幸福面前,选择逃避

有次,叶藏去堀木家,遇到了杂志社记者静子。

他们往来几次,静子对他有好感,他也正需要住处,就搬到静子的公寓,与静子及她可爱的女儿一起生活,并扮演了爸爸的角色。

静子对叶藏全心照顾,也并不求叶藏有什么回报。

本以为他可以安定下来,但有次他喝酒回来,在门外听到静子和女儿玩兔子的游戏。

静子女儿问:“爸爸为什么喝酒?”

静子说:“爸爸喝酒不是因为喜欢喝,是因为他太善良了。”

听到这句话,叶藏感觉自己打扰了母女俩的幸福生活,像破风筝缠绕在电线杆上似的。

由此,他并未进门,而是转身逃走了,再也没回来。

谁不追求幸福呢,但在幸福面前,他却不敢靠近,像有个声音说:“你并不是她们看到的样子!”

正如温尼科特说的那样:带着面具的自己活在各种关系中,而真实的自己却躲在后面观看表演。

像一个旁观者,对你指手画脚。

《人间失格》:每个人都要学会从面具后走出来,面对真实的自己

  • 遭遇变故,不堪打击

叶藏还有一次离幸福很近,是与良子结婚。

良子单纯善良,寄托了叶藏对这世界的美好期待。

婚后,他们一起看电影,散步,过上了平淡却也甜蜜的生活。

然而,他无意间发现良子被玷污了,内心中那份对美好的期待被撕裂成碎片。

他彻底绝望,堕落了。

面对幸福,他不敢接受,怕自己不配得;

遭遇打击,他无力招架,自我没能量处理。

如果,一个人习惯于自身的面具,而从未认真面对过真实的自己,那真实的自己会像纸人般脆弱,无论对面是什么,都难以有勇气去直视。

《人间失格》:每个人都要学会从面具后走出来,面对真实的自己

每个人都要学会从面具后面走出来,面对真实的自己

想想我们自己,谁不是如叶藏一样,带着面具游走人间?

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来到了这个新鲜的世界。

成长便是摒弃天性,抛弃幻想,融入社会的过程,有时我们不得不包裹住真实的个性和自我,带上面具前行。

但不要忘记面具终究只是展示给别人的漂亮面容,直面世界的种种却是面具后的自我。

正如作家苏珊·桑塔格所言:“如果维护人格意味着保持面具的完整,而人性的真实又要求击碎面具,那么要想还生命整体以真实,就必须打破一切表象——其过程背后暗藏着绝对的残忍。”

摘掉面具固然不易,但比起处心积虑的维护面具,为别人给予的标签而活,选择面对真实的自己,更能让人自在自得。

不违本心,才有勇气获取作为一个人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