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的好兄弟李瑗的歸宿:打仗都菜成這樣,居然還想著謀反?

前文提要: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凌晨,李世民率部出宏義宮由玄武門進入太極宮,設伏於玄武門內,成功殺死太子與齊王,控制住了李淵。三天後,李淵放權,李世民被冊立為皇太子。隨後李世民便開始逐步權力交接、封賞功臣,而對於曾經的東宮和齊王勢力,除了少部分斬草除根,大多數都被李世民安撫任用,不再追究,由此,玄武門之變後的震盪就這樣逐步平息下去。


幽州大都督李瑗之死是一個相當意外的事件。李瑗在武德年間的履歷現在大致還是比較清楚的,綜合前述,武德初的時候他擔任信州總管,主要任務是招撫巴地(今重慶地區),結果不甚成功。所以轉變方向,主要目標改為招撫漢水以東沔水一帶的豪強,但是結果顯然也並不成功,所以只好往回退,大約在武德二年至武德三年間改任金州總管。到武德四年,李世民奪取中原,唐朝方面開始大規模的攻佔長江流域的軍事行動,這個時候李瑗進佔襄州,由於歷史的原因向來有“江陵人怕襄陽人”的說法,從襄陽出發攻取江陵是便途,所以唐朝方面這時候任命李瑗為攻滅蕭銑政權的總負責人——荊郢道行軍元帥,但是很遺憾的是結果李瑗又把事情搞砸了,被李靖夥同李孝恭搶了大功。


李孝恭的好兄弟李瑗的歸宿:打仗都菜成這樣,居然還想著謀反?

▲圖/網絡。


當然,打仗不行並不影響李瑗繼續升官:武德五年,李瑗轉而出現在河北官場上,這一次他的職務是洺州總管,由於洺州是山東道行臺的駐地,因此李瑗調任洺州實際上又是升職了。然而同以前一樣的是這一次他又把洺州的事情搞砸了——負責招討劉黑闥的淮陽王李道玄意外戰死,嚇得李瑗竟然連夜丟棄洺州出逃,結果河北南部大部分都被劉黑闥重新佔領。話說傻人有傻福,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竟然也沒有阻擋李瑗繼續升官的步伐:武德六年,原本割據一方的幽州總管羅藝放棄割據隻身入朝,朝廷控制幽州之後,為了加強統治任命李瑗出任幽州大都督。幽州是北方重鎮,靠近契丹和突厥等遊牧民族,李瑗不善征伐,於是朝廷又任命了在平定洛陽的戰役過程中大放光彩的王君廓率部駐紮幽州支援李瑗。


大概是由於年齡的關係,李瑗和太子李建成一向走的比較近(李瑗生於西元586年,李建成生於西元589年),在兩黨爭奪儲君之位的過程中他可能更多傾向於太子一黨——也許有實際行動,所以當聽說建成元吉一黨在玄武門之變中被秦王團滅以後,他內心就非常恐懼,擔心秦王黨清算的大棒會落到自己頭上。李世民被立為太子以後,藉著李淵的名義派遣通事舍人(中書省下屬的高級聯絡官)崔敦禮(唐高宗時期擔任宰相,籍貫雍州,據說其祖先是博陵崔氏移籍雍州的始祖崔挺。)前往幽州招李瑗入京——當然以太宗本人的計劃,未必就是要直接置他於死地,但是應該說把他放在夠得到的地方控制起來的打算肯定是有的,而李瑗自己也明白,一旦離開幽州進了長安,那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要關要殺全憑別人的眼色了,憑著自己和建成一黨的那些勾當,如果秦王一黨抓住不放非要整出點事情來,那還真是想躲也躲不了。怎麼辦呢?當然不能束手就擒。勞資不去長安,要去那也是去坐龍椅。


李孝恭的好兄弟李瑗的歸宿:打仗都菜成這樣,居然還想著謀反?

▲前太子李建成劇照,圖/網絡。


他惦記上了一個人——王君廓。


老王起家群盜,籍貫幷州,雖然曾經掛靠在瓦崗軍名下,但是其實是比較獨立的一股勢力,後來投靠李唐,被任命為右武衛將軍,並參加了李世民組織指揮的洛陽——虎牢戰役。在平滅鄭夏的過程中,王君廓的個人技戰術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個人表現極為突出,他曾經以十三人擊退上萬敵軍創造過中國歷史上參戰兵力對比最懸殊的戰勝紀錄之一,因此平滅鄭夏以後王君廓在軍內地位也日益鞏固。武德後期羅藝入京後李瑗被任命為幽州大都督,由於他不懂軍事,鑑於以前的教訓,李淵於是徵調王君廓協助李瑗駐守幽州,老王因此成為武德後期河北道北部地區的實際軍政負責人。為了拉攏他,李瑗也是花了一番功夫的,甚至向老王表示過兩家聯姻的意思。


在李瑗看來,自己與王君廓合作的時間並不比他跟李世民的時間短,王君廓跟著李世民混只是他麾下眾多將星中的一個,而如果選擇和自己合作,那麼舉事成功那就是萬人之上的國家柱石,老王功利心重,有好處的事情的一定會搶著出頭。


李孝恭的好兄弟李瑗的歸宿:打仗都菜成這樣,居然還想著謀反?

▲圖/網絡。


然而王君廓比李瑗更會盤算:以他自己的出身條件,如果不是立下不世奇功,這輩子也很難有機會登上宰輔之位,而面對已經攫取中央政權的李世民集團,再度造反奪權的美夢只有SB才會去做——他跟著李世民參加洛陽——虎牢戰役的親身經歷和眼前這個飯桶李瑗的表現告訴他現實就是這樣的。那麼怎麼辦呢?與其跟著李瑗陪葬,不如借他項上人頭為自己升官發財鋪平道路。於是王君廓將計就計,開始千方百計攛掇李瑗造反:“京城裡發生了變故,形勢走向還不明朗,大王您是皇室重臣,受朝廷委託坐鎮邊境,手握幾萬大軍,難道願意就這麼屈從於區區一個使臣?況且我聽說去年趙郡王李孝恭不知因什麼問題就被朝廷拘捕,迄今羈押,太子和齊王現在又是這樣的下場,大王您和他們關係這麼好,如果現在去了京城,還能自保不像他們一樣的下場?”李瑗聽後覺得這一番話有道理啊,去了就是死路一條,不能去,絕不能去。既有王君廓的口頭支持,於是把心一橫,乾脆囚禁朝廷派來的聯絡官崔敦禮,正式起兵造反。


李瑗一造反,王君廓立功的機會就來了——李瑗手下有個親信兵曹參軍王利涉(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後來開元年間)想在李瑗面前爭功,勸李瑗將軍權交給王詵,然後再除掉王君廓。但是結果李瑗準備剝奪老王軍權的消息不知怎麼就洩露出去了,王君廓心想,反了你小子,敢對老子下黑手,也把心一橫,於是直接帶領手下跑去王詵家裡截殺王詵。王詵當時正在洗頭——古人頭髮很長,洗起來很麻煩——聽說王君廓將軍光臨也來不及把頭髮擦乾,趕忙手裡握著溼頭髮就出來迎接,結果被老王出其不意直接砍下他的首級,然後宣佈討伐李瑗叛逆,鼓動麾下反攻幽州城。幽州沒有防備,王君廓很快率部佔領西門,然後前往監獄釋放被李瑗囚禁的朝廷聯絡官崔敦禮,這時候幽州城中亂作一團,李瑗才知道發生了兵變,率領手下幾百人披甲執刃前往救援,哪知剛出門就被王君廓堵上了,經老王一通恐嚇說服,李瑗麾下幾百人頓作鳥獸散,李瑗本人也被王君廓生擒後縊殺。


李孝恭的好兄弟李瑗的歸宿:打仗都菜成這樣,居然還想著謀反?

▲圖/網絡。


幽州的叛亂鬧劇就這麼迅速平息下去。這是玄武門變亂後發生在地方上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叛亂,王君廓不等朝廷出兵就迅速平定,阻止了這一事件向本來就動盪不安的河北其他地區蔓延發酵的可能性,可以說是於唐初河北道的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所以基於此,李世民當時對此評價非常高:武德九年十月,世民登基後賞賜功臣食實封,其中王君廓1300戶,僅次於裴寂的1500戶而與李世民的親密謀臣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四人並列。這在當時是一筆極為可觀的收入,差不多相當於58500石米的年入,按照明壁小姐《年薪千萬人民幣的幸福生活——用糧食本位換算初唐公務員工資》一文所提供的資料換算,大約至少相當於現代月薪80-100萬人民幣的樣子。並且李世民直接任命王君廓接替李瑗為幽州大都督,兼領朝廷的左領軍大將軍——這是正三品職官,已經算封疆大吏兼朝廷重臣了,可以說是一時風光無限。而他的散官品位更是晉升為左光祿大夫。(不同時期的左光祿大夫品秩並不相同,具體到唐武德後期,左光祿大夫大致是正二品或者從一品階,也就是行政待遇相當於副國級。)


李孝恭的好兄弟李瑗的歸宿:打仗都菜成這樣,居然還想著謀反?

▲李世民劇照,圖/網絡。


然而令人驚奇地是太原地區卻並沒有發生任何上規模的叛亂事件——作為當時天下第三位的軍事政治中心,幷州太原地區在唐朝政治生活中分量是相當重的,並且由於它是李唐發家的根據地,又曾長期作為元吉的自留地存在,因此雖然李世民在此地區也有所經營,然而該地區卻終歸不能算作李世民集團能夠有效控制的地區。按照常理,這個本來各方勢力犬牙交錯的矛盾集中點,在玄武門事變之後應該會爆發激烈的衝突,但是現實卻並未如此。這恐怕就是李世績的功勞了。李世績自武德八年太谷之戰後授幷州道總管,成為太原周邊地區的戰時軍政負責人,如果說他沒有支持李世民的話,那麼幷州政局恐怕絕對不會那麼輕易實現平穩過渡的。所以說武德九年事變前李世民向李靖和李世績兩位的諮詢工作絕對沒有白做。李世民登基之後幾乎是馬上就正式任命李世績為幷州都督,也可見對其的信任。而李世績在幷州長達超過十五年的持續任職,更不應該被視作李世民對他的疏遠——貞觀七年,晉王李治遙領幷州大都督,李世績以光祿大夫的位階,行幷州大都督府長史。實際相當於現在以副國級實職待遇暫攝直轄市秘書長身份主持直轄市日常工作。如果朝廷對這個人不放心的話,應該把他扔到偏遠的角落裡,而不會在重鎮幷州一待就是十六年。


至於說李世民執政前十幾年不讓李世績入朝的原因,其實也不難解釋。因為朝廷當中副國級以上的實權崗位其實是很少的。價值比較高的當然是左右僕射之類,但是僕射職數太少,當時許多人排隊等著呢,李世績一個非關隴大族出身的年輕人論資歷怎麼說也得等很多年。而李世績當時在幷州已經是副國級政治待遇並且代理副國級實職,因此假如把他弄到長安而又不能確保很快當上僕射的話,等於說他的職權反而會縮小。這當然不行。所以後來李世績入朝,除非是在明確準備提拔他當宰相的情況下,否則就是不合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